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2014-10-07 19:30:30)
标签: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

门头沟区文物普查

永定镇石佛村

摩崖造像群永庆庵

杂谈

分类: 别开一门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资料:
《日下旧闻考》:
“过永庆庵一里为万寿戒坛,……。”
《帝京景物略》:
“……。出阜成门西四十里,渡浑河,山肋叠,径尾岐,辨已。又西三十里,过永庆庵,盘盘一里而寺,……。”
《中国文物地图集 北京分册下》:
“244-D20 石佛村摩崖造像 〔永定镇石佛村•明代•区文物保护单位〕摩崖造像散布于村东山崖上,坐东朝西,现存16龛18尊。造像题材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文殊、普贤、地藏等菩萨、罗汉和部分道教神祇。造像群雕凿时期为明天顺至万历朝,其造型各异,雕刻技法精湛,身躯比例匀称,是研究北京地区明代造像雕刻艺术的实物资料。原公布名称为[石佛村摩崖造像]。”
《门头沟政区通览》:
“摩崖造像 佛像群就錾雕在石佛村西路北的山崖上,坐东朝西。……。现存摩崖造像16龛18尊,另外崖下还有3尊,至今发现的共21尊。……。”
《门头沟文物志》:
“石佛村摩崖造像
位于永定镇石佛村村东山崖上,坐东朝西,为明代摩崖造像群。现存摩崖造像16龛18尊,根据造像龛排列层次顺序,自北向南编为1至16号。另外在崖下还有2尊圆雕造像。据明 <帝京景物略》记载,此处为永庆庵旧址。
造像内容:1号龛为释迦牟尼佛;2号龛为释迦牟尼与二胁菩萨;3号龛为供养人像;4号龛为观音菩萨;5号龛为释迦牟尼佛;6号龛为阿弥陀佛;7号龛为观音菩萨;8号龛为地藏菩萨;9号龛为大势至菩萨;10号龛为释迦牟尼佛; 11号龛也为释迦牟尼佛;12号龛为药师佛;13号龛为释迦牟尼佛;14号龛为罗汉像;15号龛为释迦牟尼佛;16号龛为菩萨造像。佛龛分为圆形、弧顶长方形、葫芦形龛三种。佛座有仰莲座和长方形金刚座。
造像特点:一、三种龛形均没有龛楣装饰。二、2号龛中的一佛二菩萨组合,与其它地区的一佛二菩萨有明显的区别。自有造像以来的一佛二菩萨组合,均为坐佛,菩萨分侍两侧,但石佛村摩崖造像中2号龛一佛二菩萨组合均为坐像,从而显示出其独特的风格。三、石佛村摩崖造像中的菩萨造型,比唐宋时期石窟寺与摩崖造像中的菩萨造型有失法度,与其它地方的明代菩萨造型也有明显的不同,如僧冠较之其它地区的僧冠略高,而独具特色。四、3号龛的供养人像,从其装饰及造型看为一宦官形象。
造像分期:从打破关系来分析,石佛村摩崖造像根据其造像风格及雕刻技法,可以分为两期。一期以6号龛为代表,还有4、5、10、 11、13、15号6个龛,其造像特点为面相丰润清秀,给人一种阴柔之美的感觉。人物都为大耳下垂细长呈“了”字形,衣褶线雕刻简洁,刀法圆润流畅。莲座雕刻精细,莲瓣尖呈尖圆,均为圆形龛。二期造像以2号龛为代表,还有1、3、7、8、9、12、14、16 号8个龛,其造像特点为面相丰满方颐,给人一种阳刚之美的感觉。大耳比一期宽短,衣指线条雕刻比一期略显繁缛,刀法粗旷有力。莲座雕刻没有一期精细,莲瓣尖呈方圆,莲瓣肥厚。除1号龛为葫芦形龛外,其余均为孤顶长方形龛。3号弧顶竖长方形龛打破4、5号两个圆形龛的关系,也为分期提供了佐证。
題刻文字:石佛村摩崖造像到目前为止,发现题刻文字5条,其中字迹清楚的3条,即6号龛左右各一条,左为“京都淸塔寺比丘成玉造”,右为“南无阿弥陀佛”,7号龛下方的“西京华楼东原游此”。另外两处题刻皆因字迹剥蚀严重,漫漶不淸,仅可辨认出少数文字,如在7号龛与8号龛之间的隔梁上的题刻,是在已发现的5条題刻中文字最多的一处,现仅能辨认出“□靖八年十二月……之……”等字,8号龛下的題刻仅辨认出有“……张立……樊等字。其中“□靖八年十二月”题刻为造像纪年題记。历史上带“靖”字的年号有: 北宋徽宗赵佶的“建中靖国”、北宋钦宗的“靖康”、明世宗朱厚熄的“嘉靖”,而题刻中的“靖”字后边是“八年十二月”,由此可见该题刻中的“嘉靖八年十二月”,应为明世宗嘉靖八年,即公元1529年。
关于造像年代,根据造像风格可以显出该造像群系两次雕凿。第一期造像雕刻年代,从6号龛左侧题刻分析,“清塔寺”系明朝天顺初年郭真在元代大永福寺的废墟上重建,经明英宗朱祁镇敕赐寺名为“青塔寺”(青同清)。查《宛署杂记》、《光绪顺天府志》等书中的青塔寺条,知青塔寺在西城日中坊。由此可知6号龛系青塔寺比丘成玉在天顺年间 (1457—1464)开凿,继而可知石佛村摩崖造像开凿时间的上限也在明天顺时期。第二期造像应以7、8号两龛间的题刻纪年“嘉靖八年十二月”为准,也就是说下限在明嘉靖时期。从戒台寺在明代自宣德九年(1434)至万历间曾经历了四次兴衰的时间看,石佛村摩崖造像的两次雕凿的时间也在此段时间之内。再有该摩崖造像群虽然分为两期开凿,但整体风格特点、雕刻技法均与其它地方的明代石窟寺、摩崖造像特点一致,所以说石佛村摩崖造像从明天顺年间始凿至嘉靖八年完成。
石佛村摩崖造像,造型各异,比例勻称,雕刻技法也较为精湛,并且独具特色,是研究明代佛教雕刻艺术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门头沟区政府1981年公布其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门头沟村落文化志》:
“摩崖佛像佛像群就錾雕在石佛村西路北的山崖上,坐东朝西。地理坐标:北纬39度52分14.52秒,东经116度05分26.04秒;海拔高248米。现存摩崖造像16龛18尊,另外崖下还有3尊,至今发现的共21尊。摩崖造像的题材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大势至菩萨、观音菩萨、罗汉及供养人。佛龛有圆形龛、弧顶长方形龛、葫芦形龛三种,均没有龛楣装饰。佛座分仰莲座和长方形金刚座。在佛龛的旁边,还有多处题刻的文字。至今发现五条,分别为 “京城清塔寺比丘成玉造”,“南无阿弥陀佛”,“京西华楼东原游此”,“□靖八年十二月……之……”等字样,及“……张立……樊……”等字样。其中“□靖八年十二月……之……”据分析应为大明世宗皇帝嘉靖八年,即公元1529年,是否为造像纪年题记,尚须考证。据《日下旧闻考》载,这里为永庆庵旧址,就是人们俗称的“庵儿庙”。早年,前面的沟上有桥,桥上还曾建有汉白玉石亭。”
《在门头沟的版图上——永定镇》——《石佛村的摩崖造像》(齐鸿浩):
“石佛村位于门头沟区南部偏东,与丰台区交界处,西距京西古刹一—戒台寺一公里处,是过去丰台、房山地区的老百姓到戒台寺烧香拜佛的必经之处。摩崖造像散布于石佛村村东山崖上,坐东朝西。现存摩崖造像十六龛十八尊,根据造像龛排列层次顺序,自北向南编为1—16号。
一、造像内容
1号龛造像为释迦牟尼佛,高0.85米。佛螺髻大耳下垂,双目半启下视,面相丰满方颐,身着双肩式袈裟,袒胸,双手作禅定印,结跏趺坐于仰莲座上,衣褶线条粗矿圆润。龛形为葫芦形龛。
2号龛造像为一佛二菩萨。佛为释迦牟尼佛,髙0.87米,蠔髻,双目微启下视,大耳下垂,面相丰满方颐,身着双肩式袈裟,袒胸,双手作禅定印,结跏趺坐于双层仰莲座上。二胁侍菩萨头著高冠,曾缯下垂,双目微启下视,面目丰满方颐,着通肩大衣,袒胸,左胁侍菩萨双手作说法印,右胁侍菩萨双手作与思印,均结跏趺坐于仰莲座上。二菩萨像均髙0.85米,衣褶线条粗矿有力。龛形为长方弧形顶龛。
3号龛造像为一尊供养人像,髙0.85米。造像头戴唐巾,大耳下垂,隆鼻,身着宽袖大袍,腰系带,左手于胸前握带,右手抚膝,善跏趺座。龛形因打破4号与5号龛,故上部形态不太明了,似为不规则平底弧形顶龛。
4号龛,造像为一尊观音菩萨像,髙0.87米。饰缨观音头著髙冠,冠正中有一尊化佛,双目微启下视,面相丰满,胸珞。结跏肤坐于仰莲座上,双手作禅印,衣榷线条圆润,龛形为圆形龛。龛正下方有一无字摩崖碣石,右侧有一石刻净瓶。
5号龛造像为一尊释迦牟尼像佛,髙0.85米。佛蠔髻,面相丰满,双目微启,大耳下垂,着通肩大衣,袒胸,结跏趺坐于仰莲座上,双手结禅定印。衣褶线条流杨,龛形为圆形龛。
6号龛造像为阿弥陀佛,高0.51米。佛螺髻,双目微启下视,大耳下垂,面相丰润淸秀,着通肩大衣,袒胸,腰系帛带,带结为如意结,结跏趺坐于仰莲座上,双手施禅定印,衣褶线条圆润流畅,龛形为圆形龛。龛左有一条题刻“京都淸塔寺比丘成玉造。”龛右也有一条题刻“南无阿弥陀佛”。
7号龛造像为观音菩萨,高0.85米,观音头著高冠,冠正中有一化佛,双目微启平视,面相丰润方颐,披帛下垂,双手持如意莲台,胸饰璎珞,结踟趺坐于莲座上,上褶线条粗矿有力。龛为弧竖坚长方形龛。龛下方有一条题刻文字“西京华楼东原游此。”
8号龛造像为地藏菩萨,髙0.85米,地藏头著髙冠,披帛下垂,双目平视,大耳下垂,面相丰满方颐,身披通肩袈裟,胸饰瓔珞,右手持锡杖,左手握宝珠,结珈肤坐于仰莲座上。衣褶线条粗犷有力,龛为弧顶竖长方形龛。在与七号龛相隔的龛梁上刻有一条题刻,因石质不好,加上风吹雨淋,字迹剥蚀严重,漫漶不淸,仅辨认出有“精八年十二月……之……”等字。龛下还有一条题刻也漫漶不淸,仅识“张立……樊……”等字。
9号龛造像为大势至菩萨,髙0.85米。大势至菩萨头著髙宼,面相丰满方頤,大耳下垂,双目半启下视,胸饰瓔珞,身着通肩袈裟,双手执如意形法器,结跏趺坐于仰莲座上。衣褶线条粗旷有力。龛为弧顶竖长方形龛。
10号龛造像为释迦牟尼佛,髙0.8米。佛螺髻,面相丰满方頤,大耳垂肩,双目微启下视,身着通肩大衣,结跏趺坐于仰莲座上,右手下垂施与愿印,左手于腹前施定印,衣榷线条圆润流畅。龛为圆形龛。
11号龛造像为释迦牟尼佛,离0.8米。佛螺髻,双目微启下 视,面相丰润淸秀,大耳下垂,身着通肩大衣,结跏趺坐于仰莲座上,右手下垂施与愿印,左手于腹前施定印,衣榷线条圆润流畅。龛为圆形龛。
12号龛造像为药师佛,高0.86米。药师佛螺髻,面相丰满方颐,大耳垂肩,双目微启下视,身着通肩大衣,结跏趺坐于仰莲座上,右手于腹前托药钵,衣褶线条粗矿有力。龛为弧顶竖长方形龛。
13号龛造像为释迦牟尼佛,高0.6米。佛螺髻,面相丰润清秀,大耳下垂,双目微启下视,身着通肩大衣,内着僧只支,结跏趺坐于仰莲座上,双手于腹前施禅定印,衣褶线条圆润流畅。龛为圆形龛。
14号龛造像为罗汉像,高0.8米。罗汉双目微闭,面相清瘦,大耳下垂,身着通肩大衣,腰系带,于胸前结一如意结,结跏趺坐于长方形金刚座上,双手袖于腹前,大衣下摆搭垂于台座前面,主褶线条粗犷有力,龛为弧顶竖长方形龛。
15号龛造像为释迦牟尼佛,髙0.58米。释迦佛螺,大耳下垂,双目微启下视,面相丰满圆润,身着通肩大衣,内着僧祇支,双手于腹前施禅定印,结珈趺从于仰蓬座上,衣褶线条流杨。龛为圆形龛。
16号龛造像为菩萨像,髙0.88米。菩萨头著高冠,面相丰满方頤,大耳下垂,着通肩大衣,胸饰瓔珞,双手执法器,结踟趺坐于仰莲座上,衣褶线条粗旷有力。龛为弧顶竖长方形龛。
石佛村摩崖造像题材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文殊,普贤,地藏观音,大势至等菩萨,罗汉及供养人像。佛龛有圆形龛,弧顶长方形龛、葫芦形龛三种。佛座分仰莲座和长方形金刚座。
二、造像特点
石佛村摩崖造像的三种龛形,均没有龛楣装饰。2号龛中的 —佛二菩萨组合也与其它地区的一佛二菩萨组合有明显区别。自有造像以来的一佛、二菩萨组合,均为坐佛,二菩萨分立其左右,但石佛村摩崖造像中的二号龛一佛二菩萨组合均为坐像,从而显示出其独特的风格。石佛村摩崖造像中的菩萨像造型,比唐宋时期石窟寺与摩崖造像中的菩萨造型有失法度,与其它地方的明代菩萨造型也有明显的不同,如僧冠较之其它地区的僧冠略高,而独具特色。四、3号龛的供养人像,从其装饰及造型看为一宦官形象。
三、造像分期
石佛村摩崖造像根据其造像风格及雕刻技法、打破关系来分析,可以分为两期。一期以6号龛为代表,还有4、5、10、 11、13、15号六个龛,其造像特点为面相丰润清秀,给人一种阴柔之美的感觉。人物都为大耳下垂细长呈“了”字形,衣褶线雕刻简洁,刀法圆润流畅。莲座雕刻精细,莲瓣尖呈尖圆,均为圆形龛。二期造像以2号龛为代表,还有1、3、7、8、9、12、14、16 号八个龛,其造像特点为面相丰满方颐,给人一种阳刚之美的感觉。大耳比一期宽短呈“了”字形,衣褶线条雕刻比一期略显繁缛,刀法粗旷有力。莲座雕刻没有一期精细,莲瓣尖呈方圆,莲瓣肥厚。除1号龛为葫芦形龛外,其余均为孤顶长方形龛。3号弧顶竖长方形龛打破4、5号两个圆形龛的关系,也为分期提供了佐证。
四、題刻文字
石佛村摩崖造像到目前为止,发现题刻文字5条,其中字迹清楚的3条,即6号龛左右各一条,左为“京都淸塔寺比丘成玉造”,右为“南无阿弥陀佛”,7号龛下方的“西京华楼东原游此”。另外两处题刻皆因字迹剥蚀严重,漫漶不淸,仅可辨认出少数文字,如在7号龛与8号龛之间的隔梁上的题刻,是在已发现的5条題刻中文字最多的一处,现仅能辨认出“□靖八年十二月……之……”等字,8号龛下的題刻仅辨认出有“……张立……樊等字。其中“□靖八年十二月”题刻为造像纪年題记。历史上带“靖”字的年号有: 北宋徽宗赵佶的“建中靖国”、北宋钦宗的“靖康”、明世宗朱厚熄的“嘉靖”,而题刻中的“靖”字后边是“八年十二月”,由此可见该题刻中的“嘉靖八年十二月”,应为明世宗嘉靖八年,即公元1529年,据此可排除“建中靖国”、“靖康”两个年号。这条题刻们于7、8号龛中间,而这两个龛又同为二期造像,由此可知二期造像的开凿时间应在明代嘉靖年间。那么一期造像又是什么时间开凿的呢?现只能根据6号龛的题刻来分析了。经查《宛署杂记》、《光绪顺天府志》等书中的青塔寺条,知青塔寺在西城日中坊,系明代天顺初年郭真在元代大永福寺的废墟上重建,经明英宗朱祁镇敕赐寺名为“青塔寺”(青同清),由此可知6号龛造像系青塔寺比丘成玉于天顺年间开凿,继而推知该期造像应在明开顺时期(1457—1464)开凿,这是石佛村摩崖造像的开凿上限年代。从戒台寺在明代从宣德九年(1434)至万历间曾经历了四次兴衰的时间看,石佛村摩崖造像的两次雕凿的时间也在此段时间之内。再有,该摩崖造像群虽然分为两期开凿,但整体风格特点、雕刻技法均与其它地方的明代石窟寺、摩崖造像特点一致,所以说石佛村摩崖造像从明天顺年间始凿至嘉靖八年完成,其时代是不会错的。
石佛村摩崖造像,造型各异,比例勻称,雕刻技法也较为精湛,并且独具特色,是研究明代佛教雕刻艺术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石佛村摩崖造像题材丰富,现存佛像之多,在北京地区明代造像中可谓首屈一指,它是研究北京地区明代佛教流传和雕刻艺术的宝库。”
《京西古村》:
“摩崖造像摩崖石像群坐落在石佛村西口路北的山崖上,坐东朝西,现存摩崖造像16龛18尊,另外崖下还有3尊,至今发现的共21尊。摩崖造像的题材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罗汉及供养人。佛龛有圆型龛、孤顶长方形龛、葫芦型龛3种,均没有龛楣装饰。佛座分仰莲座和长方形金刚座。据《日下旧闻考》,这里为永庆庵旧址,村民称之为庵儿庙,在摩崖造像下左首,旧时有5间北房的废址。庵儿庙前有泄洪沟,沟上有桥,桥上还曾建有汉的玉石亭。
南来的香客,未到戒台先见诸佛,然后肃然起敬地一步一步向慕名已久的佛门走去。”
《京西进香古道》:
“永庆庵俗称庵庙,又叫佛爷头,史籍上多有记载。原址在村西,摩崖造像群的南侧,三间大殿,两侧各有三尊佛像。庙前的沟上有桥,有汉白玉的亭子,始建年代不详,今已不存。
……。
石佛村赖以成名的摩崖造像群,位于村西路北的山崖上,坐东朝西,海拔248米。现存摩崖造像16龛18尊,另外崖下还有3尊,至今发现的共21尊。造像题材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罗汉及供养人。佛龛有圆形龛、弧顶长方形龛、葫芦形龛三种,均没有龛楣。圆形龛直径1米,弧顶龛高1.5米,宽1米。崖下佛像立像高2.5米,坐像高1.5米。佛座分仰莲座和长方形金刚座。在佛龛之间,至今已发现五条题刻文字,是研究造像的宝贵资料。造像凿于明天顺到嘉靖年间,是北京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摩崖造像群。”
《北京不可移动文物目录》:
“110109934170000513 摩崖造像群 明 永定镇”

有关摩崖造像群的造像数量,一直以来众说不一。现址可见20尊(其中一尊为立佛),另有一尊坐佛在门博,合计21尊。题刻除众所周知的五条外,“颐和吴老”还寻见到另外一处,疑似“天都殿”。

附:
1、摘自“有孔铜钱”博客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2、《门头沟区石佛村探秘》(颐和吴老)

20141007所拍: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20140620所拍: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20130726所拍: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20130629所拍: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20120831所拍: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永定镇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