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2-03-02 14:39:40)
标签:

旅游

平原村

太平庄

阳坡园村

元宝石

周氏墓地

潭柘寺

过街楼

潭柘紫石

分类: 别开一门
前面接连走了几个潭柘寺镇的村子,按即定顺序,下一站自然应当是平原村了。于是,12月28日,启动了此次“闲逛平原村”之旅,原以为还会像前几站那一如既往似的顺利,哪曾想,进程却并不像我想像的那样。

苹果园地铁站乘931直至平原村,下车后前几米的右手边就是进村的岔路,路口边有农家菜餐馆,这片儿的农家菜餐馆还有不少,没进去实际品尝过,不知道味道怎么样,但猜想价格应该不会便宜。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岔路中由一座石桥跨河进村,此桥名为“太平桥”,桥券洞上有“太平桥”三字(注:桥字不太清楚,不太敢确定)。“太平”二字由何而来,一会儿聊“过街楼”时再聊。习惯是“先下手为强”的,可当时一时心软,加之桥上有几辆车,动静交错,不好拍照,直接过到对面往回拍了一张。想着返程时趁等车那会儿再补拍,可在村里转时净遇到狗了,实在有些心烦,中途临时变道,忘了这茬了,唉!补两张后来走“小天门”当天回程去潭柘寺坐等车途中拍得图片吧!
注:前两张为后来路过时补拍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也在桥岸这边的另一侧,面向河道有个影壁,尽管是新的,但中间却已锈痕累累,我想应该留下一张照片。沿着桥正对着的这条窄路进村,道边就是村委会。走上十几米便可看见路边有一对门墩卧倒在不远的两处,或许是累了吧!再前面不多远,左手边有一处民居,住户看样子应该是已经迁离了。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继续向前,临近巷子顶头拐弯处,就听得犬吠声连连。拉开角度探头望了望,只见两只自由的狗正卧于路中,体量不大,但面相不善,刚刚探头,两位就警觉的变卧为站,目光交汇,凶光闪闪。安全第一,不想惹事,掉头往回走,从一条岔路左拐前行。

巷子出口迎面有一通长房,非常长的房,应是整体,尽管墙背有砖灰脱落,仍是气派不凡。幸好临街还算宽敞,才使得咱的卡片机镜头能装下它。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正当此时,又传来狗的吼叫之声。这一次的动静远比刚刚要强烈,浑厚沉雄,颇见功力,分明有着较深的修为,好奇之心,寻声而至,远远便见得一处牢笼。行近,声愈烈,细观,果不同。真怕它的小宇宙爆发,倘若如此,纵然穿上圣衣,我恐怕也很难接下它的全力一击!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再往前似乎也没什么,干脆从背身的小巷往河边绕,缩短行程,早完早了。沿途随手瞎拍了几张,其中最后高台那里真应该过去转转的。沿河岸边行进,一会儿便来至了前面的桥头,再顺行向前不远,便是平原过街楼了。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平原村过街楼建于清代,据村里老人讲建于康熙初年,也有传建于乾隆,具体不详。其坐北朝南,由山石砌筑,现为单层建筑。城台高6米余,宽4.6米,进深5米,券洞高3米余,宽2米,券洞上方有“太平庄”三字,台面为平顶。城台原建有殿堂,现无存,整体保存尚好。据说原有好心的负责人出于保护,将其涂灰,弄成如今这样。就如同塔河过街楼的村标一样,不伦不类。不过毕竟是出于好心,比起那些抡锤的来说,也算是手下留情了!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传说潭柘寺建庙后,这里只住着几户为寺院种菜、打柴的人家,后来村庄逐渐扩大,可是一直也没有正式的村名。有一次,乾隆皇帝到潭柘寺进香,途经此村,看到村中鸡不鸣、狗不叫,十分寂静,显示出一派宁静太平的景象。乾隆皇帝感觉很奇怪,问随行太监,“这个村叫什么名字,为什么看见寡人来了鸡不鸣,狗不叫,真是有点意思”。随行太监赶快到村中打听,完后回禀乾隆说,“这个小山村历来都是这样宁静和太平,可是这里至今还没有村名呢。”于是,乾隆皇帝便在挥笔写下了“太平庄”三个字,后来村民们将皇帝钦赐的“太平庄”镶在村口的门洞上,一直保存至今。在上世纪60年代出版的地图上,本村的村名还是“太平庄”三个大字,后来才改为“平原村”。

穿过过街楼一点儿,左手高台上有一座废置的房屋,那即是平原村的五道庙。亡故报庙所在地也!前面不远的一个门楼也顺便拍下来了,主要是想记录水泥墙和门楼的搭配。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再向前是个十字路口,一个不规则的十字路口,有点像“万字纹”,同样也是不规则的“万字纹”。中间有棵树,那是我喜欢的,上有挂牌,二级国槐。据说是当年山西移民到此地之后栽种的,人们称之为“思乡树”。也就是在这里,原来有一座不大的关帝庙,记载说仅有一间,供奉着关羽、关平、周仓三位老爷。每逢节日,全村人都要到此来举行祭祀活动,祈求关老爷保佑全村平安吉祥。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旁边有一间房子,看着还可以。背面拍了两张后打算进院看看,可惜门锁,又垫着高探到窗口往里拍了几张。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莫停闲,从十字路口右边那条往里转。刚进巷口就发现了情况,一只白狗倒卧门前,体量就算中等吧,不过要同后来去南官园进首钢绿化队见到的那只白狗相比,这只那就跟没有一样啊!那个咱到时再聊吧。
先说今天这个,想了会儿,还是决定走上一遭,毕竟人家是“白道”的呀,身份在那呢,讲究得是“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绝不会用“暗箭伤人”,而且咱应该也算是个正人君子吧!于是“高抬腿,轻落步,屏住了声息”,小心通过。就在即将要通过基本呈平行的时候,那哥们看了咱一眼,好吗,就这一眼,看得咱是一身冷汗呀!可甭管怎么说吧,总算是对付过去了。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可再走上不远,就知道实在是真得不应该过来。为嘛?前面那个巷子岔口似乎就是一开始进村看到两只狗的那个岔口,没太仔细分辨,因为咱关注的重点已经落到了岔口道间的那只黑狗的身上。

只见这只狗,周身黑色,四蹄皆黄,毫毛平整圆润,两眼迥迥有神,那是“干巴巴一团精气神”呀!那位说了,刚才不是两只吗,怎么现在成一只了,我估计可能是换班了。幸好是换完班了,这要赶上交接班时过来,那麻烦可就大了。不过现在是进是退,也是个麻烦事。

经冷静分析,谨慎思考,决定原路返回。原因有二,一是路况相对熟悉,二是关系也还不错吧。于是,悬心吊嗓得又走了一遭。

既是“此路不通”,那咱们就从槐树斜对着那条巷子往里转吧。还是在刚在提到的那间屋子的侧面(现拐角),有个简易木棚,里面有个物件,前进时回头扫了一眼,见到红字浮现,以为是七十年代的什么东西,近前一看,原来是“创建于1984年”。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路过一间院落,摘眼一听,院内有细微流水这声,估摸着是水龙头没关严吧,可惜好好的水就这么浪费了,唉~~!另外,我一直怀疑其门前两侧的这两块石头,感觉其似乎总有那“上下马石”的功效。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再向前,沿途石器物不时可见,映衬着新式房院,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就在咱感受着这光阴流转,体味这岁月匆匆之时,又一次的出现了情况。狗,还是狗,一只长得不太寻常的狗,突然出现在路口,就在那里,等待着我做出选择。而在我的选择之后,它一定也会做出选择。驻足停步,凝思良久,最后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往回走,拐进左边一条小巷看了看,巷子不通且杂乱荒置,不过窗棂倒是不错,一间房屋同时包含了几种样式,也算是难能可贵了。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出来返回至“十字道”,三条都走了,现在只剩下一条路了,没得选。从那间不错的房子门前的小巷慢步而行,行至一岔口时看左边一条通往柏油路的小巷中有门洞,决定过去看看。而在门洞之前,看到了点好东西,就是这个门簪,可惜除了一个“祥”字安好外,其余三字都已不太健全了。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来至门洞近前,见上面水泥痕迹明显且伴有杂草,看墙石应该年头也不短了吧!忘了看什么资料了,说平原村原有两座过街楼,不知道另一处指得是不是这个,又好像记得听谁说过,其中一座已经拆了,唉,实在是弄不清楚!边上的一间院落,原来也应该是不错的样子。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就在咱疑惑不解,准备继续前行时,一连串狗叫之声又是恰时而来,定晴一看,对面闪出了两只,一大一小,顿时那叫一个烦呢。就纳了闷了,就这还鸡不鸣、狗不叫呢,还“太平庄”呢,唉~~。

想想一路上净遇上狗了,可能是有狗缘吧,好像去哪儿都能遇上,哪次出去也都能碰上,真够神的。原来打算是还要去拍八奇洞外景,瞧瞧关公坨、张飞寨和华严洞什么的,再问问“三从四德”碑的事,现在闹心,也懒得转了。可就这么回去,性价比太高了,有道是“既来之,则安之”,顺其自然,看看时间也差不太多,干脆改道阳坡元,然后下龙潭逛潭柘寺吧!于是乎,中途变道,改走阳坡元,设计得是不错,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啊,这才有了后来更倒霉的事。

经木桥回至柏油路,顺行至潭柘寺,然后继续沿路向上开始往阳坡元走,捎带手看了看虎塔,其实想用翻墙术进塔林转转的,看周边有人不太方便,以后对机会再说。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上面停车场前岔口有个岗亭,这也是时代的见证,掐指算算也有几十年了,现在能留下的也已是不多了。从岗亭与停车场之间这条路上去就是阳坡元老村了,大概要走三四十分钟,想抄近的可以从中间这条土路往上穿,可以省去不短的行程。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途中可以关注一下“潭柘修山补山记”石刻,当天有些云雾,照得不清楚,找来一张清楚的大家欣赏一下。还遇到一只猛禽,想再拍一张吧,人家还不带我玩了。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一番周折行走,离很远便可看到“阳坡园”的标志了,脚下加紧,来至近前。穿过路中的“阳坡园观光区”,左手边一条小路通向村内。沿途可将几处古迹如元宝石、天仙宫、周氏墓地等均可收入眼底,方位也已一览无余。正是由于村东有大石,状似元宝,故村名元宝园,也叫羊保园。又因位于阳坡之上,谐音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临近村中的弯口处有一个大坑,我不确定这是不是就是原来用于采紫石的坑,或许应该是吧!紫石,又称紫砚石,阳坡园山上所产的主要用于制作砚台的紫石,人称潭柘紫石,制成的砚台称潭柘紫石砚。潭柘紫石因富含铁质色紫如猪肝,在各类砚石中独树一帜且富具古朴典雅之气,各种成分颗粒均匀,质地缜密坚实细腻,柔中有刚,柔而不娇,刚而不涩,叩之铮铮如金声,晶莹温润,抚之柔似婴儿肌肤。制成砚,研之无声,发墨不耗,贮水不涸,既益于笔毫而又经久耐用,其工艺性能不逊端、歙。

潭柘紫石的开发始于明朝,明英宗正统年间(1436—1449),宫廷曾组织过对紫石的开采,今阳坡园山上还立有石碑,刻曰:“内官监紫石官塘界,钦差提督马鞍山兼管理工程何立”,周围还有三处采石老坑及监工住宿遗址。潭柘紫石最初是用于建筑,故宫太和殿御座下的基石、乾坤殿内四个大香炉的底座等就是紫石制作的,以增祥瑞之气。后有人选用温润色美的上等紫石让工匠精雕细琢,制成砚台贡献给皇上,故宫内至今还藏有37方紫石砚珍品。

1987年,门头沟紫石砚厂建成,按照搜集来的砚谱,首批研制出28方潭柘紫石砚。故宫博物院鉴定结论为:“潭柘紫石砚,石质细腻,色泽深紫,蓄水不涸,研之发墨,堪与宋端溪老坑砚相媲美。”通过实践和专家建议,确立了紫石砚的宫廷风格,并逐步形成造型典雅古朴、图案简洁美观、刀法浅刻有力、线条明快流畅的艺术特色,已列入《中国名砚览胜》“北方名砚篇”和门头沟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潭柘紫石砚精品如“颐和园巨砚”、“九龙百龟砚”、“团城八怪砚”、“海鳌砚”、“长城巨龙砚”等,此外还有“鹤鹿同春”、“海天旭日”、“岁寒三友”等砚及“乾隆石鼓”、“香港回归”等精品由名人收藏。潭柘紫石砚还作为高档馈赠佳品,远销加拿大、法国、美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享有很高盛誉。

另,有关潭柘紫石砚,“都古林阁”老师有一篇“潭柘紫石砚的发现与研究”,非常值得一看!

注:当日未看到紫石塘界碑!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附“中国名砚览胜”(封皮)和“颐和园巨砚”: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进村往左便可看到标志“元宝石”,应该是过去看看的,鉴于刚才路上远眺基本能看清,而且在网上也曾一饱眼福,还有一点考虑就是突然感到时间可能有些紧,故而就没过去,懒了这几步。摘几张元宝石图片,供各位欣赏!有关元宝石还有一则“雌雄”的传说,不再录文,详情可见《北京门头沟村落文化志》。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直接右转,路口高墙内有一株侧柏,外面不好靠近,需要进里面才能拍清楚,故在此将后面所拍此树的图片一并放到一起。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从外面沿墙顺巷往里走,拐进弯口又能见到一棵国槐,旁边有一间山门,那便是古刹天仙宫的山门了。古刹天仙宫,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娘娘的行宫,坐北朝南,山门一间,硬山箍头脊,筒瓦顶,面阔3.05米,中间横刻“古刹天仙宫”,左边竖刻“仲二月十五日吉日修”,右边坚刻“乾隆十二年(1747年)重修”,现匾额已不存。原分上下两院,上院正殿五间,在三百年前被大火烧毁了,后改成三间,供娘娘像。正殿前原有明成代年间铸造的一口黄铜小钟,高0.5米,口径0.3米,双龙纽,铜钟铸造的十分细致,钟身雕刻莲花瓣,回字纹,花卉等图案,钟的中部菱花开光,内刻六个篆字“大明成化年制”。铜钟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但钟声敲响后,略带沙哑,可能铜钟有暗伤,八十年代,此钟曾放置在大队办公室,现已不知所处。下院中间为走道,东西两侧各有三间配房,寺庙周边环以石墙,南北长33.7米,东西宽33.6米,占地约1亩5分地。解放后改为学校。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出山门往西不远便是阳坡园过街楼。过街楼坐北朝南,就地取材,山石砌就。城台通高5.45米,宽4.64米,劵洞高3.5米,宽2.5米,下铺板石,为进村的重要通道。由于建在山道上,故此过街楼南低北高,略呈倾斜状。城台上建女儿墙,墙下砌凸出的腰线,再下为方形泄水孔。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从过街楼前这条巷继续往前,开始瞎转,走到哪拍到哪,减少旁白,直接用图片说话。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有关学校有些疑问,在《京西古镇——潭柘寺》中有“天仙宫一直归阳坡园小学使用”,那么这“阳坡园小学”和“向阳希望小学”倒底是什么关系?在一个人口不算多的村子里能有两所小学吗?还是说“阳坡园小学”荒弃后新建了“向阳希望小学”?或者其它,总之疑问重重。(注:因现在琐事繁多,暂未查教育志相关内容,或许里面有我想要的答案。)

由于地处位置及各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缺水,村里用户都已经迁走,现已是荒村,不过看到有两处民居疑似仍有人在,但喊人无果。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还有说一下的就是村西南这片油松,看到有七棵挂牌,不过看来应该有挂牌遗失。这个地方确切叫什么,不知道,自己在录入古树资料时将其标注为“周氏墓地”,好像在哪本书上也是这么描述的。不过看形制、规格和现有遗存,想必一定会有些说法,或许“周氏墓地”只是后来的叫法罢了,但究竟如何,不得而知。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原本还想找找“德胜庵”和“山神庙”,但线索有限,也无人可询问。而且这儿现在全是废弃的房屋,基本都一个样,转了半天也无法分辨。还有就是想看一下书上所说的“喜字”窗棂和网上所说的房基刻石,可惜都没看到,实乃遗憾。想想还要给潭柘寺内留点时间,于是就此出村,匆匆别过。在此翻拍一张“喜字”窗棂,并借用转帖一张房基刻石,以解惆怅!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附“翻拍的喜字窗棂”及“房基刻图”:
(注:喜字窗棂明后天补发~~)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回至“阳坡园观光景区”三岔口,从另外一条柏油路进去便是王坡村。有关王坡村,目前也没什么可说的,如果以后有机会能抽出时间慢慢去逛的话,那咱们到时再说,今天就此省略。穿村间土路插向柏油路,上去便是闻名遐迩的“龙潭漏洞”,而远处则能看到“王坡坑塘”,具体方位曾在“圈门穿潭柘寺”中有过介绍,不再详述,直下龙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此时的龙潭却要有别于往日,竟见不到一丝人影,连护林员也已不在其位,更听不到半点人声,顿觉蹊跷,一种不祥之感不禁而起。可业已至此,无暇旁顾,一路下来,观景拍树,好不自在。沿途之上,除能见到几只松鼠和听见几声鸟鸣外,声息皆无,静得令人心荒。行至行宫院旁门前,恍然大悟,方知不妙,却道原来如此。

怎么回事?原来就在行宫院旁门前,新安排了验票人员。也就是说要进行宫院,逛潭柘寺得要验票了,没票可进不去了!这事可麻烦了,要打算穿寺出去,那就得花钱补票,花钱啊,舍不得呀!或者就掉头翻回去,再从盘山公路下来,那工夫可就费扯了,万一赶不上931末班车那麻烦就更大了。再或者就从观音洞那条土路穿向车站,这是折中的办法,也无疑是当前的最好的选择,可那儿也有一个疑似工作人员在转悠啊,唉呀,可是真真的难办啊~~

时间不等人啊,正准备迂回潜伏智取呢,就见土路前那位疑似工作人员进观音洞了,真是天赐良机啊,有道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说时迟,那是快”,就借这个空当冲了出去,成功突围!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常言到,“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为了犒劳自己,买了11元的黑枣,原来卖13,咱还划回来2元,想划到10元,未能如愿,最后11元成交。就这袋子黑枣,吃得咱后来直上火,好吗,正应了那句话,叫“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啊!那是后话了~~

以上便是此行所遇所感,毫无头绪,杂乱无章,权且记录而已,另有一些疑问,单独附在后面,最后祝各位好运!~~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备忘(未去/未见):
平原村:
八奇洞、关公坨、张飞寨、华严洞、山神庙(两处)、“三从四德”碑、尼姑庵
阳坡园(老村):
阳坡寺重建碑、紫石塘界碑、三处紫石老坑及监工宿舍、德胜庵、山神庙、房基图案石刻、喜字窗棂

疑问待考:
(一)、平原村
1、两座过街楼
文中已述。
2、八奇洞、关公坨、张飞寨、华严洞、山神庙(两处)、“三从四德”碑
未去。
3、尼姑庵
址不详,未见。
(二)、阳坡园老村
1、“阳坡园小学”和“向阳希望小学”
文中已述。
2、紫石塘界碑
多处有载,文中引述,未见。
3、阳坡寺重建碑、阳坡寺
《京西碑石纪事》有“阳坡寺重建碑”,查国图“碑帖菁华”有“阳坡寺碑”,所指阳坡寺是否一处及其该寺相关内容?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20111228之“闲逛平原和阳坡园”
4、德胜庵和山神庙
址不详,未见。
《北京门头沟村落文化志》还记有德胜庵和山神庙,其中“村西有个寺庙,叫作德胜庵,现在只有山门了。得胜庵内还有一块石碑,文字多处已经看不清了。德胜庵为佛家女弟子修行之所。”
5、周氏墓地
文中已述。
6、三处紫石老坑及监工宿舍
《京西名镇——潭柘寺》中有载,文中引述,址不详,未见。
7、房基刻图
文中已附图,未见。
8、喜字窗棂
已见图片,未实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