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恩教育:现身说法胜于千言万语(图)

(2007-04-20 11:30:10)
标签:

郑州

教育

分娩

录像

感恩

分类: 时政述评
感恩教育:现身说法胜于千言万语(图)

郑州小学为学生播放分娩录像引发争议(图)

2007年4月20日  星期五  文/视点阿东

 

感恩教育:现身说法胜于千言万语(图)

 

 看到孩子出生的一瞬间,女儿不敢看了,把头靠在了妈妈的臂膀上。

 

感恩教育:现身说法胜于千言万语(图)

 

看完母亲分娩的艰辛历程,一个小女孩感动地和妈妈紧紧拥抱,妈妈也落泪了。

 

  新闻链接:(郑州晚报 4月6日讯)自3月27日郑州街头发生了“女儿扇妈妈两巴掌”的令人痛心的事件后,在市区的一些学校也引起了震动,教育工作者们无不在思考,怎样培养让学生知道感恩,知道父母的辛苦。于是,5日,在中原区秦岭路小学的一堂课上,学校播放了“妈妈分娩录像”,让孩子们第一次感受母亲生产的疼痛和辛苦。对此,也有家长和专家提出异议,认为让这么小的孩子看过于血腥的场景不合适,感恩教育应该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贯穿,多采用平和的形式进行为好。

 看完录像后有许多同学深受震撼和感动,明白了自己是怎样出生的,知道了妈妈为了自己怀孕和生产所受的苦与痛,同时,也有不少同学对自己以前的种种不良行为感动懊悔,并“开始思考自己以前的习惯是不是要改了。”另外,“听到孩子们感恩的话,在座的家长也深深地被感动了。很多家长表示,以前只想到尽自己所能给孩子最好的,不让孩子受委屈,现在才发现,原来一味宠爱的教育方法是不对的,很容易造成孩子的某种情感的缺失。”

    但另一方面,也有的同学对“分娩录像”无动于衷,甚至有个男生说:“这是恐怖电影,我不敢看。”同时,也有的家长认为这种做法不合适,认为“分娩场景太血腥,小学生还那么小,看了可能会产生害怕的心理。”还有市教育局教研室一位负责人对这种教育方式表达质疑。他认为,感恩教育应该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贯穿感恩教育,多采用平和的形式进行。

    给小学生播放“分娩录像”合适吗?是否会因为太过“血腥”的场面,而对他们造成恐惧和不良的心理影响呢?笔者认为,让学生们感受一下如此的震撼,是需要也是必要的。

城市家庭里,由于受生活条件日益优越和父母一贯溺爱的影响,以及社会上各种不良现象对学生思想潜移默化的侵蚀,现在的小孩,有许多对父母都显得淡漠。甚至乎,有的小小年纪就学会和养成了与父母顶嘴、冲撞的恶习。生活中,小公主和小皇帝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往往是稍有不如意就大哭大闹,耍起野蛮脾气来。如此般,感恩之说更无从谈起。很多时候,面对这些,父母亦甚感无奈,以致只好一而再,再而三地迁就孩子。可到头来呢?不仅会害了孩子,还经常因此使为人父母的自己身陷困顿。实在是令人头痛和忧虑!

孩子如此,是否家长就真的束手无策呢?其实也不尽然。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包括从娘胎里的胎教和幼儿的哺育开始。为了矫正孩子调皮、任性和对父母的不敬等,许多家长可谓用心良苦。有的起初还能有耐心说教,可后来,往往就发展成打和骂,也有的困惑得只能求助于有关机构和专家等。可谓使尽了浑身的解数,而结果却是收效甚微、令人失望。

传统的平和教育未能收到实际效果,是否该采取一些“非正常”的教育手段呢?给小学生播放“分娩录像”就是一种很好的感恩教育尝试。现身说法,因此带给孩子的震撼性教育效果,将远远甚于平时的千言万语。

不可否认,“分娩录像”看似有些“血腥”。但不如此又何来震撼呢?!再说,播放录像时有老师在一旁作必要的解说和引导,如此,学生接受起来也就好多了。另外,相比“分娩录像”,曾经在网上引起热议的《虹猫蓝兔七侠传》等影视剧,其血腥甚至暴力与色情的镜头影响,一点都不比“分娩录像”少与小,可孩子们还不是看得精精有味?而且一度停播后,如今又继续了播出。又有多少家长引起重视并予以正确的引导呢?

主观上,所有的家长都期望能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能对父母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但从客观实际出发,这种手段还是显得有些乏力。笔者认为,父母对子女的感恩教育,日常的平和说教,以及身体力行的感化不能少。但假使配合一些其他如“分娩录像”般具一定震撼力的教育手段,势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附:

  新闻背景

  因为这个事件,才让孩子看分娩录像

  发生在3月27日郑州街头的一幕让人反思:因为妈妈没有满足自己买头饰的要求,一名16岁的女孩恼怒不已,不仅对着妈妈破口大骂,还当街扇了妈妈两巴掌。被打的妈妈顿时泪流不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