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汤飞凡离开哈佛回国报效时,他的一位同事也离开哈佛医学院,去了洛克菲勒研究所。
矮小的马克斯·蒂勒父母是瑞典人,但他生在南非,去伦敦求学,他父亲是一位细菌学家,送他去皇家医学院和伦敦热带医学和卫生学学院就读,但他没有获得博士学位,没当人们称他博士时,他总是不厌其烦地纠正,这样做并非出于不好意思,而是因为他认为人才是教育不出来的,只有创造一个能够让人自我成才的环境。
1922年,他就职哈佛医学院,和汤飞凡等人一起证实了野口的错误。在哈佛,他开始对病毒学研究产生兴趣。
1929年夏,蒂勒的老板度假去了,他决定按自己的思路做实验。当时黄热病研究都用猴子做实验动物,但一只猴子要15美元,蒂勒决定用耗子代替,因为一只耗子才几美分。
首先,他将带有黄热病的肝细胞植入耗子的脑子里,耗子没有出现黄热病,但死于脑炎。接下来,他将带有黄热病的血液注射到耗子的腹腔,耗子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蒂勒取出耗子的血液,买了三只恒河猴,给它们注射耗子血,第一只猴子死于黄热病,第二只猴子出现黄热病但恢复过来,第三只猴子一点问题都没有。
蒂勒所作所为和一百多年前琴纳所在地牛痘实验有异曲同工之处,他证明黄热病疫苗的可行性。他的工作引起了洛克菲勒研究所的关注,包括威尔伯·索耶。索耶毕业于哈佛,1926年出任洛克菲勒基金会西非黄热病研究项目负责人,1928年洛克菲勒研究所建立黄热病实验室,索耶出任主任。他给蒂勒开出的条件是工资翻番,蒂勒接受了。
当时研究黄热病是非常危险的,蒂勒本人与1929年得黄热病,好在恢复过来。在索耶手下,他开始研究黄热病疫苗,供研究人员接种。他用耗子脑部组织和黄热病病人血液混合制成疫苗,给研究疟疾的布鲁斯·威尔斯接种,威尔斯没有出现黄热病症状,但具备了对黄热病的免疫力。
成功之后,他们开始研制大批量安全的疫苗。因为在先前的实验中出现副作用,他们放弃耗子,用猴子做实验动物。他们选用阿斯比毒株,先用猴子胚胎,后来用鸡胚,经过17次实验,在鸡胚中制备出有效的疫苗,这种疫苗需要加入10%的正常人血清。这样,已经过了10年。
1941年,美国已经在战争的边缘了。历史上历次战争,美军死于疾病的人数远远多于战死者。索耶负责军方大规模疫苗生产,他和蒂勒希望能够研制出不用添加人血清的黄热病疫苗,但是没有时间了。美国参战后,肯定远征非洲,只好用现有的疫苗。对此,蒂勒表示反对,他警告索耶,很可能引起一场灾难。
索耶别无选择,1941年夏天,军队开始接种黄热病疫苗,到1942年,一共七百万份黄热病疫苗被接种给美国陆军海军和英军,很快军中出现肝炎流行,还出现头痛恶心等症状,少数人死亡。原因很快查清了,制备黄热病疫苗采集了几百人的血液,其中2%的人患有肝炎,造成40万分疫苗被污染,5万人生病,84人死亡,这场事故被称为洛克菲勒病。索耶为此负全部责任。
这场事故所换来的,是二战中美军没有出现黄热病。
1951年10月15日,蒂勒因为发明黄热病疫苗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他是唯一的一位因为研究黄热病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多数人认为,索耶应该和他分享诺贝尔奖,但是洛克菲勒病对于索耶来说太沉重了。
将近一个月后,1951年11月12日,索耶死于心脏衰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