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潭柘寺镇南辛房村南辛房塔院(潭柘寺塔院)

标签:
潭柘寺南辛房塔院岫云寺旅游 |
分类: 别开一门 |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潭柘寺镇南辛房村南辛房塔院(潭柘寺塔院)
资料:
《门头沟文物志》:
“塔林坐北朝南,入口有山门,硬山顶,板瓦合瓦,面阔2.4米,进深1.1米。大殿面阔三间9.7米,硬山大脊,前带廊。配殿面阔三间7.1米,进深4.9米,小式硬山建筑。塔林共有塔23座,分为三个小群以品字形排列,主群内有塔11座,南塔群有塔3座,北塔群有9座。主群与次群东西相距50米,每群四周环以石砌围墙。该塔群内所有塔形制均为覆钵式,形状大至相同,其异者主要是塔肚,其中有扁圆状,细长之分。但塔的高度相差很大,高者约9米,矮者约4.5米。
潭柘山岫云寺住持传演昆尼第五代上本下然寿公大和尚之灵塔
潭柘山岫云寺第六代主持传演昆尼上毓下安福公和尚之灵塔
圆寂岫云堂上第八代静观瑞云和尚塔
圆寂岫云堂上第九代上静下海撤公和尚塔
圆寂岫云堂教授上德下果因律师灵塔
庄严圆寂岫云堂上羯磨上圣下修文公律师觉灵塔
圆寂羯磨亮律师灵塔
圆寂岫云监院上一下元中公律觉师灵塔
圆寂岫云堂上湛下德修公律师觉灵
庄严圆寂岫云堂第十八代上慧下宽海公老和尚灵塔
庄严圆寂岫云堂上第十九代上慈下云德公和尚灵塔
圆寂岫云羯磨律师上志下远宽公和尚之灵塔
圆寂岫云监院上青下福公律师灵塔
圆寂德呈上慈下相修公觉灵
圆寂羯磨阿合格阁黎上瑞下珍律师觉灵
庄严圆寂岫云羯磨上超下尘如公律师灵塔
圆寂岫云堂第十五代传演心纯常公老和尚灵塔
庄严圆寂岫云堂上第十三代西峰吉公和尚塔
第十一代上月下明老和尚灵塔
圆寂岫云堂第十四代传演昆尼上寿下祝老和尚灵塔”
《门头沟文物志》——《第一次文物普查统计表》(1958年):
“墓366 潭柘寺塔院 金——清 南辛房乡南辛房村”
《门头沟文物志》——《第二次文物普查统计表》(1984年):
“潭柘寺
7.古建 塔院 明 南辛房村”
《门头沟文物志》——《门头沟第三次文物普查统计表》(1997年):
“3-1-116 南辛房村塔院 明 潭柘寺镇南辛房村”
《京西古村》:
“南塔院
南塔院为元明两代潭柘寺僧人的墓地。位于村北108国道北侧,坐西朝东,西高东低,分为三层台地,南北宽100米,东西长300米,中间有10米宽东西走向的甬道,每层台地的甬道两侧各有一株古松,南北相对,宛如门户。三组古松东西相对,连成了一线,构成了塔院的一条中心线。墓塔沿着甬道两侧横排,向南北两方排列,墓塔数量可达上百座,可惜已经无存。现今只有径粗1米的一级古松1株以及二级保护古松数株。在塔院北侧原有一座坐北朝南的小三合院,正房是佛殿,两厢是僧舍,是看护塔院僧人的住所。”
《京西古镇——潭柘寺》:
“……。一处在南辛房与鲁家滩交界处,这片塔林规模很大,占地数十亩,主要埋葬明代以及部分元代曾人,以密檐塔为主,此处塔院在解放前就已废弃;……。”
《门头沟政区通览》:
“塔院 在弘恩寺的边上,有一个塔院遗址,仅存数间旧房。”
《抱瓮灌园集》:
“潭柘寺西南五里山坡间,为南辛房塔院。占地约二十亩,旧有院墙围护。塔院内古松古槐十分繁茂,气势森森。1974年平整土地造大寨田,南辛房塔院内僧塔,一个冬春被全部评毁。”。
据《岫云寺志》卷一记载,“乾隆元年(1736年)开建塔院于新房村西南山坡塔儿崖。”新葬入此塔院的是“第五代本然明寿律师”。
又据1958年北京市文物普查档案记载,南辛房塔院坐北朝南,入口处有门楼。院内大殿三间,两侧配殿各三间,为一独立院落,是为看护塔院而设立的。塔院内共有喇嘛式僧塔23座,分为三组,呈品字形排列。主塔群内有塔11座;南部塔群有塔3座;北部有塔9座。每组塔群都有石砌围墙环绕,此塔院内所有僧塔均为覆钵式喇嘛塔形式。最高的达9米余,矮者高约4.5米。
据统计塔额石刻计有:
1、潭柘山岫云寺住持传演昆尼第五代上本下然寿公大和尚之灵塔
2、潭柘山岫云寺第六代主持传演昆尼上毓下安福公之灵塔
3、庄严圆寂岫云堂上第八代静观瑞云和尚塔
4、庄严圆寂岫云堂上第九代静海彻公和尚塔
5、庄严圆寂岫云堂上第十一代月郎亮公老和尚灵塔
6、庄严圆寂岫云堂上第十三代西峰吉公和尚塔
7、庄严圆寂岫云堂上第十四代传演毗尼寿光祝老和尚灵塔
8、庄严圆寂岫云堂上第十五代传演毗尼心纯常公老和尚灵塔
9、庄严圆寂岫云堂上第十七代慈云德公和尚灵塔
10、庄严圆寂岫云堂上第十八代慧宽海公老和尚灵塔
以上都是清代潭柘寺历代住持高僧的灵塔,塔的形制都比较高大,建造精良。
据记载还有潭柘寺职事僧人塔如下:
岫云堂上教授德果因律师灵塔、岫云堂上羯磨圣修文公律师觉灵塔、岫云堂上羯磨X亮律师灵塔、岫云堂上监院一元中公律师灵塔、岫云堂上羯磨湛德修公律师灵塔、岫云堂上羯磨律师志远宽公和尚灵塔、岫云堂监院青口福公律师灵塔、圆寂慈相修公觉灵塔、圆寂羯磨超尘如公律师灵塔、圆寂羯磨阿口黎瑞口珍律师觉灵塔。
这些塔都是乾隆元年(1736年)以后陆续兴建的,最晚的是潭柘寺第十八代住持觉海慧宽的灵塔,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
《潭柘寺碑记》:
“南新房村南塔儿崖 第五代本然明寿律师塔 清代”
《京西进香古道》:
“南塔院是潭柘寺元明两代僧人的墓地,在村北,公路西侧,坐西朝东,地势西高东低,分为三层台地,东西长300米,南北宽100米,中间有10米宽东西走向的甬道,每层台地的甬道两侧各有一棵古松,南北相对,宛如门户。三组古松连成了一条直线,构成了塔院的一条中轴线。墓塔沿甬道两侧横向排列,数量可达上百座。据说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平整土地时将塔全部平毁,因而塔院不存,但遗迹还清晰可见,在地阶子上可以找到石构件及塔砖。现今只留有一株径粗达1米的一级古松和数棵二级古松。在塔院北侧原有一座坐北朝南的小三合院,正房是佛殿,两侧是僧舍,原来是看护塔院僧人的住所。”
现塔均被毁,仅存部分残破围墙、数棵古松和几块零散石件,另有“塔院”地名留存,现有“塔院桥”。今塔院遗址旁建了沈学仁艺术馆。
注:
1、潭柘寺有四处塔院,分别为:“莲花峰塔院”、“平原村辽代塔院”、“潭柘寺南塔院”(又分为“上塔院”和“下塔院”)、南辛房塔院(潭柘寺镇南辛房村与鲁家滩村交界——本文)
2、今址为鲁家滩和南辛房两村交界,《京西古村》将其列入“鲁家滩村”。
20140124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