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十心情

(2009-01-18 17:16:35)
标签:

一了

杂谈

真的是不知不觉的、眼睁睁地活到了四十岁,孔圣人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我却三十岁时一点也没立起来。四十岁时反而迷惑的一塌糊涂。不过我心里知道,那是圣人的人生感悟与知道。对于吾辈愚者着实不能对号入座的,惶惑也就惶惑吧,管它呢。


在我三十岁的时候。出过第一本书法集《一了书道》,我也写过一篇完全出自内心的文字“三十心情”。现在读来,当时的对于书道怀抱的热诚之心依然让自己心情喜悦,不能平静,真的。我是天生喜爱汉字的书写的。似乎这也是我存在的惟一理由与需要,是真正的不可或缺的存在理由与深心需要。我一切的对于自我的认知与对茫茫造化的玄想以及对人对社会的种种理解都在“刹那”的挥运之间了脱干净,那是一种何等心醉神迷的精神快感,真的讲不出口,因为一切尽在心中,言诠道断。

 

十年一瞬,时间嗖嗖嗖的催促我皮糙肉厚起来,皮肉之苦啊!皮肉变化实际上也带动内心的波动,内心变了吗?变了,变的漫不经心了,对于很多事儿似乎没有以前的较真,对于书写,似乎也不那么较真了。我开始真正的理解良宽和尚平生为啥最讨厌“诗人写的诗、书法家写的字、厨师做的菜”了,因为那样的诗、字、菜太职业化了,里边也许有太多的技术、心术,技术、心术太多了就是算计,算计太多的人是不可爱的。
那么艺术不需要技术的算计吗?当然需要,高难度的技术算计才能完成高深的艺术,但是,这种技术几近乎道,属于天假人手般的天然去雕饰的“合于天造”的术,这种天然笔墨才能幻显澄明心性的姿影,一片化迹,绝非时下斤斤于笔墨技巧而胸无点墨者所能知之。所以,我愈来愈相信古来圣贤的所言所为,尽管我的当下书写实验已属于当代艺术的观念领域,似乎与书道的传统没多大关系,实际上,在我的内心,不管你走向何方,你都不会从内心里离开你出发的原点,我艺术生命的原点是什么?我说:是汉字,从汉字出发,从汉字文化、汉字艺术出发,在当代艺术领域寻求中国本土艺术的新的可能性,这也许是我对自我艺术创作的要求与定位。


《十方书道》出的这本专辑里所收的作品都是我近几年在现代性作品创作之余,随兴书写的具有传统意味与精神气质的作品,大多都是2008的作品,因为对于书坛,我似乎属于圈外人,一个异类,很少有人见过我的有关传统风格的书写,刚好借此机会,整理一册,作为向书坛交流的一个玩意儿,求教十方书坛同道,阿弥陀佛。


噢。对了,还要声明一下,08年末我的长达十年二十四小时从不休歇的耳鸣终于修成正果,右耳彻底失聪,失聪就是说失去耳朵的聪明了,我知道每个人的命里都会有命中注定的事情,想要的不会有,想躲的躲不掉,因果报应如影随形。遇上了就安心收下,自作自受。但有外界人士以为一了装聋作哑,装大师像,操!我真他妈的不愿意没事找事的把好好的自家身上的耳朵戳聋了,装个狗屁大师样儿给人看,一了再丢人现眼也不至于这样缺心眼。


管他三七二十一,我只想忠诚的活在自己的内心里,倾听内心的声音也许正是张承志“聋子的耳朵”里所记述的老画家戈雅暮年耳聋时的深境吧。也许内在的听觉更接近心灵。这可不是我安慰自己的话,我知道什么事儿都是有缘因的。


白隐和尚写过的:
暂时不在,如同死人

与寒山和尚写过的:
我见世间人,个个争意气。
一朝忽然死,只得一片地。
阔四尺,长丈二。
如若会出来争意气。
我与汝,立碑记


简直就是活生生刻在我内心里的,还有什么能让我迷失呢?


不能再写了,实际上对于文字的摆布我是大有敬畏之心的。我常常对于时下各类文字偶然读来,大多总有一种“是人怎么这样说话“的感觉,那么,对于自己的文字也总有另一个自己在远处观望,生怕也得出如是的感叹!


时间会告诉我们很多事儿,有些人早就知道,有些人晚一点知道,有些人可能永远不知道,好了,我们走着瞧!

                                                                                    一了\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