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东瀛记》文字节选

(2007-01-30 11:54:04)
分类: ·我看别人
一了艺术仓库网站 www.yliao.cn
 
6月3日

3点钟时,中超便和我乘车直奔威光山的法明寺,海上先生约好4点钟时在此会面,拜见有一的墓碑,准备6月12日的“狼泪祭”仪式。到了法明寺,立刻给人一种幽静、宁寂的气氛,殊少游人。到了住持室门口,僧人立刻恭敬而谨严地让我们守侯,当中超介绍我后,僧人立即迎我们进入住持室,海上正在与寺院住持谈话。寺院住持招呼我们落座后,僧人立即送上茶和茶点,肃静尔雅的风神着实令人感觉非常。住持向我介绍了法明寺的一些历史人文情况,我方知法明寺为镰仓时代(1312年)日莲宗的道场,重要经典为《妙法莲华经》。后来海上先生、寺院住持一同进入寺院佛堂,在那极其肃穆威严的佛堂里供着有一的灵位,并在一面墙上挂着有一的绝美之作《舟》,极具视觉张力与超逸之美的作品在佛光普照的空间更显超拔不俗的风骨。我和海上、住持一同在作品前留影纪念。

看完佛堂后便到大院内看有一先生的墓碑,墓碑上有有一所写的“幽显”二字,拙朴绝尘。海上先生谈到在祭日当天由我在碑前书写一字书,问我书写的各方面要求,我准备书写“幽”字,并提出纸张方面的一些要求。谈完具体事宜后便由海上先生亲自驾车回到事务所,再次看过准备书写的纸张,为了联系方便海上的女儿和子又为我买了手机,中超便一次次给我讲解如何使用,我含糊其次似乎有些明白。
晚饭后,海上便和我从东京乘新干线列车到轻井泽(海拔1000米),乘坐每小时300公里时速的快车,约一小时就到了。下车后我们走路大概20分钟便到一个停车场,海上先生看到天空明月孤圆,笑着指着我的光头,我明白他的意思,就来了一个“月下披云笑一声”,没有语言的感觉真好。海上先生驾车在公路上行驶,两边山、树在黑夜与路灯的交相映衬下忽闪忽闪。开车过了半个小时,在一个小道拐弯处海上停车示意我看前方的石柱,我看到“壬子砚堂斋”字样,明白将到了他的书斋。车子在极其幽静的曲径小道上拐了几下便到了。海上下车让我暂时不要下来,我看他先进屋将灯打开,便出来招手示我下车。四周绿树葱郁,静极了。进屋后,心襟为之一动,简静、素雅的空间设置,明净整洁,一尘不生,每个角落都匠心独运,毫不矫作。到了一间陈设井上有一书作的屋子,典型的日式榻榻米。纯粹原木建造的屋子,门、窗、柜子皆为韧涩温润的纸所裱糊,有一种温和透气的感觉,在纸门上画着一群展翅飞翔的小鸟正向窗外的虚空飘去,我想起良宽的一首和歌:
               春日眺望
                   群鸟嬉游
                       心最乐
真的令我感到一种内心少有的喜悦。我知道海上先生深心潜蕴的悠游于尘俗以外的人生哲学与精神所求,这犹如中国古贤所极力追求的“幽深清远的林下风流”。我静立默视有一的书作,满纸的荒寒、苍凉之气让我心生颤栗。忽然似乎从天外来音,凄美,苍涩,苦寂,幽远的笛声从屋内某个角落生发出来,我的深心在耳闻目击的刹那似乎被刀绞一般,悲从心来,我在一片纸上写下了“风寒入心”、“孤绝”的字样,海上先生接着写下“一诗友来庵曰:此家诚风流,然风流诚寒”、“普化吹宙润寒心”。接下来是长时间静默无言,在这充满玄机的室内,一切的东西都充满生命的机趣,就在我书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忽然发现眼前刚才还沉睡的一束花却已盛开,我看到鲜嫩的黄色花蕊在暗红色的花瓣里向我绽放它生命的光华,我的内心被完全感动与浸染了,生命因此而显相,“花开见佛”了,花是净土的音讯,地面浮现一寸之心即是花现净土,我的心告诉我。我真想将芭蕉的俳句:“何等尊贵。青叶嫩叶。在日光下。”改为“何等尊贵。青叶红花。在灯光下。”我感到自然精灵本身在字里行间奔腾跳跃。我想起执迷于花的西行上人,他的全部心魂为花所夺,尤其作做:
             自见彼花之日
                 心已离身而去
令人绝倒,可作比我此时的心襟之深。我喝一口清酒,看见海上先生在纸上写的“一字一心”,我看看他、看看有一的字便写下“心心相印”,他喜悦地笑着。故人身边常在,这就是高山流水的真谛所在。我不觉想起芭蕉“梦绕荒野行”的句子来,真想破门而去,泪洒荒山。
 
6月4日

因为昨夜休息已近夜里2点,故今早醒来已是10点多了,我穿好衣服刚推开木门,已见海上先生精神爽怡地招呼我出门,太阳光格外地光亮耀眼,四周的松涛声与蝉鸣交织在一起,让我顿然有隔世的感觉,海上先生引我走过曲径小道,经过一个朴实的小木门,进入另一个木质的房子,他带我进入卫生间示意我如何梳洗,我见海上先生早已将热水蓄满了木质浴缸内,他打开上面盖的一块块木板,水的热气便缓缓飘升,我的内心充满了感动。

泡了一个极为舒适的热水澡,全身的疲倦与不适一下子烟消云散。出了小屋,见海上先生一身蓝白格子长袍和服静坐在院内参天的樱花树下品茗,树下有怪石幽立于离离蔚蔚的杂草细沙之间,势极奥曲,窈然深秀,令余心目萧爽,神思飘逸,疑乘风御风,与万化冥合。在这特殊的造化映衬下愈发显出老人的骨清气洁的高士风度,这是真正风雅之士才有的“风流”。海上先生与我相向啜茗静坐的时候,我看见在我落座的正前不远处有个木牌上写着: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这是《诗经》唐风里的句子,我明白了这是海上先生夫人的墓地,我想起海上昨夜曾在纸上写下“故人常在身边”的句子,愈发被海上先生的至性至情的美所感动。稍歇片刻,便随海上先生到厨房吃早餐,屋子里的橱柜内放满了各式各样的陶瓷器具约数百种,在这方面海上先生是专家,曾著有陶瓷方面的专著,还有中国北京的陶艺家高振宇亦曾是他邀请到东京来办展的。海上准备的早餐让我饱餐一顿,尽管口味不合。吃完早饭,我洗完餐具后,海上又带我到隔壁的茶室,很小但深具茶道简素、质朴、清寂的风旨。室中四周墙裙为郑道昭的云峰山碑刻,墙上挂着有一书写的《寻狼》二字,海上默视良久,我们静默无言,唯有松风在耳,蝉鸣萧萧。寂静的知识在冥想与“孤”中让我获取某种神秘的经验,这是我生命的造化。默然过后,我看到海上在纸上写下:
            老来殊觉山中静,死在岩根骨也清。

他借用了日本14世纪具有伟大心灵的寂室禅师的诗句来表明自己的内心所感。我静静注视着远望窗外的海上先生,一种难以言释的滋味涌满心头。

过了一会儿,海上带我走进他的书房:“花影小庵”,窗前正对着樱花树下的夫人墓地。屋子狭小,但有无尽意趣。移动式书架一层层紧挨在一起,墙面上挂着西方几位艺术大家的作品与照片。他一件件在纸上给我写出大意,我大略明白他的意思。

下午2点多海上先生驱车带我去浅绳博物馆,原来是给我找日语急训老师,见到了博物馆负责人,他介绍一位在日本安家的福建女子彭晓梅作我的语言老师,见面后能说几句话心里总算舒坦些。由博物馆负责人陪同我们看了馆藏陶器展览,还有浅涧山的火山爆发图片展。接着海上又带我去了另一个美术馆,看了日本昭和14年(1939年)25岁去世的诗人立原道造的文献展,还有谷川俊太郎的作品展。过后便回到壬子砚堂斋,今天从翻译的口中才知道轻井泽为日本最富有的别墅区,连日本天皇亦每年避暑于此,海上先生的书斋便座落其间,果然特异。在山阴小道上行车,在苍郁繁茂的树林中不时涌现风格不同的木质结构的房子,没有院墙,完全与自然融为一体,殊少见到行人,这在国内却是可怕的,可见日本的文明所在。

吃完晚饭后,我便在院子里独步,非常地想家,我的胃口亦难以承受这边的食物,也许这对我是一种考验。我望着天空、树林、野草、虫子,感到自然是不需要语言的,造化无言,心境从暂时的苦闷中渐渐游离开来。回房后,海上先生放了一盘祭祀夫人的录像带,我看见静默无言的海上内心的孤独与清寒来源于何处!人生得意失意无非一个字:爱。这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我的《东瀛记》文字节选

 

我的《东瀛记》文字节选

 

我的《东瀛记》文字节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