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文古籍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文字既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重要的文化现象。各民族的文字及其文献,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继承、发展和传播,是中华文化中光彩夺目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白文的历史发展比较特殊,且书写符号系统是在汉字基础上发展而来,加上白文文献在历史上遭到大规模焚毁,流传至今的文献数量很少,这就导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白文文献的价值以及它对中华文化的贡献认识不够。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白文文献是宝贵的白族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1、白文古籍是我国西南边疆民族发展历史和文化创造的见证
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中国境内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而各民族的古籍文献,很多都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本身就是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创造活动的直接记录和见证。尤为珍贵的是,民族文字古籍多分布于广大的边远地区,对于这些地区的史地人文情况,过去虽然也有汉文资料的记载,但总的来说都较为薄弱,而丰富的民族古籍,则充分展示了边疆地区历史和文化创造的方方面面。流传到今天的白文历史文献虽然很少,但从文献记载看,历史上曾有过许多白文历史著作,重要的有《僰古通记》、《玄峰年运志》、《西南列国志》等。这类史籍主要记述“白子国”的由来以及南诏大理国的历史。明代著名学者杨慎再其《滇载记》序言中说,他在贬谪云南期间,搜集整理了以上多种白文史籍,并译为汉文,整理成《滇载记》。谢肇淛在其所著《滇略》也提到上述“僰文诸籍”。流传至今的汉文《白国因由》一书,同样记述了“白子国”及南诏、大理国的历史,书中承认是从白文《白国因由》翻译而来。从其行文看,还保留有很多白语的语言特点。这些情况,都说明这些白文史籍是客观存在的。有关云南秦汉以降到元代的历史记载,汉文史籍仅有樊绰《蛮书》等寥寥几部,而上述的白文史籍却为后代保存了珍贵的史料,并直接成为后代汉文史籍的蓝本。从这个意义上说,白文史籍虽然没有流传至今,但其价值仍然是难以磨灭的。
2、白文古籍是白族文化的综合体现,是中华多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古籍的内容包罗万象,历史、哲学、文学、宗教、科技、医学、民俗、语言等等,共同构成了民族文化的总体系,是各个历史时期民族文化总体的体现。各民族文化的总体不可能是完全相同或重合的,都有相互取长补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而从特定文化成果的内容、形式来说,各民族也都是优势互补的,充分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作为白族历史上重要的文化成果,白文古籍保存至今的数量虽然不多,但这些历史文献却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历史发展脉络,展示了白文的形成和发展历史,体现了白族人民的智慧和文化创造力;白文文献和其他的汉字系民族文字文献一道,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单元,这一文化单元在汉字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汉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一些特有的白族文献,为其他民族文献所无,在中华民族文献宝库中有极高价值。如南诏大理国手写佛经中的部分文献,在国内各种《大藏经》中均未收录,极大地弥补了中华佛教文献宝库的不足,成为研究佛教密宗的重要文献。此外最根本的一点,白文文献承载着白族文化的发展,白族文化的特点和风格通过白文文献得到体现。大量的白文民间文献如大本曲曲本、民歌、祭文、对联等,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充分反映了白文的强大生命力。这些文献从白族历史、哲学、宗教、文学、民俗等方面,勾画了白族文化的特质和风格,集中反映了白族文化的特有魅力,与其他民族的古籍相映生辉,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文化宝库,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成果和精神财富。
3、白文古籍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多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和交流
历史上,汉族文化对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反过来,少数民族文化也对汉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各民族古籍文献鲜明地反映了这种交流。在这方面,白文古籍文献的表现更为突出。首先因为白文是一种典型的汉字系文字,其书写符号系统的形成和发展都建立在汉语文传播的基础之上,白文书写符号系统本身就是汉、白语言文化交流的成果。在白文文献的形式和内容上,从南诏大理国手写佛经到元明清碑铭,再到近现代的白文文献,都深深带着汉、白文化交流的烙印。以最为常见的大本曲文献为例,大本曲中,大多数曲本的内容都取材于汉族故事。如《柳荫记》(又名《梁山伯与祝英台》)、《张四姐大闹东京》(又名《摇钱树》)、《王十朋祭江》(又名《召魂祭江》、《荆钗记》)、《秦香莲》(又名〈陈世美不认前妻〉)、《四下河南》、《桥头记》(又名《蔡状元起盖洛阳桥》)等,都是在汉族故事基础上发展而来,只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经过了白族化改造。著名的白文文献《山花碑》,其下半段蕴涵的思想很明显地受到佛教禅宗的影响,在白族哲学思想史上有重要地位。这些例子都说明,白文文献既是民族文化交流的成果,也是民族文化交融互补、共同繁荣的见证。
4、白文古籍文献在民族语言研究方面有重要的价值
语言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一种民族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成体系的文化成果。仅从这一意义上说,记录民族语言的民族文献,当然也就是民族文化成果的重要形式。从语言学研究的角度说,作为记录白族语言的文字符号,不同时期的白文文献,保存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白语发展状况,为白语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体现出重要的语言学价值。此外,作为汉藏语系中一种独特的语言,白语在语言结构上既和其他藏缅语有对应关系,也与汉语密切相关。因此,白文文献保存的不仅是单纯的白语资料,也保存着有关古代藏缅语、古代汉语的重要资料,并反映出历史上藏缅语、汉语和白语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这个角度说,白文文献不只在白语、汉语、藏缅语研究方面有价值,在研究古代西南民族关系史方面也可提供有价值的语言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