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2008-12-01 08:59:14)
标签:
文化教育情感杂谈论文特写 |
分类: 教育随笔 |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王贵龙
内容提要: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为中心,从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1、应明确教育目标,更新教育观念,深入实施素质教育;2、选好校长配好班子,精细管理,提高学校贯彻执行素质教育的能力;3、有德就有才,德高业精的教师队伍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4、强化新课改理念,提高育人质量;5、育人育心,幸福一生。并有针对性论证了只有修养师德、育人以德、德化生活,才能真正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国民。
近年来崆峒区高度重视教育改革发展,借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一系列事关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探索,加大教科研力度,精细管理,强化过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督导与反馈机制等工作,高中、初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80.57%、93.31%、95.65%,教师整体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全区高中、初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了全面提升,同步增长。2006年全区高考上线率为63%,2007年上线率69.4%,比2006年上升了6.4个百分点,2008年一般本科上线率16.1%,比2007年上升1.6个百分点。全区中考五科合格率较上年提高了15.3个百分点。全区教育事业呈现出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仍然存在经费吃紧,整个社会对教育发展不够重视,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改革、初中学生毕业后的出路等许多问题。针对崆峒教育实际现状,我们认为,要进一步提高崆峒教育质量就要抓住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说:“校长是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③。可见一个好校长对于学校对于教师、对于一个学校的教育事业是多么重要。选错校长,配错班子搞垮一个学校也十分容易。由于教育事业的特殊性、专业性、和高度责任性,只有把懂教育的行家、专家选上来,把思想境界高、有高度责任心、敢承担优秀文化传承的优秀人才选拔上来,按教育规律办教育,教育才能在正确轨道上改革发展。近年来崆峒区在校长选拔、学校班子搭配上充分考虑了这些要素,如铁路中学、二中、紫金城小学等学校领导及领导班子,好的学校领导办学目标明确,理念正确,中层管理人才优秀,抓教育教学内行、敢承担,所以质量高、人气旺,发展快。铁路中学之所以坚持全面育人理念、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就是因为校长及班子有思想、理念新、敢承担。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林姆斯基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④。学校再先进,条件再好,教师水平再高,没有好的学校校长和和谐的班子,或校长只会抓行政,搞外交,质量照样搞不上去,这类事例多不胜举。我区紫金城小学论教师年龄、业务水平、学校条件、生源情况都不如西大街小学黄家园小学等,在几年前一直是质量拉后的学校,这几年一年一个样,质量考核名列前茅,研究发现:老师状况、办学条件、生源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关键是校长底子清,办学目标明确,对学校发展定位准确,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晓荣是专家型、学者型教师,深懂教育教学规律,这个学校几年来倡导培优补差,引导老师静下心、耐下性子教育学生,狠抓质量,可见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质量是否上的去,关键是校长和校长领导的班子是否真正懂教育、善抓教育。
我区自2003年秋季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经过近五年的学习、探索与实践,广大教师教育理念逐渐更新,教育方式逐步转变,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教师见到最多的字眼是课改,谈论最多的话题是课改,感受最深的变化还是课改。教育,因课改而诗意盎然;课堂,因课改而精彩纷呈;教师,因课改而快速成长;学生,因课改而个性飞扬……新课改使部分教师认识到爱的教育、充满艺术、情趣的教育、民主、平等、交流互动的教育才是素质教育。通过专家培训讲座、导师示范、走出去学习取经、请进来结对帮扶、更新师生评价体系等灵活多样的方法措施宣传、倡导新课改理念、学习借鉴新教法、新学法,树立新课改先进典型、总结优秀案例、强化反思研究等无疑是当前和今后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国民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工作和任务。强化新课改理念,推进课改向纵深发展,就是追求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精细化、民主化、人性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每一面墙都能说话,让每一样事物都充满人文气息,让每一块地方都成为育人的圣地是今后在细节上应常抓的工作。教师研究成功的喜悦,反思失败的教训,课堂必然点燃学生思想、创造的火花;尝试爱生、练习精心、快乐抓学生学习,教师必然舍弃贻害学生的照本宣科做法;少将多练、不包不揽、引导学生增强信心和决心,启迪学生研究感悟,学生必然善学乐学,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幸福。而当学习变成学生主动钻研、自觉行动时,哪一个学生都是好学生。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王文湛教授曾经讲: “素质教育关系着儿童成长、家庭幸福、国家的安定。”可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教师责任重大。陕西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会长宋馨说:所谓素质首先是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因为人的成功主要是非智力因素,比如他的志向、毅力、拼搏、勤奋、进取奋斗的精神等等,这是非常重要的。王教授谈还说,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是提高校长和老师的政治素质。我们觉得除过对政治有特殊敏感力的少数教师,大多数教师听到“政治素质”,容易反感和摸不着头绪,陷入假大空的地步,实际上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思想修养、道德境界实际上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因为有些人政治素质看起来很高,却无良知、思想庸俗,道德低下,做事为人却使师生耻笑蔑视。今后要是绝大多数校长教师为孩子今后的几年生活负责任,为他们的一生的幸福负责任,学校教育就要和学生的发展、未来联系起来。一是德育工作要有待新突破,改变学校德育工作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疏于对德育管理队伍的培训、培养,特别是部分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不高,评价激励机制不完善的局面;二是要改变假、大、空的别人的德育的不良风气,倡导生活中的德育,德育化的生活。有的老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变化不闻不导,只想着做练习,玩题海战,投机取巧地抓他们所谓的成绩;在有的学校,校长明知这是目光短浅、误人子弟的陋习,可还是心里默许,大家都迫于形势,象征性地在学生面前干喊“要做好人”、在上级领导汇报词里高唱“教书育人两不误”,这种校长、教师在如今教育天地里竟还大行其道地搞那种短命的“素质教育”,这真是对国民素质教育的极大讽刺,由于这种现象存在,更由于不少人、包括家长教师不重修身、检点自己的言行,却在孩子面前干喊“思想道德教育”,干喊“做人”,德性与教育者生活无关,却要求学生做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岂非学生是傻瓜,否则有何作用?更有胜者,有道德有修养的师生在个别地方成了一些缺德少善者眼里的傻瓜。然而,厚德才能托天载地,大德必勇健,人类理性的思想光芒,精神文明的传承舍大德大智之人,谁还能承载?学生美好心灵的养育,幸福一生的思想觉性主要靠一大批有德有智的心灵之师唤醒、培养、引导,因为他们把思想道德放在自己生活里历练、提高,他们教育学生做人必然从实际出发,从心出发,还归于心、归于生活。国民思想道德修养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长城,这个长城一旦倒塌,国家民族便无希望了,一个人亦然;三是要千方百计引导教师读书育己,终生学习,从而引导学生多读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知识性较强的文艺名著,引导学生读书进取,读书养德养心,读书开智明理,这个底子打好了,教师就已经为学生一生幸福做了功德无量的大好事。专家调查说,在读书方面以色列的读书是最好的。令人遗憾的是我们读书的数量越来越下降,下降的岂是读书的数量? 王文湛教授认为要提倡全社会读书,在学校只有校长读书,老师才能读书;只有老师读书,孩子才能读书。事实也正是这样。最好让每一位教师切记,一个不认真读书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人亦然;四是德育评价意识的更新必须强化。今后教育部门考评学校,学校考评教师,一定要有一套真实反映德育实效的科学评价体系。那些能为学校形象增添光彩的德育活动固然应该肯定和表扬,但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常态德育效果、生活德育效果: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只要我们的考评人员少听报告,多进教室、阅览室、实验室、寝室…少摆架子,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天地,你就会明白学校的德育仅凭德育活动或思品课实在太不够了。
参考书目:
①《教育小语》(单中惠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版第6页)
②《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版)
③《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第106页)《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苏霍林姆斯基著)
④《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苏霍林姆斯基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⑤《中国教师缺什么》(黄燕编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