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章子怡民族英雄艺人孔子专栏作家 |
2007年4月27日
章子怡是为国争光的“英雄”?因为上图,章曾被人指怀孕。
23日,专栏作家罗西发表题为《请中国人渐渐习惯章子怡为国争光》的文章,作者指出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若要有所改善需要更多“娱乐英雄”的出现,而章子怡则有资格成为中华民族的新英雄。罗西在文内对章子怡在国际上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我们不能忽视她的突出和夺目,作为艺人,她表现得很好,她是个成功的艺人,‘她也将永远镌刻在中国电影的史册上’。这是很多主流媒体对她的褒扬,我觉得她无愧于这些美言,她也是我们时代的新英雄。”作者认为,章子怡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在奥斯卡上优雅得体的表现,让我们有种源自心底的骄傲!”她所代表的文体英雄正改变着我们景仰的方式,能够成为我们时代的甚至是民族的新英雄。
章子怡的成名作
美国《时代》周刊给予了章子怡之于中国电影和国际影坛的地位:“她是中国给好莱坞的惊喜,她的野心在西方。”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对章子怡进行了如下评价:在《卧虎藏龙》中,她在树顶上飞来飞去。在《十面埋伏》里,她又饰演一位盲人舞伎。不过章子怡面临的最大挑战还是在好莱坞大片《艺伎回忆录》中用英语说台词。她出色地经受住了挑战。这位生于上世纪70年代、雄心勃勃的中国女孩正在成为一位国际超级明星。
魅力四射的章子怡
章子怡能成为“民族英雄”吗?
纵观章子怡这几年来携带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影坛所取得的成绩,说章子怡“为国争光”似乎并不为过。但“为国争光”者就是“民族英雄”吗?何谓“民族英雄”?
自古以来,人们对“民族英雄”的理解,都是源于古代和近代的一些爱国将士,如岳飞、杨靖宇等。不过,时代在变,人文也在变。今天,我们对所谓“民族英雄”的理解,当然不能再固步于古时。“民族英雄”当有一个新的定义和内涵。
但作为艺人的章子怡能称其为“民族英雄”吗?在影视文化领域,章子怡为中国人争了光,这是不可否认的。但“为国争光”者并不能等同于“民族英雄”。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民族英雄”当是民族利益与文化的象征,是民族意志和信念的诠释,它代表着全民族的整体形象和精神。这该是“民族英雄”永恒不变的主旨。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说:“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大长今》就是韩国把低端和高端的文化打通的一个好例子。” 、“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 章子怡最多是个较为出色的电影演员而已,又怎能与孔子相提并论呢?“民族英雄”的称谓,章子怡似乎还远未能及!
3月31日,章子怡获得2006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章子怡为什么难以被大众接纳?
一直以来,章子怡都是各个娱乐媒体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大众茶余饭后较为感兴的一个谈资。尽管章子怡在中国影坛上是“光芒四射”的,但有很多中国人对章子怡都有这样那样的说法与“偏见”。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猜。章子怡除了1998年出道之初饰演了《我的父亲母亲》中乡村姑娘一角色,其它的电影中,如《卧虎藏龙》、《武士》、《英雄》、《十面埋伏》、《艺妓回忆录》等,要么冷艳孤傲,要么令人反感。总之,有许多人接受不了。这些形象也许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广大观众对章子怡“本色”的了解和认识。
二想。在演艺之余,章子怡的生活作风和有关言行,也都无不令国人感到失望。如章子怡不顾国人大众的感受而去拍《艺伎回忆录》,还有争论一时的“日本街头半裸广告风波”等等,自然败坏了章子怡作为一个“国际巨星”在人们心目中该有的形象。
三思。章子怡虽为当今中国几乎是很难有人与之匹敌的影视“大腕”,但章子怡在公益方面的精力投入似乎更难与其身份相对应。在媒体上,有关章子怡热心慈善的报道也不多。章子怡给人的感觉是缺乏亲和力和更多的爱心。这方面,也在无形中削弱了她本人在国人眼中的地位。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