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轶事之国贼(二十一)

(2014-08-22 05:58:36)
标签:

杂谈

历史

分类: 闲谈历史

但罗阿诺克的伦道夫并非红皮肤博林的长门,长门那支在杰佛逊这一代出了一位豪杰,颇有才干,但没有等到革命就死了,他和杰佛逊是哥们,临终托孤,杰佛逊是他的遗嘱执行人。杰佛逊自己没有儿子,把其子托马斯当儿子养,并把大女儿嫁给他,对他极力培养,希望日后能成为总统。但托马斯·道夫天份有限,只做到国会议员和维州州长。

 

由于有维吉尼亚王室血统,伦道夫家族一直有不臣之心,杰佛逊写《独立宣言》如此理直气壮,也是因为这一点。

 

托马斯·伦道夫这一代有兄弟姊妹十二人,他妹妹之一嫁给约翰·伦道夫的大哥罗伯特·伦道夫,他们两人的关系是同一个曾祖父,对于维吉尼亚豪门来说,已经算远亲了。

 

这两家在家族内血缘最近,因此走动得很频繁。很快约翰向朱迪的妹妹南希求婚。南希为人率性奔放,头发暗红,实乃普卡康蒂之后。以教育程度论,约翰是伦道夫家族中翘楚,前途不可限量。

 

但是,南希不同意。因为约翰太像太监了。

 

他二哥狄奥多里克跟着求婚,这次南希同意了,双方家里很满意,先订婚,隔年准备结婚。这时南希母亲去世,家里经济状况很不好,南希便住到姐姐朱迪家中。

 

狄奥多里克潇洒英俊,和南希是帅哥美女,可惜老天爷做难,狄奥多里克刚订婚就生病,病了几个月后于1792年2月去世了。

 

1792年10月1日,伦道夫家族有个聚会,地点在伦道夫·哈瑞森家里。这名字一听就是伦道夫家族和哈瑞森家族联姻的产物,因为他爸是被阿诺德烧了庄园的哈瑞森五世的弟弟,他妈来自伦道夫家族,而且他的三个姑姑嫁入伦道夫家族,他自己的老婆也是伦道夫家的。

 

这个聚会的一个目的是想撮合哈瑞森的小舅子阿奇博尔德和南希,客人有南希的哥哥约翰,罗伯特、朱迪和南希。

 

南希来了后看上去病得很厉害的样子,晚上南希大叫,第二天早上老黑奴偷偷告诉主人,伦道夫家大爷半夜出去埋了一个孩子,抬出去的时候还活着。

 

哈瑞森赶紧带人去挖,真的挖出一个死婴。

 

丑闻呀这是,哈瑞森下令不许说出去,可是黑奴之间有自己的信息交流网络,没多久,整个维吉尼亚就传来了:罗伯特和南希有个私生子,生下来后被两人加上朱迪一起杀了然后埋了。

 

到了这地步,伦道夫家族也无法一手遮天,私通不算犯罪,但孩子生下来后给弄死,这算谋杀。执法机关到哈瑞森家获得证据,罗伯特算有头有脸之人,也无法证明他参与了,罪名全落在南希头上。1793年4月,17岁的南希被关进监狱,按谋杀罪候审。

 

罗伯特还是很有情义的,决定救出南希。但不能仗着家族势力,而且伦道夫家族此时已经分成两派了,罗伯特找表哥马歇尔,希望他为南希辩护。

 

这是一场大官司,马歇尔觉得自己没有把握,又举荐了他的好友帕特里克·亨利。

 

帕特里克·亨利何许人?想当年维吉尼亚议会为是否与帝国决裂没完没了辩论。亨利振衣而起,发表了一场慷慨激昂的讲演,最后以“不自由,毋宁死”结束,此言一出,全场热血沸腾,齐喊“拿起武器!拿起武器!”,外面旁听的马歇尔·门罗等威廉玛丽学院学生当即就抢了英军军火库。这个讲演使亨利与塞姆尔·亚当斯、托马斯·佩恩并列美国革命之父,出任首任维州州长。

 

罗伯特用500金币请来亨利,和马歇尔组成梦之队。

 

开庭后罗伯特全盘否认,南希说孩子是狄奥多里克的遗腹子。

 

南希说生下来就是死胎,公诉方说生下来是活的,此案的关键证人是那老黑奴,可黑奴按法律不算人,不能作证来针对一位白人。剩下证人全是伦道夫家族和哈瑞森家族的,一家子在法庭上相互攻击。

 

亨利的胜负手是杰佛逊长女、南希的嫂子帕姬,作证说她给南希一瓶治绞痛的药,该药吃多了会导致流产。

 

最后陪审团认为虽然很有疑点,但没有证据定罪,罗伯特没有被定罪,南希也无罪释放。她名声狼藉,没地方去,只能还去姐姐家住。

 

伯尔案审判现场,看着胜卷在握的爱德蒙·伦道夫和掌握全局的马歇尔,约翰·伦道夫想起来14年前的那场豪门恩怨,从那以后他再也没见过南希。大哥在三年之后病故,他一直没有回庄园。

 

年少情怀涌上约翰·伦道夫心头,想起那些事,他居然流泪了,趁着别人没有注意,起身离开法庭,来到外面,抹去脸上的泪水,下令黑奴启程,回老家。

 

南希,这些年你过得还好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Get Smart
后一篇:归功于上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