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津模式人称羡,公众参与开生面

(2013-08-13 21:01:16)
标签:

文化

天津模式

文物保护

钱学森之问

罗彩霞

分类: 人生漫步(我思故我在)

先后刊于《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第2期(总第206期)澳门《九鼎》2010年第3期。署本名

        天津模式人称羡,公众参与开生面

                        文/穆森

2009年,天津最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五大道”,因启动“聚客锚地”工程而备受瞩目。天津有关方面称,“聚客锚地”是在保护历史风貌建筑的同时,把一些与游客游、购、娱、吃、住、行相关的配套工程引进,从而在五大道形成一个“能看能玩能吃能住的大锚地”,以促进旅游。然而,天津市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却坚持认为此举违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实力不对等的双方展开了为期一年的“拉锯战”。最终天津志愿者的主张得到以谢辰生为首的专家学者,以《南方周末》为首的广大媒体,以国家文物局、国务院参事室为首的中央政府部门的一致支持,五大道得以保全,“天津经验”应运而生。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文保问题越发凸显。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中强调:“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第二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天津论坛上”,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总结出的“天津经验”,其实就是在文物保护法规的框架下,志愿者先行、专家咨询、政府主导、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模式。他明确指出:天津志愿者团队保护古建筑功不可没,他们带动了全国公众的文化自觉,由公众参与推动文物保护的天津模式应研究推广。

                  名家接连溘然去,临终提问意味深

                                   文/穆森

  2009是中国学界哀伤的一年,季羡林、任继愈、钱学森、贝时璋、王世襄、杨宪益等学界巨擘,何满子、丁聪、欧阳山尊、舒芜、卞孝萱等文坛名家接连逝世。他们的离去,使这个年份充满了哀伤。对于世人而言,尤其对于中国知识界,这些前辈学者的精神与风骨,当永留心间。感伤之余,人们不禁唏嘘感慨:“他们带走了一个时代”“我们将远离大师时代”。 11月5日,媒体披露钱学森生前最后一次系统谈话。令人感动的是,即将走到人生终点的老人仍在思考:“中国的大学为何培养不出顶尖人才?”睿智大师临终前的提问,成为社会关注热点。

  钱学森之问,把人们的目光和期待聚焦于教育。对此,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回答:“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或许是从实际行动上对这个问题的回应”。据报道,教育部日前选定包括南开大学在内的11所高校开展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南开已于2009年9月以“伯苓班”和“省身班”为载体,启动该计划。就是选拔一批在理科学习方面具备优秀条件的学生,本硕博连读8年。校方配备“一流条件、一流师资、一流氛围”,由各基础学科领军人物授课,以培养理科拔尖创新学生。

  这种举措是否可以回答“钱学森之问”呢?“小灶”拔高催生式的培养方式是否可行?人们多持疑惑态度。当年中国科技大学少年尖子班曾轰动一时,国人翘首以待,但近二十年过去了,究竟又培养出多少杰出人才呢?清华大学一位资深老教授回忆说,在西南联大读书时,所有大师级的教授最注重的是给大一新生上基础课,有教无类,受益匪浅。希望钱学森临终之问,不要成为哥德巴赫猜想。

                   罗彩霞被冒名:偶发事件启示人

                                  文/穆森

  在天津师范大学就读的湖南省邵东县学生罗彩霞无意中发现,被当地公安局政委的女儿王佳俊冒名顶替上了大学。罗彩霞如不找回身份,将无法顺利毕业。在媒体援助下,罗彩霞走上依法路。10月26日,此案作出宣判,王佳俊的父亲王峥嵘因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数罪并罚,执行有期徒刑4年。尘埃落定,事情算是划了句号。但社会上还有多少个“王佳俊”呢?“罗彩霞”现象可能远没有结束。

  罗彩霞被冒名顶替上大学,她选择了抗争,最终捍卫了自己的尊严。如果她当初没有选择复读,抑或她没能发现自己早已被同学冒名顶替,那么今天是否还会有这个所谓的“事件”吗?我们清醒的认识到,社会上除了罗彩霞,还有杨平平、李金川。与他们相比,罗彩霞是幸运的,也是勇敢的。然而,我们的社会难道只能靠幸运与勇敢来维系正义和尊严吗?社会的前进,也许需要借助偶发事件来推动必然的改革,但这毕竟不是改革的必然之路。今天的中国,越来越多的斗士出现了,他们在为自己的权益而奋斗,勇于对不合法、不合理的现象说不。面对于斯,我们是做看客,还是参与其中抗争呢?当你自身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你去说不,诚然可贵;但更可贵的是,在别人的权益受侵害时,大家挽起手来齐声唤“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