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历经半个多月的深入采访,“史上最用功的小乞丐”之系列报道至今将告一段落了,接下来,视点阿东将对此话题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做一总结。令视点阿东始料未及和感触至深的是,“最用功小乞丐”从视点阿东的博客最终走上整个网络,并在媒体报道与网友互动中折射出了许多的人间冷暖。因为视点阿东的系列报道,网上网下,“史上最用功的小乞丐”一时间牵动了万人的心。如今,“最用功小乞丐”能够得到当地政府、社会和网友们的关爱,除了视点阿东本身的努力,另外与诸多媒体的参与也是不可分割的。如果说西安市雁塔区教育局和红星小学解决了“最用功小乞丐”四兄妹中小亮的入学问题以及当地民政部门的关心是《华商报》关爱民生的一大善举,那么,重庆大学研究生刘书(化名)千里迢迢来到西安资助小双上学则是网络爱心的最好体现。看了视点阿东的报道,许多网友在QQ或邮件中表示要对孩子们献爱心,或捐钱,或寄物。其中,重庆大学研究生刘书的举动,则是广大爱心网友的代表与表率,令人感动,更令人赞赏!
爱心越千里:重庆大学研究生资助“小乞丐”上学(组图)
2008年1月20日 星期日 文/视点阿东
前情阅读:
由“史上最用功的小乞丐”引发的媒体关爱(组图)
红星小学解决了“最用功小乞丐”的入学问题(组图)
公益互助为“最用功小乞丐”雪中送炭(组图)
当地民政部门为“最用功小乞丐”送来关爱(组图)

刘书,来自重庆大学的爱心使者
“阿东,我想过几天去西安看看小双他们”,前几天,一个自称是重庆大学学生的网友在加我的QQ后说。他说他在新浪看见了有关“史上最用功的小乞丐”的报道,看见孩子们生活在困苦的环境中始终充满着对学习与学校的向往,自己不禁为之深深感动。在接下来的联系中,这位大学生网友告诉我说,他叫刘书(按本人的要求,在此特使用化名),是重庆大学的在读研究生,今年24岁。他说自己在西安交大有个同学,准备放假后来西安一趟,以看望那些孩子们,并希望我能为他带路。
“阿东,我到了。现在就在西安交大的门口”,1月19日中午,我接到了刘书打来的电话。他说他刚刚到达西安,由于是在南站下的火车,对西安不熟悉的他,竟然转了五趟车才到达西安交大(真是辛苦!)。在交大,他的同学已做好接待准备。
当天,西安仍下着雪,天气有些冷。一个大学生,在寒冷的冬天和繁忙的春运期间,千里迢迢从重庆赶来西安看望“最用功的小乞丐”,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呢?刘书的此行又将为孩子们带来什么?带着意外、感动与疑惑,下午2点多,我在西安交大门口见到了来自重庆大学的研究生刘书。
刚见到刘书,感觉他穿得有些单薄,也许是在重庆生活的他对西安现今的气候仍不甚了解,不禁担心他会否觉得冷。也许是先前在QQ中已经多次沟通过,虽然是初次见面,但彼此似乎早已熟悉。“从重庆过来,也没带什么,这是送你的特产!”,刘书给了我手中拿着的唯一一盒东西。我说要给就给孩子们吧,当时也就没把注意力放在上面,直到后来到了徐飞丽的家,并把东西给了孩子们吃,我一直都不知道那“特产”叫什么名字。但我很感谢刘书的心意!
一见面,刘书就和我谈起他对“最用功小乞丐”的看法,刘书说,相对自己学习、生活方面的优越条件,孩子们在街头一边学习一边为生计而乞讨的不屈精神,他都感到有些惭愧。他说,现在的社会正缺的就是这么一种求学精神,一种与命运抗争的坚强意志,一种孜孜以求的上进理念。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彼此之间的关爱互助已日益显得难能可贵。但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人们之间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仍应该是亘古不变的主旋律。刘书说,他还是重庆大学一爱心社团的负责人。刘书表示,希望能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孩子们。
接着,我们从西安交大坐车前往观音庙,去看望孩子们。在公交车上,聊着聊着,不觉竟错过了站点,后来又不得不往回赶(呵呵,这对我而言还是第一次)。

在去“最用功小乞丐”家的路上

刘书见了小双等格外亲热

孩子们都叫刘书“哥哥”弄屋檐上的冰条玩
再一次来到观音庙,一路上的积雪加厚了许多,雪花仍不停地飘落。进入乐游巷,大门敞开,院子里很安静。当我们敲开徐飞丽的家门时,只见史宗政正在教孩子们学习。因为先前已在电话中告之有一重庆大学的学生来看望孩子们,徐飞丽夫妇已等候多时。
孩子们见了我和刘书都很高兴。刘书一进门,先是与徐飞丽夫妇和孩子们打了招呼,然后就开始寻找小双,并把他抱在怀里,很是亲热。孩子们开始吃起了刘书从重庆带来的特产。“叔叔,你吃!你吃!”,小亮和小赐纷纷拿着特产给我吃。看来,经过长时间的接触,孩子们不仅和我已经很亲近,而且感觉也懂事多了。
“叔叔阿姨,我想收小双为弟弟。今后他上学的费用就由我来承担。你们同意吗?”,坐定后,刘书终于道出了他此行的真正目的。听说刘书将把小双当成自己的弟弟,并将供小双上学,徐飞丽夫妇喜出望外。一个在读的大学生竟然有此想法,刘书的举动,顿时也让我感到很意外。刘书表示,自己将资助小双从小学上完大学。
刘书说,他父母是退休医生,自己说家中的独子,从小受父母的良好教育。另外,刘书的舅舅在学习和为人处世方面对他的影响也很深。刘书大学毕业后曾参加工作几个月,接着考取了重庆大学的研究生,现正读第一学年。刘书认为,除了个人应该具有顽强拼搏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在生活中大家还应该多一些关爱。由于主、客观的原因,社会上难免有弱势的存在,但他们和我们一样,都应该是平等的。有能力和条件较优越的人们,应当多关爱像“最用功小乞丐”这样的弱势人群。刘书说,哪怕是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他也要让孩子们明白,这个世界仍有光明和温暖的存在!
“这附近哪地方有寺庙,我想带小双去许个心愿”,刘书问。他说自己第一次来西安,也想顺便带孩子们去看看向往已久的大雁塔广场,以及他们曾经乞讨过的地方。“那就去小寨的大兴善寺吧”,我给刘书推荐了一个地方。这样一来,大雁塔、小寨天桥和大兴善寺都在同一条线上,彼此相隔不远,对下雪天带孩子出行也方便一些。于是,我、刘书和徐飞丽夫妇带孩子一起约好次日上午在大雁塔广场见面。
“哥哥,我也要抱......”,看见刘书抱着小双,看他们那么亲热,小亮不禁有些“吃醋”了。

大雁塔广场,刘书和孩子们在一起玩

路经小寨天桥

大兴善寺。刘书:希望孩子们从小就有颗向善的心
20日上午,西安的雪越下越大了,街上原来被清洁工人铲去的积雪,现在又被新降的大雪替代。周而复始,清洁工人忙个没完。在大雁塔广场,我、刘书和徐飞丽带着孩子们再次相聚。虽然天降大雪,但大雁塔广场周边的游人仍很多。原先的绿草和树林被大雪覆盖,降雪的大雁塔广场显得别有一番风韵。大人、小孩,许多游客在雪地里拍照留念,欢声笑语中,冬天似乎已不再寒冷。
在大雁塔广场,我给刘书和孩子们拍了一些照片。听徐飞丽说,之前带孩子来大雁塔,保安看见他们收破烂往往会把他们赶出来,所以至今还未真正在大雁塔广场上逛过。今天,在降雪的今天,孩子们终于到大雁塔广场来了!广场上到处是积雪,孩子们或用手,或用脚,在尽情的玩着雪,嘻嘻哈哈地,不停地奔跑。
在大雁塔北广场转了一圈,接着就去了小寨。在去小寨的路上,积雪一层层,像面粉洒落在地上,旧的和新降的都混杂在了一起。途中看见堆有一个雪人,孩子们都很高兴,这看看那瞧瞧,还先后对雪人的脸蛋亲个不停。
中午了,刘书说要请孩子们吃顿饭,我们就一起吃了个快餐。孩子们吃着米饭,吃着肉,吃得很开心。刘书还给小双和小亮等从附近买来肉夹馍,刘书对小双的痛爱表露无遗。饭罢,徐飞丽还把剩余的菜打包带回家。
到了小寨天桥,站在小双曾经乞讨过的地方,刘书深有感慨地说,当初就是因为我拍的那张小双在写字学习的照片,深深地震撼了他的心灵,并从此对小双留有特别深刻的印象。之后,刘书让我给他和小双照了几张合影。
“小双,你还记得第一次在这碰见叔叔时的情景吗?”,我问小双。“不记得了”,对着我的摄像机,小双答道。“那第二次呢?”“记得!”,与小双兄妹四个的缘分,也就是始于第二次在小寨天桥遇见小双。“小双,你以后还想来这地方乞讨吗?”,我再问小双。“不想!”,“去学校上学好,还是在这写字学习好呢?”“我喜欢去学校上学”,在兄妹四个当中,小双似乎比哥哥和弟弟妹妹都要懂事和善于学习。
离开小寨天桥,我们来到了大兴善寺。在大兴善寺里,刘书、徐飞丽夫妇带着孩子们许了个心愿。刘书和徐飞丽夫妇希望孩子们从小就能有一颗向善的心,希望孩子们常怀感恩之心,将来也能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和做更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在大兴善寺,偶遇一个法师。和徐飞丽照面间,看似彼此都很熟悉。徐飞丽介绍说,这位法师几次路过小寨天桥,都曾给孩子们钱和帮助。当我把镜头转向法师时,法师笑呵呵地赶紧离开了。
从大兴善寺出来,已是下午3点半了。刘书说他马上就要去火车站坐车赶回重庆,于是我们就分手告别。临别,刘书还给了四个孩子每人100元钱,说要过年了,这是给孩子们的压岁钱。另外,刘书还特地多给了徐飞丽夫妇100元钱,希望徐飞丽夫妇能给与“弟弟”小双生活方面特别的照顾。徐飞丽夫妇所收刘书给的500元钱,也是迄今为止孩子们所收到的个人捐助中的最大一笔了。
告别刘书与徐飞丽夫妇和孩子们,雪越下越大了。为了看望“最用功小乞丐”和资助小双上学,刘书从重庆到西安,冒着冬的严寒,千里迢迢,来去匆匆。刘书的到来,为徐飞丽夫妇和孩子们送来了冬天里一把温暖的火。在一天半的时间里,几乎没有丝毫停歇,了却心愿之后,刘书又得挤火车回家......
尽自己的所能,去关爱民生、帮扶弱势,去资助孩子上学,并引导孩子们积极向善。一个大学的在读学生,尚有此独特的认识和高尚的情操,实在是难能可贵!当今社会,谁是最可爱的人?谁将使你最为感动?重庆大学的研究生刘书,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做了最好最精彩的解答!
(接下来是爱心的延续和视点阿东对“史上最用功的小乞丐”之系列采访报道的总结与反思。敬请继续关注!谢谢!)
后记:
在整个跟踪采访的过程中,刘书再三强调不要报道他此行的情况,更不要公开他的真实姓名和照片。我对他说,报道如他般的爱心举动,为的是弘扬一种关爱互助的精神,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向他学习。最后,他答应视点阿东在报道中用化名替代,并避免使用他的正面照。
和刘书分别的当晚8点多,我收到了刘书的手机短信:“回忆此行,能总结深思的东西不少”“唯一所虑钱是否真正用到孩子身上”“五一后我会再来看看。我现在在南站”。我的回复是:“刘书,你的此行,无论是对你个人,还是对小双一家,以及对这整个社会而言,都意义重大。你的爱心令人赞赏,并将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孩子们既然已上媒体,阿东会一直关注,这是对小孩的负责,也是对所有爱心奉献者的负责。愿孩子们过得越来越好!天气寒冷,坐车不易,回家路上多保重!欢迎再次光临西安...”
21日上午,我给刘书发了一条手机短信,想知道他是否已平安回到重庆。刘书回信:“我一点都不辛苦,就是担心小双他们”“不要谢谢我,真的要谢谢您。是您的努力和热心使我能有机会关心他们。从小双学前班开始,我准备支付他学费,直到大学毕业”“从今年四月开始,我会按期汇学费到小双的帐户。汇款后我会立即告诉您数额,并保留所有汇款单据,请您注意通过小双学校核对。再次感谢。常联系。”
“史上最用功的小乞丐”,注定了将随刘书等的爱心善举要持续几十年!
-*-*-特别链接-*-*-
专题:最用功小乞丐关爱追踪引争议(新浪)
互动专题:史上最用功的小乞丐(华商网)
华商报第A9版:YOU新闻《小乞丐街头写字学习》
华商报第A8版:YOU新闻《小乞丐能上小学啦》
延伸阅读:
[街头写真]史上最用功的小乞丐(组图)
[跟拍专访]母亲带四个孩子乞讨
上学困难街头成课堂(组图)(一)
[跟拍专访]母亲带四个孩子乞讨
上学困难街头成课堂(组图)(二)
[跟拍专访]母亲带四个孩子乞讨
上学困难街头成课堂(组图)(三)
史上最用功的小乞丐(组图)(五)
史上最用功的小乞丐(汇编)(组图)
史上最用功的小乞丐(组图)(六)
由“史上最用功的小乞丐”引发的媒体关爱(组图)
史上最用功的小乞丐(组图)(七)
史上最用功的小乞丐(组图)(八)
公益互助为“最用功小乞丐”雪中送炭(组图)
红星小学解决了“最用功小乞丐”的入学问题(组图)
寒雪天远道去上课的“最用功小乞丐”(组图)
最用功的小乞丐与最美丽的小女孩(组图)
【E线专访】《视点阿东:一同关注小乞丐一家》
对话“小乞丐”的接生大夫:四个孩子都是徐飞丽亲生的(组图)
付静与“最用功小乞丐”:人间自有真情在(组图)
当地民政部门为“最用功小乞丐”送来关爱(组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