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易俗社上演陕西地方民俗特色剧《长安往事》

秦腔《柜中缘》
“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微博微信受到广大网友的关注和青睐。于是乎,“自媒体”开始大行其道。用手机拍照发微博微信,方便了大家记录工作和生活,久而久之所谓“网络达人”也随之诞生。如今,企业、商家和官方等,也都习惯了在邀请媒体记者参与活动的同时,也把爱玩微博微信的“活跃分子”列入其中,以期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来丰富宣传报道。尤其是在旅游、美食和官方宣传等方面,“网络达人”的身影随处可见;网友也是乐在其中。
上图左:网友“长安弘益”、右:西安秦腔剧院董事长兼总经理雍涛;下图左:网友“绪刚观天”、右:新浪陕西工会主席“西安许姐”

“土豆姐姐”冯晓燕现场献歌
8月27日下午,由“网络达人”绪刚观天、长安弘益、纪文波等牵头发起的“陕西新媒体圈联谊会”在西安易俗社举行,数十名知名网友、媒体记者和社会人士等汇聚一堂互动交流,同时并观看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陕西特色民俗演出《长安往事》。

“陕西新媒体圈联谊会”筹备组的全体成员

“陕西新媒体圈联谊会”筹备组成员纪文波发言
当天,网友“长安弘益”主持了联谊会。各参会网友首先作了自我介绍,随后西安秦腔剧院董事长兼总经理雍涛讲述了《长安往事》 的创作情况,
“土豆姐姐”冯晓燕还现场献歌为本次联谊会助兴。
皮影戏《卖杂货》

演员在向观众展示皮影《刀劈韩天华》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新机遇,也是新挑战。陕西新媒体圈联谊会的成立(拟),将能充分协调党政机关、人民群众与新媒体之间的关系,促进行业规范发展,加强媒体人自律、自强、合作、共赢;并积极争取有关方面对新媒体的相关支持;确定新媒体发展规划;融合社会资源和新媒体技术企业,提供行业共性技术平台与经营平台解决方案;为成员单位提供新媒体发展平台及配套的技术、运营、培训等方面的支持。这将充分发挥陕西新媒体圈的资源优势,依托数字化的生产流程和多媒体展现形式,建立新媒体联谊会资源平台,将从技术创新、发展思路、政策法规、自律规范等诸多方面实现有效协调,并在很大程度上协助和促进政府主管部门做好新媒体管理,为陕西省互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与努力。”
联谊会中,“绪刚观天”代表媒体人发言,介绍了倡导成立“陕西新媒体圈联谊会”的初衷。
杖头木偶《钟馗探路》
参加联谊会并观看《长安往事》的网友、记者及社会人士
纪文波宣读了“陕西新媒体圈联谊会(拟)”筹备组的组织结构:组长:绪刚观天、阿贵时评;副组长:长安弘益;组员:行走悟人生、纪文波、一夜雪、土豆姐姐冯晓燕、视点阿东。希望借助陕西新媒体圈联谊会这个平台,能够凝聚网络上下更多的有识之士,传递社会正能量并在相互学习与彼此合作中促进共同发展。
杖头木偶《华清畅想》
观众被陕西民俗特色表演所吸引
因为当初爱“发表评论员文章”,于是注册了一个叫“视点阿东”的网名。从2006年开始,通过搜狐、网易、新浪、华商网、西部网、凤凰网、央视网、环球网、中国网、新华网和人民网等网络平台,写博客玩论坛而得到了众多编辑和网友的支持与抬爱。“视点阿东”从此走进了公众视线。
秦腔《柜中缘》中的两位演员
在秦腔《柜中缘》中表演“穿针引线”
“关注社会热点,传递百姓心声,为西安及陕西省的发展鼓与呼。”现如今,也打造了自己的一个网络平台:快报网(http://www.kbnet.cn)。作为个人,除了新浪、腾讯等的微博(@视点阿东),还在搜狐新闻手机客户端建立了“视点阿东”自媒体,并注册了“视点阿东”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adong360_com)。此等,同样受到众多网友的关注。
秦腔《柜中缘》演出现场

一位女观众在拍照
网络很大,世界很小。在这次联谊会上,阿东见到了很多之前在网上认识已久的朋友。其中,有在08年汶川地震那时我任职华商网时曾采访过的,很高兴他至今还能记得我。茫茫人海,人与人之间的相识靠的是缘分,而能够成为朋友则需要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
提线木偶技巧表演《吹伙》

观众来到舞台上拍摄民俗表演
在易俗社的聚会中,大家还一起观看了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陕西地方民俗特色演出《长安网事》。来西安多年了,不经意间已然成了“老陕”,对西安及陕西的民俗文化也有不少的接触和了解。和南方相比,这里的文化的确有很大的不同。要想深入去感悟它,还真需要细细研读、好好品味。
提线木偶技巧表演《钟馗醉酒》

参与《钟馗醉酒》表演的小演员
“八百里秦关黄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
作为来西安的外地游客,不看一场陕西地道的传统民俗艺术,可以说是很难感受到周秦汉唐在这里留存了千百年的文化底蕴。秦腔、木偶、老腔、皮影这四个无一不是陕西传统艺术的至臻瑰宝,是秦人文化与智慧的结晶。在西北这片广袤的黄土地上,秦腔艺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百戏之祖”秦腔在上千年的传承中将秦人的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
提线木偶技巧表演《钟馗醉酒》片段

旗袍美女在把玩提线木偶
《长安往事》是一台汇集了陕西地方民俗特色的演出,其所含节目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了陕西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秦腔、木偶、老腔、皮影四大版块。节目具有地域性突出,流传广泛,表演大气,演出形式多样等特性,是集绘画、雕刻、文学、音乐、舞台、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民俗表演。
老腔白鹿原片段《太阳圆月亮湾都在天上》

老腔白鹿原片段《号令一声震山川》
《长安往事》所包含的节目有:皮影戏《卖杂货》、《刀劈韩天华》;杖头木偶《钟馗探路》、《华清畅想》;秦腔《柜中缘》;提线木偶技巧表演《吹伙》、《钟馗醉酒》;老腔白鹿原片段《太阳圆月亮湾都在天上》、《号令一声震山川》。五个板块共九个节目,演出时长为1小时10分钟。
主持人宣布《长安往事》演出结束
《长安往事》总导演梁军(左七)与全体演员一起亮相
秦腔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数千个剧目,秦腔艺术源远流长,被称为“梆子戏鼻祖”;老腔流传千古的陕西老腔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形成于2000多年前黄河流域和渭河流域的交汇处,老腔的演出者都是普通的农民,他们从劳动中获得灵感,创作出了这种高亢朴实的唱腔;木偶戏又叫“傀儡戏”,起源于春秋时期,汉族传统艺术之一,它是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古老戏剧形式,深得观众的喜爱;皮影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道具戏之一,它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代,至宋代已十分兴盛,陕西皮影不仅唱腔种类繁多,表演技术也十分高超,其风格古朴高雅,不仅可用于表演,也可作为艺术品欣赏。
观众和《长安往事》总导演及全体演员一起合影留念

兴致未了的网友手拿皮影在拍照
值得一提的是,易俗社的剧场舞美呈现专门针对本次表演特别安排了颇具地方文化特色的场景,以农家小院及古朴温馨的青砖墙壁,院门口摆放的碾盘、石鼓等的设计匠心独运,满墙高挂的玉米棒子和火红辣椒,配上身后电子屏幕不断变化的唯美场景,让古典艺术与现代科技紧密融合,浓浓的黄土大地气息扑面而来,带着观众体会那八百里秦川的豪迈胸怀,关中风情一览无余。(文/摄影:视点阿东)
★镜头走四方,娱眼观天下。本微信公众平台由知名网络写手“视点阿东”出品:以个性言论和独特的视角,为大众提供可增值的资讯阅读,其内容包括新闻、评论、影像、旅游、娱乐、美食等。更多精彩请百度“视点阿东”,并关注“视点阿东”之搜狐新闻自媒体,以及“@视点阿东”之新浪、腾讯微博。约稿及合作推广请联系QQ:781295867,邮箱adong360@163.com。阅读不仅修身益智,分享更是一种美德。温馨提示:点击文本左上角“视点阿东”即可订阅;点击文本右上角之“...”可分享到朋友圈、发送给朋友和分享到腾讯微博等;点击文本左下角之“阅读原文”将为您呈现更多的精彩......
---*---*---此---*---*---广---*---*---告---*---*---位---*---*---招---*---*---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