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月1日,想起儿时妈妈煮的“红鸡蛋”(图/音乐)

(2007-09-01 14:15:08)
标签:

教育杂谈

上学

开学

小学

一年级

红鸡蛋

分类: 生活情感
 9月1日,想起儿时妈妈煮的“红鸡蛋”(图/音乐)

2007年9月1日  星期六  文/视点阿东 

http://www.hikersblog.com/blog/UploadFiles/2007-4/36795.45529534.jpg

 

    9月1日,开学了!

    一大早,大街上都是背着书包的学生。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脚步匆匆地,学生们纷纷赶往自己的学校。新生报到的,还有家长陪同,手提肩挑。学校门口,一片繁忙的景象......

    记得儿时,因为出身农村,家乡没有幼儿园,于是,小学就成了从此踏上求学路的第一站。

    7岁那年,和许多同龄人一样,我也开始了小学一年级。那时,爸爸工作在外,无法顾及家里,抚养和教育儿女的重担,自然也就落在了妈妈的肩上。

    兄弟姐妹四个当中,我是老大,也是第一个踏进学校和课堂的。开学当日,记忆最深的,当数妈妈为我煮的红鸡蛋。

    在我们家乡,有一个传统习俗,每当小孩第一次上学,都要吃红鸡蛋。早上,妈妈把煮熟的鸡蛋染成红色,只有两个,不多也不能少。其中的含意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学后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每次考试都得100分!

    两个红鸡蛋,在儿时的我们眼里,看似普通,但那其实无不饱含了父母对自己满腔的期望与祝福......

    吃罢红鸡蛋,穿上妈妈精心为自己准备的新鞋和新衣服,背着新书包,一蹦一跳地,与同村的伙伴往学校奔去——当然少不了妈妈的陪同。

    要上学了,儿时的感觉真的很新奇很兴奋!告别了童年在爸爸妈妈身边的撒娇哭闹,从此将面对人生全新的开始......

    我的小学一年级是在离家不远的村子里上的。学校和教室几乎合二位一,那是村里的一个祠堂。祠堂由上下两个厅组成,上厅是教室,与之仅一门之隔的下厅则成了学生课间休息和玩乐的唯一场所。

    同一个教室设两个班,为一年级和二年级。学校只有一个老师,校长、班主任和讲课一肩挑。那老师是我们同村的人,按辈份,我该叫他叔叔。一年级和二年级其实都在同一间房,彼此之间只留走廊以示区分。上课时,老师经常都是先给一个班级讲课,另一个班级自习。讲课完毕,布置作业,然后又开始了另一个班级讲课和作业......

    课间,我们就我们就到教室外同一屋檐下的大厅里休息玩耍。踢毽子、抛石子和五子棋是我们常玩的游戏。学校没有任何一样玩乐或运动的设施与器材,所有的乐趣,都要靠学生“就地取材”。我们就在地上画棋盘,以小石子当道具,下五子棋或玩弹珠等。还有一种游戏,是用妈妈缝补衣服用的针锥,往地上扎,以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很久没玩了,记忆已有些模糊。

    上学和放学途中,也都是一路玩耍,走走停停。有一次,看见路边的山坡上有个马蜂窝,自己和几个同伴就忍不住拿木棍去捅。先把书包的书全取了出来,一捅马蜂窝就用书包蒙头。因为之前曾经听大人讲,遇到马蜂,只要蹲下不动,马蜂一般都不会蜇人的。马蜂窝一捅,马蜂乱飞,纷纷寻找目标“报仇”。有的伙伴慌忙奔逃,但越是奔跑就越被成群的马蜂“追杀”,蜇得厉害......呵呵,儿时的种种闹剧,至今想来仍不禁感到逗乐无穷!

    上二年级时,学校多了一个女老师,也是我们村里的。那老师给学生上课提问时总爱问“为什么”,于是,淘气的同学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也就把这当成了一种口头禅,嚷道“**(老师名)说的为什么”,以此“取笑”那位女老师......这在儿时的记忆中,不由地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想起这,我就不由地想起那位老师,以及自己的小学一、二年级。

    三年级开始,我告别了村里的祠堂,到了同一个大队的另一个村里。从此,也就有了真正的学校和教室。但直到五年级转入乡里的中心小学,在小学五年里,要数一、二年级的记忆是最深刻和最特别的了!

    9月1日,又是一年开学时,我想起了自己第一次背着书包开始小学一年级,想起了开学当日妈妈煮的“红鸡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