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借奥运之名限行还勉强让人理解的话,奥运之后继续限行就很难让人接受了。美名其曰是为缓解交通净化空气,也未见限行后对环境和交通改善的具体数据报告,只在喉舌里冠冕堂皇地说“井然有序”,这简直是废话,再堵也有序,都不动了也是在车道里列队。不知道交管的老爷们怎么理解饱有量的概念。您今天350万辆的时候限行五分之一,难不成等达到700万辆的时候要限行一半,那马路上跑的车还比现在多。就用这原始的管理手段,难怪北京的车老跑不起来。给交管提建议,总是以专家的口吻教育咱“交通管理是科学”,那意思是有明白人管这事,你就别操心了,而且还告戒咱“实施需要时间”,那意思就是你急什么,没看我这限行呢吗。于是,这么个跟以前停车证一样弱智的不知是法还是章的玩意,再结合每天为让特权们通畅的临时管制,于是造就了目前北京的交通状况。更让人挠头的是还得天天看报听广播,否则按照规定上里也会违法,因为规定里的号是来回变的,K,哪天忘了看限行号码还保不准要成违法分子了,要是从外地出差回来,第一件事就得是先查自己是否属于合法之列。
现在倒好,北京搞这个,外地也就效法,昆明开始了,以后还不知道会不会普及到全国。舆论这会儿到是很义正严词了,大谈昆明和北京有多大的不同,似乎人家没有以人为本(大概北京开车的就不是人吧)。我倒替昆明的交管抱不平了:你北京交管在皇城可以违法滥用职权,凭什么我就不可以,虽不是京官我也是地方老爷,我管我的地界你管的着我吗。要是各城市都如法炮制,干脆直接公布每天允许上街的车数,那倒省心了,大家可以很轻松地数出今天全国马路上有几辆车,那肯定不堵。
目前看,北京交通的拥堵除了交通事故和临时管制外无一例外地都集中在路口,本人观察了很久发现交通信号灯的设置是最大的问题。从通行情况分析,任何一个路口的车流走向都有自己的特点,比如直行的多还是转弯的多,那么信号灯的时长就该专门根据这个特点调整成以放行主要流量方向为主,而现在的一刀切变灯造成了主流方向未必能舒缓车流而次流方向大段空放的时间,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对于流量很大的交通情况,这就意味着无谓的滞留,能不堵吗。这是问题其一;其二是弱智的分向放行。目前很多路口都采取了单向放行,即主要方向同时放而次要方向轮着放,而次要方向都是直行和转向同时放,这样在一个路口等灯就必须等另两个方向放完才能轮到本方向放行。前面说了,路口车流走向是有规律的,直行和转弯车流相等的不多,所以这等于一个灯周期里次流方向需放两次,这就是在浪费宝贵的时间。第三个问题是变灯时间过长。我经过的路口单向变等基本都是90秒,有的更长而对流量较小的方向,后面大部分时间是通行量极低,几秒甚至十几秒才通过一辆车,而从主要流向计算下来,被阻路口后至少要等到270秒后才能起步。对于流量很大的交通,这时间里会积攒多少等待通行的车辆,不知道交管的明白人算过没有。一旦积攒起来后需要多长时间可以放完,不知道计算过没有。另外从心理分析,人的耐心程度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当等待时间过长的时候,占部分比例的低素质司机会用加塞的方式减少自己的等待时间,因此而扰乱正常秩序,这也是引起轻微刮蹭的主要诱因,这样本该流畅通行的路口也会因这样的混乱造成不畅。同时过长的等待时间和部分不规矩的司机也会引起部分相对本分又有血性的人士的不满,引发过多不规矩的行为。管理,就该用科学的方法减少不规矩行为的发生,而不是单一用惩罚来施威。顺畅的交通不是管出来的的是理出来的,整天不琢磨科学的办法光限制,什么时候是头啊。
为了北京的交通能够在保证开车人合法权益下顺畅通行,自己用很长时间观察摸索规律,总结出一个认为可以制造绿色波的方法,提供给管理交通的专家们,请求在小区域里做实验,待方法得到验证并总结的更合理的时候可以推广到全市使用。方法很简单,就是得先辛苦一下交管的科研人员。先取得该路口到下一路口的距离,然后用合理的车速求出从这路口到下一路口的时间,这就该是下一路口信号灯的变灯周期。以相临1KM的两路口为例,假定车速限定为60KM/H,那么信号灯的变换周期就可以设定为60秒。而两路口信号灯的设置为相反方式,也就是说这路口是红灯,那相临路口就是绿灯,这样可以保证我不管是在排在第一还是最后,只要按照限速行驶到下一路口,就会是绿灯(交通事故另议)。当然限速要合理,不能认为速度限制低了就保险,往往不合理的限速会导致过多的违章,当然也会创造交管的罚款,主要看交管的目的了。如果两路口过长,可以把变灯时间分成两个或多个周期。按照大部分心理承受来讲,等待40秒为适宜,60秒能接受,再长就有投机行为的产生。如此设定信号灯周期后,以一个点向外辐射,就可设置一个区域里的所有信号灯,这样基本能保证只要起步后,不管是直行还是转弯,只要以正常的速度行驶时,到下一路口都遇到的是放行,这样就减少了停车机会,也就加大了通行量。至少在一个相对区域里是可以做到一路的绿色波的。这个方法我已在每次起步后通过计时的方式做过测试,还是比较准确的,希望在交管上有权利的人尝试一下。
原来交管的思路是一次放多点,可以减少起步的概率。但目前大流量的情况下,要增加的是每个时间片里通行的量。如果长时间的放行使放行后期的时间不加以充分利用,那实际是在增加拥堵,因为在你等那几辆车通过的时间内,这边滞留了更多的车辆,这个帐,你们算过没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