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江苏垦石斋
江苏垦石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134
  • 关注人气:20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其坚如石,其艺如石——记已故丰籍旅台画家刘坚

(2015-06-05 11:20:33)
标签:

旅台画家

刘坚

如石

垦石斋

明日涛声

分类: 涛声散语

其坚如石,其艺如石

          ——记已故丰籍旅台画家刘坚

 

http://s14/mw690/001o5KIwzy6SP2TyPYp4d&690

1986年茶会上刘坚向来宾致谢词

 

  知道画家刘坚并睹其大作,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恩师刘德文外公的画室。那时两岸关系松动,刘坚偶尔给恩师寄来作品、画册诸物。刘坚少年时期受蒙于刘德文先生,德文外公与刘坚叔侄相称,俩人气味相投,相交甚契,一村传为美谈。恩师对其作品颇为赞赏,并对我说有些题句可能出自“小潮”(刘坚的乳名)之口。当时感觉刘坚的笔墨厚重,饱含着浓郁的传统气息,与大陆书画家所谓的一味求新、盲目求变的画风迥然不同。如今斯人作古、海峡相望,故乡知画家刘坚者不多,做为同乡后学,推介先贤,时不我待。

  刘坚,原名志修,号如石,五十岁中风后又署半残、半残逸士,室名紫石斋。1931年6月出生于江苏省丰县享有“文化寨”美誉的刘小营村。少时受其叔父即我的恩师、大外公刘德文先生影响,长期耳濡目染,奠定了较为扎实的中西绘画基础。1948年随“难民学潮”南下,行至杭州即入军籍。1949年赴台后入政战学校艺术系,为战画室主任梁鼎铭入室弟子。在校期间,受到梁氏昆仲(梁鼎铭、梁中铭、梁又铭,是国民党军中三位著名画家,被称为“梁氏三兄弟”。他们主要从事油画战史画创作。梁鼎铭在20世纪30年代曾与徐悲鸿、张一尊、沈逸千并称为“画马四杰”。)器重,受教于胡克敏、陈庆镐(青禾)教授等诸大师门下,潜心钻研,广结墨缘,艺事大进。毕业后服务于军旅,由于部队政务繁忙,绘事几近停顿。直至1969年转任军训教官,开始重拾画笔,先后供职于台湾省立台中二中、台中师专,并兼任“救国团”、岭东商专、立人高中以及慈明高工等院校美术教师,深受同事及青年学生敬爱。热心艺术教育及公益事业,作品多次参加展览及义卖,屡次受到政府表彰。

  1978年4月刘坚应省立台中图书馆之邀,首次举行个人画展,业师胡克敏、陈清禾,以及台湾艺坛名宿傅狷夫、吕佛庭、高逸鸿、徐人众、陶寿伯等均专程与会祝贺,雅士云集,在当时堪称盛况。吕佛庭教授亲为之作序,赞其牡丹“雍容典雅,最为精擅”、写意小品“清越苍劲,颇得吴(昌硕)、齐(白石)之神韵”。1989年8月“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力邀展出书画作品百余幅,深获艺坛先进之肯定。1991年元月受台中市文化中心之邀举办刘坚书画邀请展。历次展览,台湾《中国时报》、《中华日报》、《自强日报》等报刊及当地电视台均作专题报导,可见其人其艺均受时人称赞。

  1981年,年届半百的刘坚不幸罹患中风,左半身失去机能。这个打击对于一个正值创作盛年的画家来讲无异于晴天霹雳!刘坚去台前曾与邻村某氏定亲,去台后一直未娶。不知是怀恋故土、爱情相守,还是知音难觅、宁缺勿滥?总之,画家蜗居于台中师专单身宿舍,常卧在床,生活上又乏人照料,令他尝尽冷暖。然而对艺术无比执著的刘坚,毅力之坚定如同他的别号“如石”,并豁达的自称“半残逸人”。抱半残之躯,坚持笔耕墨耘,勇敢的与病魔搏斗,佳作频出。他画路宽广,不拘门派,花卉、翎毛、四季蔬果、梅兰竹菊、山水、人物等均有涉猎,犹擅大写意。完全是旧中求新、新中求雅、雅中求拙,丝毫不失中国传统文人雅逸之本色。当时台湾艺坛同样受到西方美术思潮影响,也出现了所谓的什么“新水墨画”、“彩墨画”,“好像非如此,不能表示他跟得上时代,‘打破’传统似的”。刘坚的观点是“尊重传统,逐渐求变”。他认为中国书画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古人对客观世界长期观察分析、研究,已经发现了许多规律,这是给我们后人留下的极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珍视、继承下来。同时,他也承认传统国画有待我们来突破,丰富先贤经验不足之处,固步自封、骄傲自满也是错误的。但一定要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顺诸学养、勇于实践、逐渐求进,这才是大胆创新的前提。所以从刘坚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既秉承传统,又不囿于传统,笔墨朴实厚重气韵生动,毫无矫揉造作的色彩,充满了一股不可思议的气势和生命活力。其坚如石,其艺如石!

  刘坚画上多题诗句,有取古人成句,亦有画家本人吟咏之作,颇富哲理。中风后不喜浓艳多绘墨牡丹,故题句云:“庸脂俗粉非所愿,独向墨中求精神。”梅兰竹菊,古人慕其气节美称四君子,吟绘累牍连篇。刘坚亦善作梅花,多有吟哦:“却笑诗翁浪费才,认桃辨李漫相猜。一生不与群芳竞,雪地冰天我独开。”“气格如君分外清,令人一见已心倾。春风百种都应写,此会真堪慰我生。”“频历风霜志不灰,倦飞暂息傍岩隈。岁寒欣慕吟三友,最供倾心是古梅。”“古梅繁蕊因春发,唤得骚人入好诗。”“凌寒强比松柏秀,吐艳空惊岁月非。”看似咏梅,实则自况,表达了画家心境及审美情趣的转变。《题青莲》:“军旅生涯三十年,出污不染似青莲。心安理得解甲去,翰墨为邻砚作田。”《芳草幽谷》:“移来幽谷入丹青,只写精神不写形。万斛春风吹不去,天荒地老不凋零。”《题八哥》:“莫向人前逞巧舌,而今巧舌人间多。”诸多题诗,既表达了诗人的高洁襟怀也体现出画家的文学修养及画外功夫,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精神及余韵。

  由于历史的局限及画家自身等客观原因,刘坚自1948年离乡赴台之后,一直没能再回大陆,没能回到生养他的故乡。但对故土的眷恋及亲情的思念,多凝于笔端,发诸纸墨。其书画多在名款前题“彭城丰邑”,押角章也多钤“彭城丰邑刘小营”,以志不忘故土也。然天不假年,1991年4月刘坚于台中荣仁医院病逝,享年61岁。其作品中流露出来浓浓的乡思与乡愁,只能伴其魂归故里了……

          

            2015年6月1日初稿4日二稿于垦石斋

  感谢刘坚先生的侄子刘永良、侄孙刘林先生提供资料!

 

附:刘坚先生书画作品,第一、二幅系原作拍照,其余翻拍于《刘坚书画选集》

 

http://s9/mw690/001o5KIwzy6SP396Zrq58&690

http://s8/mw690/001o5KIwzy6SP39glXV47&690

http://s2/mw690/001o5KIwzy6SP3a2aeBa1&690

http://s9/mw690/001o5KIwzy6SP3bebhK18&690

http://s14/mw690/001o5KIwzy6SP3ccRI13d&690

http://s8/mw690/001o5KIwzy6SP3cT2Un17&690

http://s13/mw690/001o5KIwzy6SP3dH8x6fc&690

http://s13/mw690/001o5KIwzy6SP3eqfVy9c&690

http://s16/mw690/001o5KIwzy6SP3f2lhJdf&690

http://s16/mw690/001o5KIwzy6SP3fCGez4f&690

http://s14/mw690/001o5KIwzy6SP3gdhkV4d&690

http://s15/mw690/001o5KIwzy6SP3h4cOOce&690

http://s6/mw690/001o5KIwzy6SP38b9Pv25&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