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项链》讽刺的是上流社会

(2007-01-10 07:51:04)
分类: 学教

《项链》讽刺的是上流社会

 

《项链》是享有世界声誉的小说名篇。一般认为,它强烈地讽刺了 路瓦栽夫人的虚荣心,扩大一点说,是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但从小说本身来看,我认为,与其说它讽刺了路瓦栽夫人,讽刺了小资产阶级,不如说是讽刺了当时的法国上流社会。

第一,路瓦栽夫人的全部“梦想”,就是向往上流社会的生活,这种生活除了住得豪华与吃得高档之外,就是能与一般女人最仰慕﹑最乐于结识的男子闲谈,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空虚的内心,糜烂的生活。时间,生命,青春年华,浸泡在这样的“生活”中,枯萎,消逝,不见一点亮色,没有一点意义。这,不是对上流社会的坚决否定么?

第二,路瓦栽夫人所羡慕的佛来思节夫人,是一个有钱的人,自然有机会让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当路瓦栽夫人为没有首饰发愁时,路瓦栽先生想到了向她借首饰的主意。她首饰很多,自然是有钱人的做派,但路瓦栽夫人最看重的“精美的钻石项链”也是假的,更何况其余的首饰呢?这不是对以佛来思节夫人为代表的上流社会的挖苦与嘲弄吗?

第三,路瓦栽夫人在教育部的舞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所有的男宾都注视她,打听她的姓名,求人给介绍;部里机要处的人员都想跟她跳舞,部长也注意她了”,“她陶醉在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她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是她的天生丽质吗?是她的美妙舞姿吗?主要原因不在这里。在哪里?小说的第二节交代得很清楚,“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惟一的资格”,而这所谓“出身”,所谓“唯一的资格”的全部秘诀,只是在于“能够讲究打扮”。说白了,路瓦栽夫人获得巨大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她特地为参加舞会定做的四百法郎的衣服,是她向佛来思节夫人借来的假钻石项链,这是“她比所有的女宾都漂亮﹑高雅﹑迷人”奥秘所在。如果来宾并未看出项链是假的,那无疑是对上流社会的一记响亮的耳光;如果大家知道项链是假的,那说明所谓上流社会,不过是貌似高贵,其实虚荣之极﹑虚伪之极的一个阶层。

综上所述,《项链》是借路瓦栽夫人的遭遇,对当时法国的上流社会作了辛辣的讽刺与无情的嘲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