门头沟区文物古迹——龙泉镇三家店村二郎庙

标签: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龙泉镇三家店村二郎庙 |
分类: 别开一门 |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龙泉镇三家店村二郎庙
资料:
《宛署杂记》:
“二郎庙,一在三家店,离城五十里。”
《门头沟文物志》:
“二郎庙
位于龙泉镇三家店村,明万历二十年(1592)前已建。民间宗教建筑。供奉灌口二郎神。相传,秦代蜀郡太守李冰的次子李二郎协助其父治水有功,死后成神。
二郎庙坐北朝南,为四合院式,南北长36.5,东西宽16.4米。
前殿三间面阔10.5米,进深8米。元宝顶箍头脊,黑琉璃顶,黄剪边,有垂兽,勾头滴水,旋子彩绘。殿前有月台。
后殿(娘娘殿)面阔三间10.55米,进深7.5米。硬山大脊,黄琉璃瓦,垂兽五,勾头滴水,苏式彩绘,殿前月台。殿内供奉娘娘塑像九尊,现无存。后殿两旁各有耳房一间,元宝箍头脊,筒瓦顶,黄琉璃垂兽,四小兽,黄琉璃勾头滴水。西耳房存有二郎像塑像三尊。东耳房有塑像三尊,长方形铁香炉一个,均无存。
东西配殿各三间,面阔9.8米,进深5.1米,硬山,筒瓦顶,有吻兽。东配殿有耳房二间,元宝脊,黄琉璃瓦顶。
庙内现存石碑二通,须弥碑座一个。
……。
二郎庙现为三家店中学教师宿舍,殿前有小房,但仍保存着较好的建筑格局,保留有清乾隆时期的风格。门头沟人民政府1998年将其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门头沟文物志》——《第一次文物普查统计表》(1958年):
“庙577 二郎庙 清 三家店办事处三家店村”
《门头沟文物志》——《第二次文物普查统计表》(1984年):
“门头沟乡
22.古建 二郎庙 清 三家店中学”
《门头沟文物志》——《门头沟第三次文物普查统计表》(1997年):
“3-1-40 二郎庙 区 清 三家店村”
《门头沟文物志》——《寺庙名录》:
“二郎庙 明万历二十年(1592)已建 残存 区 龙泉镇三家店村”
《京西古村》:
“二郎庙
位于龙泉镇三家店西北半山坡上。始建于明,清乾隆、咸丰年间重修,为清代四合院建筑风格。庙坐北朝南,前为倒座殿3间黄琉璃瓦卷棚顶,供奉二郎显圣真君,为正殿主神娘娘的“战帅”(即护法神)。正殿3间为娘娘殿,蓝琉璃瓦调大脊顶,殿内供奉有九尊泥塑彩绘娘娘坐像,主尊为碧霞元君,又称天仙娘娘,为清乾隆年间所塑,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可惜毁于1970年前后。两侧各有配殿3间,庙内现存乾隆、咸丰年间碑刻两通。现殿堂建筑保存较好。其权属归三家店村。”
《京西第一村三家店》——《寺庙》:
“四、猴山上的二郎庙
三家店村后有一座小山,山不高,叫猴山……。
……。
建于明代的二郎庙,坐北朝南,是一座较为标准的四合院,南北长36.5,东西宽16.4米。
正殿面阔三间10.55米,进深7.5米,硬山大脊,黄琉璃瓦,垂脊上有五个小兽,檐下施有彩绘,展前有月台。正殿供奉娘娘塑像九尊,分别是子孙娘娘、天仙娘娘、眼光娘娘、催生娘娘、培姑娘娘、送生娘娘、乳母娘娘、斑疹娘娘、引蒙娘娘。正殿两侧各有耳房一间,元宝顶箍头脊,筒瓦顶,黄琉璃垂兽,垂脊有四只小兽,黄琉璃勾头滴水,带有团龙和行龙图案。
倒座三间,面阔10.5米,进深8米,元宝顶箍头脊,黑琉璃瓦,黄剪边,有垂兽,檐下有旋子彩绘;殿前有月台,此殿供奉二郎神等塑像。
东配殿各三间,面阔9.8米,进深5.1米,硬山,筒瓦顶,有吻兽。东配殿有耳房二间,元宝顶,黄琉璃瓦顶。
寺内有石碑二方……。
……。
二郎庙到至今仍保留着清代乾隆时期的格局及建筑风格,是门头沟区文物保护单位。”
《京西第一村三家店》——《千年沧桑三家店》:
“二郎庙:在村西北,“居于半岩之间,北靠青山似屏,南望浑河彩带,庙貌巍峨,诚哉大观也!”庙规模较大,有前殿三间,后殿三间,两厢配殿各三间。前殿正殿顶复黄色琉璃瓦,颇为堂皇壮观。庙正殿供奉有九尊娘娘像,解放后用夹壁墙封闭,1970年左右,殿堂辟为教师宿舍,把夹壁墙拆除,九尊塑像被毁。庙有碑石二方。一为乾隆十三年重修碑,一为咸丰年间重修碑,均完好地保留在庙院中。
光绪二十八年以前,本村开办学堂于庙内,常年三十左右个学生。……。
……。
另外义和团运动时期(1900年)满清政府在本村驻兵三年之久,一部分住山西会馆,大部分住二郎庙内。先期是袁世凯的部队,后来又换了姜桂题的部队,庙内曾驻有营官。
三家店村义和团在反对帝国主义八国联军的斗争中,进行了武装反抗,义和团“坎”字团红布包头,拳坛在村西关帝庙,“坤”字团黄布包头,在白衣观音庵,大师兄是本村西街的曹三套,二师兄是龙王庙前切糕铺的李二个。
……。”
《中国文物地图》——《北京分册》(下):
“173-C85 二郎庙 [龙泉镇三家店村•清代•区文物保护单位]
坐北朝南,四合院形式。倒座殿三间,黄琉璃筒瓦硬山箍头脊;正殿三间,前有月台,青条石砌筑,踏步三级,蓝琉璃筒瓦硬山调大脊,殿内原供二郎神及九位娘娘像;东西配殿各三间。……。”
《北京门头沟村落文化志》:
“二郎庙
位于村后山根高台之上,为四合院落。正殿三间,两厢配殿各三间,前为倒坐殿三间。原正殿中供奉九尊娘娘像。二郎庙,多供奉隋朝治水功臣李冰父子。汉代以来,三家店附近多次兴建水利工程,对永定河多次治理,在此建二郎庙是歌颂缅怀治水功臣。又有人说三家店村后山名猴山,建二郎庙是以杨二郎镇猴。总之,建庙之由众说纷纭。解放后,此庙作为教师宿舍,格局仍存。庙中存有碑刻二方。其一为清乾隆十三年(1748)重修碑,额题“重修碑记”。碑文漫漶不清,尾有舍香火地及四至题名。碑高1.07米,宽0.58米。二郎庙,门头沟独此一家。”
《京西重域龙泉镇》:
“3.三家店二郎庙
位于三家店村猴山半山腰上,……,明万历二十年(1592)前已建。民间宗教建筑,供奉灌口二郎神。……。于清乾隆13年重修。该庙坐北朝南,面积南北长36.5,东西宽16.4米。前殿为元宝箍头脊,琉璃卷边,筒瓦顶,带垂四小兽,有沟山滴水,大式做法,旋子彩绘,窗为两抹云格,彻上明造,5檩,前带廊,三间通面阔10.5米,通进深8米,前殿前有月台。东西配殿各三间,通面阔9.8米,通进深5.1米,硬山合瓦棋盘心,石板瓦,小式,彻上明造,五架梁。后殿(即娘娘殿)三间,面阔10.55米,进深7.5米,硬山调大脊,黄琉璃瓦,垂兽五,带勾头滴水,苏式彩绘,殿前有月台,两旁各有一耳房。正殿有九尊泥塑像,后殿西耳房有一尊二郎神像(金),后殿东耳房有三尊泥坐像,月台有长方形铁香炉一个,均已无存。大殿内有碑两座,……。
二郎庙现为三家店中学教师宿舍,殿前盖有小房,但仍保存着较好的建筑格局,保留着清乾隆时期的风格。门头沟人民政府1998年将其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不可移动文物目录》:
“110109933170000215 二郎庙 明 龙泉镇”
庙呈荒置状态,仅有零散用户住居,据原先资料称,此仍为教师宿舍。现存两碑,早已仆地,8月23日访时见其已被移翻,且曾靠于树边的碑座已不见。
20150823所拍:












前一篇:井盖系列——卫生工程局049
后一篇:井盖系列——卫生工程局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