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阅读能力训练目标序列
(2016-02-23 09:24:50)分类: 教学资料 |
五年级阅读能力训练目标序列
一、感悟理解语言的能力.
包括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体会语言字里行间表达的感情,体会表达方法对表情达意的作用。核心是理解,借助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具体事物、联系上下文、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地理背景、文化背景、社会背景等。感悟理解语言的能力的核心是能够把文字读懂,读懂字面的意思,读懂文字背后的深层次的含义。
关于理解词语和句子,前面已经谈到了要指导学生学会在联系中来理解。对不同年级、不同的词语来讲,词语和句子的理解还有不同程度的要求。
1、理解词语的能力
要侧重对词语深层次含义的理解。对词语在句子中表达的深刻含义的理解,侧重词语在上下文中的联系的理解。
在高年级,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抓住关
2、理解句子能力。
把理解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体会深刻的含义作为目标要求来抓培养和落实。
(1)养成结合上下文、文章历史背景、当时当地情况来理解句子深刻含义的能力;
(2)养成关注、研读、体会运用了修辞手法或者特殊结构的句子的意识和能力——阅读过程中,关注这样的句子,体会其含义,并深入思考这样的句子表达出来的事物特征、情感态度、语气等方面的独特之处及其所起的作用。
(3)关注并认真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所表达出来的感情色彩。
关于理解词语和句子,经历和体会过程,形成关于“自己是如何理解的”这样的过程体验,也是教学目标之一。过去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往往提问题,要答案。而忽略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也是目标,所以,我们应该注意在指导学生学习理解词语和句子的过程中,使学生“亲身经历、强化过程中的体验”。
强调:理解词语和句子时,能够抓住其与上下文、与全文的联系,在整体的联系中理解体会。
二、读懂篇章的能力。
1、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把握的能力。
逐渐训练学生用简单的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概括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83版解释为“把事物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简单扼要”;概括,在阅读中,是对文本材料的主要得有特征的信息的提取。主要事件、主要事物、主要特点、主要人物、主要观点。
首先是对所写内容的客观特征、主要特征的提取和表述,然后是本质的思想和观点的表述。
(1)写物的文章,要抓住所介绍事物的主要特征
(2)记事的文章要抓住事件的主要特征
(3)记事的文章,要抓住主体人物,避免概括旁落。
(4)事件中主体人物是几个,要抓住个人物的联系。
(5)写景的文章,通读全篇来考虑问题。
(6)概括的时候,语言要明白表达出内容的特征,不能过于笼统。
(7)概括既要注重文章的本质特征,又要关注表象的客观特征。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感受文章思想情感和人物事件的善恶是非,形成对美好、积极东西的认识和向往。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其实是从外在特征转向对内在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认识。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需要在概括的基础上进行——思考作者写有这样特点的人物、事物、景物、现象,通过与生活中其他人物、事物、景物、现象的对比,看看做这些这样的特点,想倡导什么,批判什么,告诉人们什么规律,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应该注意不能用一般的“倡导的思想来套用、贴标签”,而应该结合作者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特点来体会作者情感表达的独特性。
4、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
——批判、综合、客观、辩证的看待问题并建构出属于自己的、认可的观点。
这是到了高年级需要重点培训的一种能力,阅读之后,不人云亦云,而是产生自己独特的思考。
5、从文章中学习认识事物方法、表达方法的能力。
这期间包括读懂作者的表达方式方法,尤其包括文章的篇章结构特点。在对表达方法的体会中,了解、感受观察认识事物、表达自己思考的方法,学会表达。读懂结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在文章整体的联系中来深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事物的特征和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核心途径是阅读实践。没有了阅读实践不可能形成阅读能力。阅读实践的过程就是读书的过程,是朗读和默读的过程,是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过程。教学中的提问、讨论、交流是“阅读中一边读一边思考”的表现。阅读能力有一些基本的构成要素,这些要素是学生形成阅读能力的基本条件。课程标准分年段提出了一些基本的要求,这些要求就是构成的要素,同时也是阅读的基本策略,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掌握这些基本的阅读策略,并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策略,也就形成了基本的阅读能力。阅读实践,是形成阅读能力的根本途径,没有“读”,一切能力的目标、一切通过阅读实践所能够生发的“产品”都将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阅读教学,必须以读为主。当然,这里的读不仅仅指的是“出声朗读”,还包括默读、浏览、速读,也包括交流讨论自己读书后的思考、展开读书辩论。默读、浏览、速读、朗读等,
三、读书方法的学习
1、默读能力
2、朗读能力
3、学会浏览
四、对于语言文字进行鉴赏的能力。
语言文字鉴赏能力培养的切入点。
(1)感悟题目特殊用意
(2)体会的音韵特殊用意
(3)体会实词的特殊用意
(4)体会的虚词特殊用意
(5)体会标点的特殊用意
(6)体会修辞手法的特殊用意和效果
(7)体会看似矛盾句子的特殊用意
(8)体会有特点句式的特殊用意
(9)体会材料选择的特别之处及其用意
(10)体会打破常规的篇章结构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