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了行为作品:文字祭

(2007-02-05 14:31:17)
分类: ·我的作品

一了行为作品:文字祭

文/一了

媒体可以让你“生”,也可以让你“灭”。
媒体在为人们提供了“信息”方便的同时,亦为人们设置了“牢笼”,人们的眼光、思想均被其“话语”所左右,因而说人们正在遭受媒体的“强奸”、“侵犯”,这并不危言耸听。人们的自由在不知不觉的传媒传播中丧失,人们盲从于人为的操纵所获得的生存经验与信息资源。当然媒体是时代的遭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依赖于斯,但缺少了对媒体的反省与批判,那么人们的“自我”与“自由”将被媒体所吞食。人们以媒体的“发言”为自己行为的准则或指标,人们不自觉间丧失了判断与选择的自由。
无论电视、报刊、网络等等媒体,均为某个人或某些人幕后的操纵与编辑,对于任何事物都掺杂了“他”的意志与想法,再经过重重编排审核,注入了各种的“想当然”看法,待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实际上“事物”“事件”的原型在微妙的“变型”,人们所谓的“亲场”感受实际上带有诸多安排与“矫饰”。人们有没有产生对“此情此景”的核实与疑问?其实在媒体日益繁荣的状态下,人们的生活与行为均被“它”所左右,这种诱导、牵引、控制的传媒姿态让我们愈来愈麻木、狭隘。思想的自由与深刻的反判成为我们严肃的任务与课题。
朱青生说:哪里有问题,那里就有艺术,哪里有莫名其妙的现象和不知所措的状态,实验艺术就从那里开始。
《文字祭》行为因此出场,其一、二主要针对汉字艺术的书法精神的丧失,对于汉字历史演进的反思与批判。书法的终极之境与汉字的生命之光,书写→汉字,它们之间的“精神分析”成为我多年的苦苦所求,汉字的书写涵泳着中国人心智的奥微与玄秘,对于吾人而言,它更应是一种“通灵之术”,亦有“灵符”之说,当然这与道家符咒有关,(对于汉字的解构当从道家灵符卦相中可见一斑,汉字的神性说此又一证据)。但从汉字的发展史中,我们看到汉字的抽象、意象、具象诸“深义”不断衰微而“灵、象”全无,眼下的方块字早已失去了汉字的“灵光”。这对于书写艺术而言,无疑于灭顶之灾,现代文明的“病毒”遮蔽了汉字的灵性光泽。追寻汉字的生命之元,汉字的“魂兮归来”成为我的行为动机,我设置了“招魂”的道场,为那种僵死的貌似传统丧失灵性的书写送葬,祈唤苍颉造字之初的“天雨粟、鬼夜哭”、“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的汉字之魂,那种雄大、诡秘、混沌、玄幽般的汉字奇境是书法之道的生命所在。且有对当下的那种虚假的粗俗书写和书写的意义以一种嘲讽似的拷问。我的《文字祭》一、二行为的目的全在于此。
《文字祭》之三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我通过《美术报》这个大众美术媒体做这个借媒体反媒体的作品,如前所述,一者是对日益壮大、霸权、武断的具有“生杀”大权的媒体给予颠覆、嘲讽、解构,以引起媒体的反省与人的自觉;二者是对媒体重要媒材汉字的盲指、冷漠、失语提出强烈的批判,汉字的神性、灵性、诚性(信)的“走失”在当下成为最为严酷的文化问题。为了戳穿“传媒”的虚妄指向,我将自己设置成为一个任何人可以射击的“靶子”,读者与所有关注此行为的人都是“枪手”,无论作品引发的疑问、愤怒、嘲讽、责难等等反应均为作品的一部分。人们的目光最终凝聚于“传媒”祈求一种公平合理真实的“阐释”时,却发现一切的“争鸣”不过是一了本人的一种操纵实施时,“传媒”得到了最大的批判与嘲讽,所有的读者与关注者得到了当头棒喝的刺激与启示,“传媒”的有效功用究竟暗示了多少的纯粹真实?在此打个比方,每个人都有两个自己,这犹如禅家所言:“父母未生你之前的那个你是谁”,这个你不在外面也不在里面更不在中间,而在你的“自性”中。“自性”即佛即般若即本我,我叫一了,一了不是本我,而是一个代号而已,但我们往往活在一个“代号”的虚妄的“我”中。因而所有宗教的参悟即“去蔽”,呈现物的晶莹真性。对“传媒”实施的批判便是“去蔽”的行为,那些文字的滥用导致人们眼光、心性的蒙蔽,如何破除这种遮蔽,便成为我的行为所思。此行为引来的所有“骂声”成为激励我下一个实验工作的信心。文字的滥用反映出当下人们不断盲目膨胀、肆无忌惮的虚妄自大带给文化的扭曲与伤害。反过来,新的“文化”又愚弄、蒙蔽广大的受众,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媒体的批判是思想的任务”(朱青生),这个任务的执行需要漫长而艰难的工作。我自信对于汉字艺术与文化的直觉判断与所有冥想,“文字祭”的行为将是我一生的梦想。

 

一了行为作品:文字祭

一了行为作品:文字祭

一了行为作品:文字祭

一了行为作品:文字祭

 

一了行为作品:文字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