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济南市市中区9个教育集团签约成立
集团化办学破解“上好学校难”
□ 大众日报记者 王 原 本报通讯员 董国华
4月16日下午,春风和煦,在座落于济南市卧龙花园小区的泉景中学,济南市历下区集团化办学的签约仪式正在举行,育英中学等九个教育集团成员校负责人分别签字,承诺共同打造“教育优质均衡新的发展点”。这也是济南市探索集团化办学的第一家。
(T1)联盟学校是“情投意合”
市中区的教学名校,此次悉数出现在“市中区教育集团(联盟)名单”上,像济南育英中学、济南实验初中、经五路小学、纬二路小学、南上山街小学、胜利大街小学等。
“市中教育的‘二元化’特点十分突出,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各占半壁江山。不仅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发展水平有差距,城区各学校发展层次也参差不齐。集团化办学,也是在‘名校办分校’不断扩张背景下,进一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种新尝试。”济南市纬二路小学校长烟文英认为。
像济南市育晖小学,原名育才小学。在纬二路小学声誉鹊起,学位日渐不足的情况下,市、区财政共同出资2000余万元,扩建整修了育才小学,并更名为“济南市育晖小学”,成为纬二路小学的分校,烟文英校长为两校的法人。
此次9个教育集团中的“纬二教育集团”,就是纬二路小学、育晖小学和附近的济南市分水岭小学的集团化办学。而“经五教育集团”,也是经五路小学与其在万达小区的分校“济南市经纬小学”,加入了附近的济南市经八路小学。
市中区共64所中小学。为达到集团化办学的效果,集团内学校的合作是在完全“情投意合”的情况下协商,又经区教育局沟通促成的。在签约仪式上,市中区教育局局长刘绍辉形象地把联盟、合作学校的关系,称之为“母子关系”、“伙伴或兄弟关系”。
济南第68中学,此次成为“育英教育集团”的联盟学校,校长郭永军说:“这个集团的三所学校,育秀中学是育英中学的分校,68中能和育英结成联盟‘伙伴’,必能促进学校及学区的发展、教育质量的提升,在不打破现有学区划分基础上,让更多孩子就近享受优质教育。”
(T2)对择校能否有所缓解
在市中区教育局局长刘绍辉看来,名校、强校和弱校之间的差距,最主要就是“差在师资上”,所以这也是产生“择校”问题的根源所在。
由于这种差别,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从来就这样激烈。家在济南市市中区的许先生,本来他孩子按“划片入学”的话,应该上纬十二马路小学。但他就看中了经五路小学,济南市为限制择校,规定小学、初中阶段的择校生,将来中考升学不能享受指标生、推荐生待遇。许先生不想考虑那么多,去年通过朋友,想让孩子入读经五路小学,但最后只进了该小学在万达小区的分校——经纬小学,并考虑有机会再转入经五路小学。对于此次市中区的集团化办学之举,许先生深为欣喜之余,也表示了他的忧虑:这是否能够真正缓解择校?
对此,刘绍辉也认为,“缓解择校是集团化办学的努力目标之一,哪怕在这方面有一点点进步,这种努力也值得。”
记者了解到,教育集团(联盟)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集团内各成员学校法人、校名和行政隶属关系不变。理事长定期召开理事会会议,研究统筹集团内的人、财、物,实现管理互通、师资共享、研训联动、质量同进、文化共建。区教育局将从投入上向集团学校倾斜,每年拨付专项经费。
由于本学期课程等已经安排,大家最关注的集团内师资交流将在下学期进行。集团内成员学校间定期交流或轮岗的教师、干部,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干部选拔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区教育局还将建立集团化办学视导诊断制度,对教育集团进行全方位办学质量监测考核。”刘绍辉说。
(T3)名校效应是否被“稀释”
对于集团化办学,名校、强校带弱校,集团学校间师资、管理、文化等相互输出、交流,也有人担心是否会让名校效应被“稀释”?
经五路小学校长阎莉对此有她的看法。在经五路小学的分校经纬小学,有经五路小学输出的约1/3的优秀师资,这部分教师绝大多数是主动提出到分校任教的。近年,这部分教师不仅个人能力、水平有了大的提升空间,还带动了经纬小学所有新教师的成长,而经纬小学的新教师也有很多机会到经五路小学任教和学习提高。
阎莉还提到,从积极的方面看,其实城区学校之间、城乡学校之间的文化的差异,也为教育的多样化发展、差异化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记者了解到,此次市中区探索集团化办学也提出:注重名校文化在集团内部的培植和发展,在办学理念、学校文化等方面形成集团共性的发展特色“1”;同时尊重成员学校的文化特色,努力形成“一校一品”,即各个校区不同特色的“X”。
“我们希望,通过集团化办学模式,打通阻碍教育高位发展的两堵‘墙’。”刘绍辉说,一是横亘在辖区学校之间的“资源墙”,在集团学校内部,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资源调配。二是立在各位校长头脑中的“理念墙”,使更多的校长跳出“关起门来办学校”的局限,站在集团甚至全区教育发展的高度“统筹优化办教育”,真正实现“教育家办学”的追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