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浦江轮渡百年传奇 重温最初的那些故事

(2011-01-20 13:27:08)
标签:

杂谈

http://s2/middle/4bd2afb9g9a407f678001&690重温最初的那些故事" TITLE="浦江轮渡百年传奇 重温最初的那些故事" />

    一条黄浦江,把浦西浦东分两岸。论景观,水波粼粼风景绮丽;论历史,浦江两岸风起云涌。虽然如今过江如此便利,桥梁、地铁都让大江变通途。但是始终维系其中的交通方式轮渡船一直没有改变,一开就在浦江上航行了一百年。 

    时光倒流百年。1910年12月5日,黄浦江官办轮渡开出第一班渡轮安泰号,由东沟直驶南京路外滩铜人码头。

    一个世纪以来,无数人在江上行来过往,耳边都伴着这呜呜的汽笛声,更夹杂着人间百味。一船船的人来,一船船的人走,城市的时间与空间都在变幻,姑苏河和黄浦江永远不会变。今天大多数人不再需要搭乘轮渡上下班,轮渡站离我们很近却又很远,唯独不变的江上往来船只吟唱着涛声依旧。

 

最早的官办轮渡:百年前的“试航”

    黄浦江蜿蜒约40公里,贯通上海市区,成了一条天然屏障,将浦东与浦西分隔开来。只是两岸再怎么不便、差距再怎么悬殊,总得往来。早在元明时期,民间过往浦江两岸是靠手摇舢板。到清朝时,浦江两岸的摆渡口差不多每公里有一处。只是小舢板摆渡既危险又耗时,普通人还是很害怕的,而商人却不得不靠它来运输货物。

    早期的渡船分官渡和私渡,官渡是经官方许可,发给执照,并按规定纳税的;至于私渡,则没有经过正式的营业许可,老上海称之为“野鸡渡”。由于“野鸡渡”的价格比官渡便宜,自然生意兴隆,但也因为不正规,船老大向乘客敲竹杠的事情时有发生。

    清宣统元年(1909年),浦东塘工善后局无心插柳做了一件大好事,成为黄浦江官办轮渡创办者。因为当时上游沙涨水浅,阻碍航行,当局决定挖淤泥疏浚。第二年9月塘工局考虑办公便利,准备租小火轮,行驶浦东浦西,顺便搭载旅客,酌收渡资。1910年12月5日,黄浦江官办轮渡开出第一班渡轮安泰号,由东沟直驶南京路外滩铜人码头,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试航”。

 

最早的码头故事:

“铜人码头”的称号来自纪念铜像群

    “铜人码头”附近,历史上有不少纪念碑和纪念铜像:伊尔底斯纪念碑、胜利女神纪念碑、巴夏礼铜像、赫德纪念铜像等等。其中巴夏礼铜像于1890年正式揭幕落成,但上海人并不清楚该铜像为谁,就干脆称之为“铜人”。久而久之,人们又把铜人所在区的码头叫作“铜人码头”。

    外滩铜人码头地处闹市中心,每年运送乘客达四五百万之多。但是铜人码头属于公共性质,任何船只均可停靠,码头上秩序混乱,再加上铜人码头没有顶棚,乘客只得露天候船,遇到寒暑风雨,更是无处躲避。

    轮渡公司在与公共租界当局经过多年协商之后,工部局答应将北京路外滩原来5号公共码头向南迁移,让出岸线48.77米用来建造轮渡码头。

    另外,1935年1月,北京路外滩轮渡码头正式启用。这是一座钢质双层浮码头,设浮座,可以同时停靠2艘渡轮。为了方便乘客换乘,北京路轮渡码头边原有的草地也被改建成半圆形大道,车辆可以直接行驶到码头门口,公共汽车也在码头外增设站点。

    北京路轮渡码头不仅拥有宽敞的候船处,还设有类似于便利店的消费社。消费社里出售各种食品和日用商品,安装有公用电话,可以兑换银钱,并能代租用汽车,很受广大乘客的欢迎。

 

寻踪:代表“铜人码头”的这个铜人曾树立在今南京路外滩口,铜像下有花岗石底座,1942年铜像被日军拆毁。底座今由上海历史文物陈列馆收藏。

 

最早的浦江夜游:80年前最时髦的休闲方式

    20世纪30年代,作为沟通浦江两岸主要交通工具的轮渡,成为市民休闲纳凉的新景点。每逢盛夏季节,轮渡公司就推出从外滩到吴淞口之间的“乘凉夜班”,即浦江夜游。游船上出售各种饮料,并有电台播放音乐助兴,有时还放映电影。泛舟江上,随浪轻轻摇摆,感受着习习江风,欣赏着外滩灯火璀璨的美景。浦江游览成了仲夏之夜上海人最时髦的消遣方式,遇到周末,常常几艘渡轮同时开行,盛况可见一斑。抗战爆发后,浦江夜游就中断了。

 

寻踪:如今,浦江游览是四方游客认识上海的一种直观方式。世博会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乘坐着世博游览船穿梭浦东浦西园区,感受上海风采。

 

http://s1/middle/4bd2afb9g9a407ef548c0&690重温最初的那些故事" TITLE="浦江轮渡百年传奇 重温最初的那些故事" />

 

最早的江边饭店:开在北京路外滩的双层轮渡站里

    生意人总是很会动脑筋。1935年,北京路外滩双层轮渡站成立当年,一家独特的“水上饭店”在这里开门迎客。与其他饭店相比,这个临江而建的饭店,冬享阳光,夏可纳凉,加上味美的西餐、茶点、冷饮,令众多慕名而来的食客流连忘返。临江的席位是水上饭店内最抢手的位置,坐在这里,黄浦江的景色一览无余。

    美中不足的是,渡轮停靠码头时,船员用来煮水烧饭的煤炉烟尘常常会顺风飘至,一股烟熏火燎的味道呛人口鼻。另外,有的渡轮启航时,汽笛轰鸣,大有震耳欲聋之势,不少小孩被吓得放声大哭。可是,与美景佳肴相比,这些瑕疵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微不足道了。

    水上饭店隶属于经营轮渡业务的上海兴业信托社管理(后改属上海市轮渡管理处)。开业之初,店方向国民党市府各机关分送了不少优惠券造声势。后来想不到,前往消费的公务人员越来越多,各机关纷纷以公函的形式要求再增发优惠券。

    1946年6月,为了招揽更多的顾客,水上饭店增设了舞池和乐队伴奏,每日下午3点到晚上11点定时演出。两年后,饭店改由太平洋旅行社承办,改名“水上饭店挹江楼”,并改变了过去以西式餐点为主的经营方向。解放后,水上饭店便从外滩消失了。

 

寻踪:上世纪80年代,“水上饭店”重又出现在外滩,也算是老店新开,但毕竟事过境迁,昔日水上饭店的风光已难再现。倒是如今,无论浦东、浦西,外滩建筑群和滨江大道上的餐厅隔江相望,好不消遥。

 

黄浦江上唯一使用过的火车轮渡:一段被人遗忘的时光

    吴泾火车轮渡是黄浦江上唯一使用过的火车轮渡。苦涩的是这段路线是决策失误的产物,它的寿命只有5年,所以知道的人不多。

    1958-1960年间,上海市各钢厂钢产量激增,需要铁路承运的物资量很大。1959年上海市政府决定兴建吴泾至周家渡支线,申请由国家投资修建铁路,轮渡则由上海市投资修建。

    吴周支线建成后于1961年3月投入运营。1961年9月28日正式验收,交上海铁路局接管。当时的轮渡栈桥浦东、浦西各1座。浦江号渡轮1艘,船身长108.95米,最大排水量为2750吨。船上有两股道,左长102米,右长69米,能容载重车12辆。

    吴周支线正式运营后,运量一直不大,经研究决定于1962年5月全线封闭停用。该线封存以后,经受雨水侵蚀,设备损坏严重,轮渡栈桥的附属设备也锈蚀严重。经批准后该线路于1965年起拆除。

 

时报链接

   黄浦江上·船来船往

        不只是轮渡,浦江上的船也很有意思。

 

    沙船:上海开埠前最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这种平底的木船,吃水浅、阻力小,适宜在浅水多沙的水域航行,因此得名“沙船”。比起外滩,沙船的历史要悠久得多,元代外滩还是一片泥泞的时候,沙船已经在黄浦江上驰骋。

    舢板:在没有轮渡的年代,从外滩到浦东的小陆家嘴必须搭乘舢板过江。官渡开通之后,尽管船资是小舢板的十来倍,但人们还是愿意选择轮渡,因为轮渡用的小机轮快捷方便,更比舢板安全。

    军舰:上个世纪20年代后,外国军舰纷纷入沪。巡洋舰、运输舰、登陆艇等各式舰艇首尾相连,停泊在外滩附近江面,黄浦江犹如一个活动的“海军博物馆”。直至上海解放,外国军舰在外滩耀武扬威的景象才一去不复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