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啪”展观后感

(2007-12-26 12:19:59)
标签:

文化

分类: ·十方艺术馆
“啪”~~~~~~一声惊天动地。
 
这动作凝聚了太多心神、思索、力量、期许,当鼓胀的吹弹可破之时,毁灭将近。
生活中太多地方给予我们“啪”的感受。气球破了,华丽的外衣成了一堆软趴趴的皮,孩子美丽的梦幻随哭声远去。一滩烂泥,从哩哩啦啦变成爆炸性的花朵,同样是孩子却能“咯咯”的感受快乐。枪响,倒下;锤落,变形;甚至可能是一个巴掌,挥舞出尊严。
 
几乎脑袋里所有关于这声响的回忆,都是暴力的,破坏性的,用一种极端的手段改变了常态的。当这声响用于一场展览,其意图便似乎显而易见。静逸......破坏之后短瞬的空白。这信息来得太过强烈,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有那么一刹那,紧张和恐惧几乎让人窒息。慌乱......我们无所适从。脑海中突然出现了美国灾难大片的场景,无数的电话铃声响起,来回穿梭跑动却可能完全没有目标的人群,媒体步步紧逼,报道铺天盖地,嘶吼、挣扎、救援、感动,火光闪现。
 
每个人面临这场面都不得不做出自己的反应,没有谁能无动于衷,于是这混乱的制造者微笑了。 当这幻象聚集到一场展览上,每一张面孔上眉毛的轻轻牵动,都显得意味深长。交流不设限,与作者的擦肩而过,扩音器里听来带着点刺啦的效果,使得艺术这件事儿显得分外平和。
 
捧一杯红酒,拿一本画册,相熟的人们聊两句,陌生的眼睛相视一望,社交,交流便在这眼波流转间蔓延开来。一直觉得看画展是不便多提问的,被问的人尴尬,因这片刻的享受或思索尚未能转化成语言,提问的人则容易郁闷,因为没答案,或没有自己想听到的答案。总是在心里告诉自己,放下一点,再放下一点,别想着得,感受就好。虽然这样说,却还是向很多人提出了问题:“你感觉怎么样?”没办法,工作使然。得到的答案也分外有趣。
 
一位生活完全与艺术不搭界的朋友说:“我感觉他们在把中国的文字用图案的形式来表达。”
 
一位执着于传统的画家说:“我是开放的,心境放平和一点,并不是仅仅你走的这条路才是正道,看看别人在做什么,必有所得。”
 
一位同样在当代艺术中寻觅的画家说:“真诚,最重要的是画家创作时的真诚。只有真诚的态度才能发现真实的存在,这真实在现实中隐含。”
 
一位从传统游弋到当代的老者说:“朴素,这朴素如此无华,却是最高境界,但这朴素的美是你们年轻人所无法理解的。”
 
而画画的人说:“我寻找一刹那间的感受。”
这就是生活。每个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有所悟,有所得。
 
仅仅说画。金先生的画是我很难用言语说的清楚的,好,却也说不详尽好在哪里。
比如色彩,这是我的最爱,很多时候我甚至是根据色彩来判断喜好的,这标准如此具象,却也达到了快速甄别的目的。金先生的画颜色很美,于是便被吸引了注意力。色彩之后的吸引力在肌理,这胶着着的星星点点,或是挥洒在帆布上的颜料,创造出丰富的语言。
 
随后的是那些符号,各种各样的符号,类似于岩画,却也有传统的造型,有点卡通的大楼,直楞楞的人......其实所有的这一切,在你第一眼看到金先生的画时,是感受不到的。跟一个朋友感慨,画家最缜密的深思被埋藏在任意挥洒的笔触之中,第一眼,你所能关注的仅仅是画本身。
 
用最大的力量打进去,用最大的力量打出来。不知道为什么,一直念叨着这句话,很想知道,这貌似不经意间流露的力量背后,是怎样的痛苦?或者却是游移于这规则之上,站在天上看自己的恣意?
   
说字:
最喜欢的是苍狼和玄关两幅,没什么大理由,苍狼写出了气度,玄关写出了幽冥。
型是为意服务的,不知怎么的,总觉得很多写字的人不这样想。他们仅仅为笔意而笔意,为字型而字型,为肌理而肌理。
 
不得不说,技法是一定要解决的问题。这如同两个异族,即使语言不通,也是要用肢体来交流的。技法便是途径。可问题就在这里,用什么样的语言都是为了你交流的本意,当你开始炫耀自己华丽的英式发音时,也许微扬的眉角让人心生恶心。
    
黑色上的金色字体,发散的水印,龟裂的墨迹,在被一幅画第一眼震慑了之后,人们往往容易沉醉流连于各种微小的细节。没细节则空,细节太多则乱,刻意而为则显得造作,任意妄为却又轻浮。于是,从心所欲不逾矩便越发的难能可贵。不想说那么多的历史啊,文化啊,使命啊,危机感啊,我还年轻,于是在这生命的沉思之中仅仅去感受“做好自己”的那一个部分。                  文|张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