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鸳鸯礼书》欣赏

标签:
鸳鸯礼书婚书收藏垦石斋王明涛韬茗文化 |
分类: 垦石物语 |
清代《鸳鸯礼书》欣赏
图、文/韬
http://s8/middle/4bd341b8h82282ddb8c47&690
寒斋收藏一件《鸳鸯礼书》(图一),展开尺寸长95厘米、高51厘米,尺寸之大在历代婚书之中实属少见。
这份《鸳鸯礼书》由毛边纸染制面成“二红色”(比桃红浓但不及大红艳,本地生孩子送的喜蛋就染成这种颜色),纸面木雕版画印有八仙、百子图、吉花瑞草等吉庆图案。与一般的婚庆图画不同,整幅礼书有六只凤分布其间而不见龙的影子。难道是凤求凰、鸾凤和鸣?!老朽眼拙,实在分不出哪只为凤、哪只为凰,更辨不出哪只为鸾。还是请读者大人自己细加审视吧。
http://s6/middle/4bd341b8h82282f6f1465&690
经过多次叠试,终于搞清礼书的原来折式。叠好之后,最外一层是幅百子图(图二):一对老年夫妇端坐于“丹凤朝阳”的屏风前,老翁手捋胡须慈祥不失威严、老妇凤冠霞披面露笑容。满堂孙男弟女嬉戏庭中(计人物三十人),多子多福的祥瑞之气溢于纸面。此图由左右两张半幅画面合二为一,寓意两姓联姻乃是天作之合。
http://s15/middle/4bd341b8h8228313c11fe&690
左右翻开,正中“鸳鸯礼书”四个金字呈现眼前(图三)。四字外套文武双栏,栏外八仙手执法器脚踏祥云,罗列两旁……“鸳鸯礼书”上方有一仙人驾凤而至,前来贺喜……驾凤仙人之上,一对金童玉女左右顾盼,玉女手擎莲花,金童怀抱圆盒,应是和合(荷、盒)二圣,取和谐合美之寓意……
http://s11/middle/4bd341b8h822833aeaf0a&690
这份《鸳鸯礼书》中乾坤两道均出生于辛亥年。根据纸张质地及老旧程度,笔者初定此“辛亥”为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之辛亥,也就是辛亥革命的那一年,从而推定此礼书的形成年份则大致在1928年前后。但是后来仔细审视、比较与此婚书一同流出的光绪三年(1877年)的《三字经》封面(图五、图六),发现其用纸、染色与礼书一致,这就推翻了一开始的推论。“辛亥”当为咸丰元年(1851年)之辛亥,礼书的形成年代也相应向前提了六十年——在同治七年(1868年)前后(古代定婚行聘年龄大致在15到20岁之间)。
http://s12/middle/4bd341b8h736c5159674b&690
http://s12/middle/4bd341b8h823b300ff2cb&690
笔者认为我的这件《鸳鸯礼书》比储先生所藏要早十年左右,储先生收藏的《鸳鸯礼书》应当形成于光绪之后,因为出生在同治元年的那位“新娘子”长到光绪元年(1875年)才年满十三周岁,十三岁之前出嫁的可能性不大。再者,若说我的“辛亥”排在储先生的“乙卯”之后,似乎有点说不过去,因同一图案、形制的礼书沿用五六十年、七八十年甚至上百年而不变的概率不会很大的吧!
储先生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