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木子斫:再论民企持久战

(2014-03-27 02:55:42)
标签:

木子斫

论持久战

论民企持久战

财经

分类: 木子斫评论

一周前,本人写了《论民企持久战》一文,从十三个方面论述了民企坚持持久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博文发出后,得到了一些朋友的关注,有从前的老同事,也有认识的老板,他们看后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认为民企需要对企业发展的三个阶段有清醒认识,这样才能根据自身情况主动采取不同的管理对策;另外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民企必须在技术进步方面加大力度。本人非常赞成他们的观点,为此今天就对《论民企持久战》做两点补充。

第一点,认清企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企业发展是有阶段性的,一般可以分为初创期、成长期、稳定期,这三个阶段均处于企业的上升阶段。认清并把握这三个阶段的特征,就可以扬长避短,该做的要做好,不该做的就不要做,有所为有所不为,少走弯路,有效规避各种经营风险。

在初创期,企业刚刚创立起步,完全靠民企老板的胆略、思路、意志、毅力,引导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创出一片新天地。这个阶段的业务比较单一,人员比较少,且大多数成员都是自己的家族成员或亲戚朋友,因此在内部管理上不需要太多的制度,也没必要建立多少流程,制度多了反而会限制大家积极性的发挥,流程多了也会丧失很多的市场机会,关键是快速地把核心业务做上去。

进入成长期,业务发展速度加快,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不断引进外部的人员加盟,各种专业人员进入之后,薪资待遇也将提上日程,管理的幅度、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管理方式也必须随之改变。这个阶段与初创期的明显差别,就是必须逐步建立完善制度和流程体系,并建立起绩效考核和干部评价体系。

进入稳定期,突出的标志是企业规模比较大,核心业务突出,在市场上有较高知名度,在行业里有一定影响力。这个阶段,业务已经没有大的问题,主要在于经营、管理、流程、用人等方面的全面规范,与成长期相比,这个阶段更突出的是必须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强化研发能力,无论是产品品质还是内部管理,都应该体现出企业的竞争优势。

管企业就像养孩子,孩子诞生后,要经历婴幼期、少年期、成年期三个阶段,每个时期所采取的教育方式是不同的,管理企业也是如此。在企业发展的三个阶段,管理方式、管理重点也是不断变化的,表现为与之对应的权威管理、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初创期的权威管理,靠着老板的亲力亲为、奋力牵引,带领企业前进;成长期的制度管理,不再仅仅依靠老板个人,而是依靠管理团队,用制度和流程规范员工行为、经营行为,按照企业管理的一般规律把企业搞好;稳定期的文化管理,依靠专业人士从事专业管理,形成符合自身特色的核心理念和价值体系,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第二点,技术进步是永恒的主题

过去年代,民企一时赚钱易,持续赚钱也不难;面对将来,民企一时赚钱不易,持续赚钱更难。因此,民企既要重视管理进步,更要重视技术进步,必须把这两个推动企业发展的轮子都搞好。在第一部分曾经说过,中国民企在新产品开发、技术进步、技术发明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就行业来讲,互联网、汽车、电讯、生物制药等,出现了不少的高科技企业,成为中国民企的翘首,我们应该为此而感到自豪。据有关报道,华为每年的研发投入都超过销售收入的10%以上,按目前的销售收入,华为每年的投入不会低于250亿元;截止2013年年底,华为拥有专利数量已经超过3.65万项,仅在欧洲申请的专利就达到了7300项。我们也应该看到,就中国民企整体状况来看,像华为这样的企业还是太少了,更多民企的技术进步能力还是相当的弱。

为什么要重视技术进步,有这么几方面原因:一是真正的先进技术是不可能从国外引进来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傻瓜会把领先技术卖给别人,这是民企必须明白的简单道理。二是中国低资源成本、低用工成本、低环境成本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高生产成本的时代已经到来,这是民企即将面对的新现实。三是过去30多年通过外来加工模仿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方式,随着未来全球产业转移和合作方式的变化,以此来促进民企技术进步的作用将大大减弱。四是依靠技术创新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应仅局限于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更需要,传统产业也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才能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这些问题,民企应该有清醒认识,除了重视管理进步,还必须重视技术进步。

限于很多民企的规模比较小、技术力量弱、创新投入少等原因,在短时间内完全依靠自身力量还不太现实,因此,民企必须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模式。有这么几方面建议:一是组建自己的技术创新团队。对一些拥有一定规模,并有较好技术力量的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研发机构,从事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制和开发工作。二是加强与科研单位的紧密合作。这是一种技术联营型的转让形式,由科研机构和生产单位本着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组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合体。三是用好外部科技成果的有偿转让。这是一种花钱少、效果好的模式,手续简便,转让双方的关系简单,有利于科研成果迅速地向民企扩散。四是作为科研单位的中试基地。利用自己的厂房、设备和劳力,与科研单位携手合办中试基地,科研单位派出研发人员,参与中试生产全过程,能有效提高民企的技术水平。五是利用外部的研发力量。可采取聘用技术顾问的方式,与外部研发机构、大专院校、国有大型企业各方面专家建立合作,支付费用不多,风险也较小,对于缓和民企技术人才短缺矛盾将起到一定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