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耆宿——杨大辛先生

标签:
文化天津杨大辛水西庄文物保护 |
分类: 天津记忆(城市人文行) |
年末思贤。在天津地方史和地域文化研究领域,杨大辛先生无疑是元老级人物。如今我们使用的很多研究资料,都是老人家领衔整理挖掘的。可以说,如果没有李世瑜、来新夏、杨大辛这一代学人的筚路蓝缕,就不会有天津文史研究的今天。
如今杨先生已九十高龄,挂笔多年,很少参加社会活动,与同道见面的机会自然就少了许多。吃水不忘挖井人,天津水西庄研究中心主任韩吉辰、民俗专家张显明、作家郭一默先后向我提出,希望去拜望杨先生,既是叙旧,更是求教。遂有此行。
杨先生曾是水西庄学会的主要掌舵人之一。早在十几年前,先生就多次提出,纵观天津历史文化发展,水西庄无疑是集大成者,其在天津的地位和意义,应与黄鹤楼之于武汉并驾齐驱。当得知《红楼寻梦—水西庄》(韩吉辰著,我策划)即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推出,先生欣然同意,届时只要身体允许,定会参加研讨会,共襄盛举。
当谈到天津的文化遗产保护时,先生感叹自己见过真正的老天津,又亲身参与新天津的建设。地方史研究离不开文物实物的支持,天津很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在全国都是意义重大的,可惜纷纷被拆掉了,这是对历史的无知。“谁曾想,这些文物躲过了文革,却躲不过经济开发。”
与杨大辛这代学人比起来,今人缺的也许不仅是人生和知识的厚度,更多还有责任和情怀的高度。然而,天津历史文化研究,需要厚度,更需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