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 同 手 足
陈胜利
开通了空间以后,陆续写了母亲、姥姥、妻子、女儿、妹妹、舅舅和侄子的文章,妻子开玩笑的说:“你把你们家人都快写全了,你应该写写你的大哥,他为我们这个家办了那么多的大事。”是的,是应该写写我一奶同胞的哥哥了,尽管我们兄弟俩有时也有不同意见,为某些事情发生过争吵,但是,我们兄弟间的情谊却从来没有淡薄。
母亲养育了我们兄妹三人,妹妹小我6岁、小大哥9岁。从我记事起,我就记得我和大哥同床睡觉。也许是老大的缘故,哥哥从小就非常的懂事,父亲工作忙没时间做家务,他就和母亲一起去抬水(1960年以前我们家住的是平房),帮助母亲照看弟妹,特别是在父亲去“三线”贵州那几年,哥哥承担了许多大人才干的活。没有妹妹之前,哥哥总是领着我一起去玩,晚上躺在一个被窝里就给我讲故事,儿童时代我和哥哥过的还是挺愉快的。哥哥从小就显示了当干部的才能,在小学哥哥当过少先队的大队长,上中学也是班干部,知青下乡当过生产队长。参加工作后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拼搏,从一名工人成长为一名县级领导干部。我和哥哥的一些经历和脾气惊人的相似:我们俩人小学、中学都是班干部;俩人都是21岁入党;俩人都是经过个人努力通过自学取得了大学本科文凭;俩个人都当上了县级领导干部;俩个人性格都是那么开朗、活拨……。但是,哥哥就是哥哥,他的优点要比我多的很多。哥哥基本上是和共和国一起成长起来的,他经的风雨、见的世面要比我多的多,他几乎经历了共和国成立60年来所发生的所有事件。他的心里承受能力、应变能力、办事能力、决策能力、文学水平都要比我强的多。哥哥勤劳善良,非常的爱干净,他重情谊,讲义气,对亲友、同学、朋友那是有求必应,倾囊相助。
哥哥是个能办大事的人。在我们这个家里,每当发生一些大事,总是哥哥为我们拿主意、掌舵,谁也不愿意出头打憷的事总是哥哥一马当先;他为这个家族办了许多大事……。嫂子的工作是哥哥帮助从企业调到事业单位的;妹夫从部队复员工作是哥哥帮助安排的;弟妹以及他内弟的工作都是哥哥帮助从企业调到事业单位的;亲朋好友们无论是工作、上学、转学、看病……等大小事,他都热心的帮忙。我在企业民营后,自己辞去了领导职务,办理了内退手续,在家陪伴母亲和姥姥,哥哥怕我失落上火,两次三翻的给我介绍工作。母亲患病后,他忍着自己的悲痛,通过熟人带着母亲到沈阳医大去看,去省内的其他城市给母亲买药,夜晚在母亲的病床前陪护,白天他还要去工作,他在没有外人的时候曾哭着和母亲说:“妈妈,我不能整天的陪在您身边,我还有工作,还有一些事情需要去应酬,我也不想去呀,可是没有办法,自古就是忠孝不能两全哪!”母亲去世了,哥哥张罗着把母亲的后世操办的风风光光。他记住了母亲的临终遗言“你是老大,要起带头作用,替我照顾好你爸和你姥姥”。母亲去世后,哥哥整整陪伴了父亲一年,使父亲度过了最痛苦的时期,并积极的为父亲张罗了个伴,才算略微的放了点心。姥姥病重期间,他经常去看望,并和表弟、表弟媳、表妹、妹妹们一起排班护理姥姥,他毕竟是个59岁的“老人”了。姥姥过世后,他又把姥姥的后世张罗的十分圆满。在姥姥和母亲的墓前,哥哥告诉母亲:“妈妈,我们替你完成了心愿,你可以在天堂里继续尽女儿的孝心,好好照顾你的老妈,我们的姥姥了”。姥姥是在四川汶川地震一周年的纪念日5月12日走的,为了纪念我们的百岁姥姥,我和哥哥合写了一篇题为《百岁姥姥》的文章,发表在6月10日第五版的抚顺日报上,让更多的人知道了一个世纪老人的故事。
我和哥哥从小在一个床上睡觉长大,今年的五、一节前夕,哥哥为给侄子在大连买房,在我们家住了三宿;我6月中旬回抚顺陪国外回来的老姨办事,又住在了哥哥家,两次相聚我们兄弟俩人都睡在一个床上,50年后再同床,不一样的年龄,不一样的感觉……。但是,不管我走多远,无论他在干啥;不管我多贫穷,无论他官多大,到什么时候我们俩都是同根生,兄弟如手足!慈祥的大哥呀,盼你早日照看你幸福的孙儿;白发的大哥呀,让我祝福你健康长寿!咱们的母亲养育了我们,让我们把她老人家永远铭记在心头!
(注:作者系博主的兄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