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在沦落

标签:
娱乐喜剧分手大师市场化穆森 |
分类: 艺海拾遗(戏剧影视谈) |
电影《分手大师》的票房已经逼近6亿了。不禁想起,一年前票房高达12.6亿的《泰囧》。纵观正在全面复苏中国电影市场,不难发现:喜剧的制作成本相对较低,票房收入普遍不俗。可见,在信息化瞬息万变的快节奏生活中,人们是多么渴望喜剧的滋养。
要想两千多年前,古希腊人在酒神祭祀活动中载歌载舞,悲剧已“乱花渐欲迷人眼”,喜剧方“小荷才露尖尖角”。喜剧的诞生、发展和成熟都要晚于悲剧,就如同婴儿出生先是啼哭,然后才学会微笑。只有戏剧的视角从不可知的神转向可嘲笑的人时,喜剧才真正有用武之地。如果说,通过悲剧可以抚摸一个民族的深沉,那么通过喜剧则可洞察一个民族的智慧。由此说开去,不懂幽默的社会是浮躁的,没有喜剧的民族是肤浅的,大抵是没错的。
站在历史角度,当前无疑应是喜剧发展的最好阶段。那么中国的优质喜剧在哪里呢?很遗憾,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作品,大多都是只图一乐,拒绝思考的闹剧。简言之,就是除了笑,毫无意义的喜剧盛行。不敢直面人生,不敢直面社会,没有智慧,没有讽刺,只有夸张,只有丑化和矮化。最典型的例证,就是所谓“屌丝”文化的盛行,让以人为本的尊严再次丧尽。与其说是体制拔去了喜剧的锋芒,不如说是资本阉割了喜剧的光芒。在高度市场化的今天,喜剧首当其冲变了敛财工具。当我们拒绝思考,心甘情愿的匍匐在资本脚下时,被嘲笑的对象实质上只能是我们自己!
想起前段时间风靡全国话剧舞台的《喜剧的忧伤》,与同样改编于话剧的《分手大师》,优劣立显。真正的喜剧比悲剧还难!让观众发笑,甚至狂笑,都不难,但要做到喜剧不闹、丑角不丑,则需一点大智慧和美的修养。《让子弹飞》是一部优质喜剧,但其对中国喜剧的影响太微乎其微了。忽然很怀念英年早逝的梁左,怀念有价值有内容有智慧的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