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手一转真的无害?

(2016-11-26 07:04:46)
标签:

杂谈

​记不得多少次了,在朋友圈里,看到别人转来的东西,会忍不住说:请不要再转了。

比如刚刚的事,高中同学圈里,有人转了一个图:美国最新公布的健康指南。几十条呀,非常贴心地用中文,和中文媒体里的那些健康多少条一看就是一个妈生的,完美地把科学与伪科学搅和在一起,于是很客气地贴了:这是哪个美国?肯定不是咱俩生活的美国。

他回答:管它哪,总是好习惯。

接下来虎老师这个业余科普作家的职业病就犯开了。

要说我这位同样是医学院毕业的同学在高中圈里属于难得的几位之一,特别是对待中医的看法,不是中医黑也差不太多。但是对于这种挂着现代医学招牌的东西,他很乐意转过来,次数多了,我便怀疑他究竟读没读?读的时候过没过脑子?你说跟下蛋似的经常转这种东西图什么呀?

回答是反正没有害处。

真的没有害处吗?

我大学同学圈里也有这样的人,转就转吧,最不能令人忍受的是转的大多是很久以前的旧货,在美国开业的医生们忙成这样也牢记着不转不是中国人的教诲,好几次我实在忍不住,请他们去看那谣言贴的3.0版。

初中同学群就更别提了,不过早就退群了,我退的大多数群都是因为这个原因,有时候实在不明白这些人转呀转的究竟图什么?是显摆有见识还是怕群里其他人堕入黑道?

可以想象这些位得了空上网,别人转来的自己看到的,一目十行没准就看个题目,然后就转、再转,每天转上这么几篇,生活就充实了吗?

别的内容就不说了,健康类的很多长文短贴就是被这么转呀转而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的。

我极少转文章,我觉得值得转的文章应该不仅是自己读了后觉得好的文章,而且是能够产生共鸣、引发思索的文章。这是因为网络是共享的是公共的,没有人能够独占资源,也没有必要充当大喇叭的角色,就像我介绍那些新的科技进展一样,传播的东西必须是自己认可的、看懂了的。

我们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过多的信息并非好事,因为大多数信息是垃圾信息。就拿健康领域来说,中文媒体上的那些东西绝大多数是那些科学观念极端不正确的小编剪裁来的,中文网络中的那些东西绝大多数是出于营销或者圈粉的目地而推新出奇地编造出来的。淹没在这些知识的粪坑里,又如何吸取有益的知识?即便你对这些知识有一定的免疫力,也只不过是盲人骑瞎马罢了。如果没有免疫力,那就可想而知地被误导了。

谁说顺手一转反正没有害处?就是因为你们大家随手一转,我们的网络世界就出现了极其严重的知识雾霾,让我们在里面伸手不见五指,更不要说找路标了。

经常有人来私信问,请看这个链接,这篇文章对吗?这个公众号发的这篇文章我看着不对劲,您给评价一下。

您说我有那么闲吗?您都看出不对劲了的文章,虎老师的回答除了胡扯两字之外还能有别的吗?

公众号这种东西门槛很低的,在健康这个领域,内容是王道。写出好而正确的科普内容需要下很大功夫,不是炒作或者靠颜值就能快速上位的。于是不少人走猎奇之道,靠吸引眼球来出头。这就是为什么前几天我说在育儿领域关注上要少而精,不要是个粉丝多的就关注。英文领域也一样,如果不加分析地关注,同样是盲人骑瞎马,因此我只关注那些靠谱的权威的,这样才能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有用的东西上。

你的时间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关乎着你的健康,无论是直接用在健身上,还是间接地用在吸收健康知识上,健康取决于时间运用的效率,提高时间运用的效率首先要和垃圾健康信息绝缘。很多人之所以经常转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是因为他们关注了太多的乱七八糟的东西,结果不仅他们本人,他们的朋友也会受到影响,这不就是古人说的近墨者黑吗。

如何才能做到近朱者赤?关注虎老师,以及其他一些靠谱的人。

有人说看看你的文章转发的那么少,应该如何扩大影响等等,朋友圈里那些多少万转发的真的是影响大吗?只不过是广告费收得高而已。与其多少万人蜻蜓点水地那么一过目,不如少许人真正地读了并且因此而改变。每当我看到有人说读了我的文章后改变了以前那些愚昧的观念,并且落实在生活和饮食习惯上,就会有一种不可言状的成就感。

不要再随手转那些乌七八糟的文章了,静下心来读几篇真正的科普文吧。

回到开头,其实我是想说:每天不转一篇两篇的,会死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