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邹协和金号在汉口的旧址

(2009-12-30 14:59:43)
标签:

武汉

汉口

邹协和金号

杂谈

分类: 武汉的建筑

    上世纪初叶,在武汉的金号银楼中,以浙帮的“宝成”、“老天宝”、“新凤祥”和江西帮的“邹协和”四家最有名气,无论资金、技术、经营、声誉均优于其他各店,且各具特色。

邹协和金号在汉口的旧址
    “邹协和”为江西帮独资金号,在汉经营40余年,从小到大,逐步发展,成为湖北武汉最大的金号。“邹协和”创设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最初,邹氏兄弟在汉口小董家巷租一间小房,以打造首饰为生,每天提盒上街叫卖,衣食之外,稍有节余。其后,资本逐渐增加,1913年又迁至汉正街新街口,仿浙帮银楼排场,改号为“邹协和银楼”。经过长达30余年的经营,增设分店和购置大批房产田地,又开设“邹协兴银楼”、“老邹协和银楼”、“邹协盛金号”等分店,共有职工260余人。仅本店学徒出身的职工和学徒达100余人,邹氏兄弟5人各掌管一个分店,均熟悉金银制品工艺,又长于经营,由银匠变成武汉首富。据统计邹氏兄弟的财产,计有黄金5000两、房屋200栋。另有大量田产,累计达100万银元以上。老板邹静轩历任汉口同业公会常务理事、国民党市政参议员。
邹协和金号在汉口的旧址
    邹协和金号的老板原系邹姓兄弟五人:老大沛之、老二济之、老三沅之、老四澄之、老五润之,原籍江西省丰城县燕山乡湖塘村,其父为乡村塾师。由于全家人口众多,生活艰难,沛之、济之、沅之三人便跟随姑父熊长春前往他在汉口开设的熊和兴银匠铺当学徒。后来,邹沛之便在汉口小董家巷租了一间房屋,让邹济之自己打造首饰,穿街走巷叫卖。1909年,邹氏兄弟在汉口前花楼正街分租了一家面店的半边门面,开设了邹协和银匠铺,原始资金只有37两银子和家属陪嫁的一些首饰。银匠铺开张不久,有个和尚拿了一尊小罗汉上门来卖,邹济之一看成色便说里面含有金子,本店小本经营买不起。那和尚见遇到识家,且诚实相告含有金子,便情愿便宜出让。邹济之遂向隔壁面店老板借了一部分钱,把这个有10多两重的含金罗汉买了下来。经过提炼,净赚了4两多金子,这对于本小利微的"邹协和"来说算是做了一笔赚钱的大生意,以至事业发达后,外界传说"邹协和发了金罗汉的横财",这一夸大的传言起因便是此事。
邹协和金号在汉口的旧址
    1914年后"邹协和"得到了发展的机会,业务成倍增长,两年间积累了近千两金子的底货。为扩充业务,邹氏兄弟便以2万两银子的资本,在汉正街永宁巷口增设了邹协兴银楼。1918年,他们又在交通路口增设老邹协和银楼,此时,邹氏五兄弟均已来汉,家眷也陆续抵达汉口。邹协和鼎盛时在汉口开有十多家店铺由兄弟五人分别撑管,老大沛之的店叫“邹办盛”,老二济之和老五润之的店叫“老邹协和”,老三沅之的店叫“邹协兴”,老四澄之的店叫“邹协和”。解放后,政府禁止私人从事金银买卖,邹协和金号歇业,有几家店面改为茶叶店,结束了它们曾一度煊赫的历史。

邹协和金号在汉口的旧址
“邹协和”的旧址很多都因时间的久远被拆除或改头换面,这里拍下的是还“健在”的部分旧址。

位于花楼街交通路口的“老邹协和金号”旧址。
邹协和金号在汉口的旧址
西式的建筑风格
邹协和金号在汉口的旧址
位于江汉路步行街上的“邹协兴金号”旧址。
邹协和金号在汉口的旧址
位于江汉路步行街上的“邹协兴金号”旧址。
邹协和金号在汉口的旧址
位于民权路花楼街口的“邹办盛金号”旧址。
邹协和金号在汉口的旧址
中山大道伟英里的“邹协兴”旧址
邹协和金号在汉口的旧址
位于花楼街的邹氏房产,(这里已被拆除,照片系网上下载)
邹协和金号在汉口的旧址
位于花楼街的邹氏房产,(这里已被拆除,照片系网上下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