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出书 |
最近我看了《国士无双伍连德》一书,写的是我国现代医学创始人之一伍连德。其中讲的两件事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一是1910年哈尔滨闹鼠疫,伍连德先生采用现代医学知识与方法,仅用4个月的时间就控制住了鼠疫疫情,创造了世界上的奇迹,后来还战胜了霍乱等其它严重传染病,在世界上获得极高威望。二是他志愿到上海海关做检疫处的处长。中国的海关过去一直被外国人控制,当时中国建立了自己的政府,他一定要代表中国人去守好自己国家的大门,扬中华民族的志气。看了这样的书,不仅可以对科学发展的历程有更好的了解,而且能够增强科学家的爱国热情,提高科学家的综合素质。在我国,科学史领域一直是薄弱环节,多数人都不太重视科学史。有一次在北大召开的医院会议,我问大家,什么时候开始有医院的,当时居然没有人能回答上来。护理学院师生常常讲学习南丁格尔,我问南丁格尔是什么年代的人,她的主要医学贡献是什么,也有很多人回答不上来。
(摘自中国科协主席,中科院院士韩启德于2007年4月25日在全国学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晨报记者王娜
梁启超回顾晚清到民国五十年历史,发出过这样的感慨:“科学输入垂五十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伍连德,字星联)博士一人而已!”面对这样一名梁启超心目中的“国士”,多年以来,无论是民众中还是医疗卫生界人士都几乎一无所知。今年三月,一部关于伍连德一生的中文传记《国士无双伍连德》终于诞生
梁
启超回顾晚清到民国五十年历史,发出过这样的感慨:“科学输入垂五十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伍连德,字星联)博士一人而已!”
谁是伍连德?
伍连德(1879-1960),字星联,1879年3月10日生于英属海峡殖民地槟榔屿(今马来西亚)的一个华侨之家。他的六个舅舅,曾相继回国到大清水师服役。三舅林国裕管带(即舰长),在甲午海战中和邓世昌等一起成为壮烈殉国的先烈。这段家史,对伍连德的日后影响甚大。伍连德自幼体弱瘦小,但聪颖好学。1896年,他参加海峡殖民地女皇奖学金考试,以唯一获奖人资格进入英国剑桥大学意曼纽学院。1899年,他又顺利考入剑桥圣玛丽医学院。1902年4月,伍连德完成医学考试,成为本届剑桥大医学生中第一个获得医学士学位的学生。1903年,他提前三年顺利通过剑桥大学博士考试,又是同届中第一个获得医学博士资格的学员。毕业后,伍连德回到槟榔屿家乡,开业行医,很快名闻一方。在行医同时,他热心公益,被推选为槟榔屿反鸦片协会会长和总医师。1907年,受直隶总督袁世凯的聘请,伍连德第一次回到祖国,出任北洋陆军军医学堂帮办(相当于副校长)。
他人生最壮烈的故事要从他回国说起。
上世纪初叶中国东北爆发大鼠疫。鼠疫是人类大敌,历史上,欧亚大陆两次鼠疫流行,曾夺走上亿人的生命。19世纪下半叶,从印度的孟买和满洲里中俄交界等地肇始,发生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鼠疫大流行,迅速入传蔓延我国东北。东北地方大员给军机处的报告中是这样描绘的,“府厅州县,地方蔓延所及者,六十六处,死亡人口达四万二千以上。腊尾春初,疫情最为炽盛。哈尔滨一隅,及其附近之双城、呼兰、长春,每日辄疫毙百数人,岌岌不可终日。”在国家积贫积弱,王朝风雨飘摇,列强虎视眈眈的背景之下,鼠疫爆发,正为列强诸国提供了借题发挥,施压朝廷,进一步蚕食我国主权的机会。鼠疫发生后,沙俄、日本均以保护侨民为由,要求独揽防疫事务。在此国难当头、万分火急之际,时任陆军军医学堂帮办、年仅31岁的伍连德慨然受命,作为东三省防鼠疫总医官出关赴任。
关于伍连德领命赴东北防疫,还有这样一段插曲:此前朝廷按军中资历,选中了海军总医官、美国丹佛大学医学博士谢天宝,可是谢知道此行生死未未卜,要求先支付抚恤金,并最终拒绝了清廷这项使命。对于伍连德来说,他当然也明白,“东三省现在就如同一座活火山,领命前去防疫者就如同坐在火山口中,稍有不慎就会误国误民,遗臭万年,更不要说株连九族了。”可是,伍连德没有犹豫,他欣然受命,只平静地说了句“为国效力是我的荣幸”。
“1910年12月24日那个苦寒的下午,一个年轻的中国医生抵达北满哈尔滨火车站”。经过伍连德和同事们的努力,仅仅四个月,东北三省各地的鼠疫被全部消灭。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依靠科学手段,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成功控制传染病的行动。“其能以如此有效者,皆赖伍医士连德之力”(《远东报》1911年2月25日)。伍连德在这次防控鼠疫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案与措施,一直到近百年后应对SARS的袭击,仍被普遍采用。
除了在卫生防疫上的成就外,伍连德是中华医学会的创建人之一和第二、三任会长,他主持创办了包括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即哈尔滨医科大学前身)和北京中央医院(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前身)等二十多所医院或医学院校、防疫机构;并创办了《中华医学杂志》;他所编撰的《中国医史》、《鼠疫概论》和《霍乱概论》等专著,成为世界同行广泛引用的经典。他还受命主持收回了一直由洋人把持的全国海港检疫主权,实现了平生的一大夙愿。他还是中国禁毒的主要人物,毕生与鸦片做斗争。
……
但是,面对这样一名梁启超心目中的“国士”,多年以来,无论是民众中还是医疗卫生界人士都几乎一无所知。1959年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伍连德自传《鼠疫斗士———一个现代中国医生的自传》,这本英文传记记载了他的一生,但至今该书仍只有节译。福建教育出版社的编辑林冠珍女士因偶然机缘了解到伍连德其人,但要找到合适的当代人为伍连德作传,谈何容易?作者至少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英文要好,要能读英文原版的伍连德自传及相关英文资料;第二,要有中国近代史知识。伍连德是北洋政府和民国政府的重要卫生官员,与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事件多有交往和联系,作者必须能准确还原当时的人名、地名、事件。第三,要有医学知识。伍连德是医学家,有许多医学名词、术语要能翻译准确。更重要的是,他要真正地被伍连德感动,有热情和冲动来纪录这段历史……
今年三月,一部关于伍连德一生的中文传记《国士无双伍连德》终于诞生,作者王哲早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后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从事医学研究。他在该书后记中这样写道:“在我的生命中,除了伍连德与父亲同为军医这一点外,还和伍连德先生的生命轨迹多次交叉。伍连德先生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创办人,我则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我祖籍吉林,先祖应该属于伍连德先生所拯救的千百万人之一。也许,为伍连德先生写传记是我命中注定的。”
后一篇:寻找伍连德 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