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武训传》解禁谈起

(2012-04-03 16:31:14)
标签:

文化

武训传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产业

分类: 人生漫步(我思故我在)

                       从《武训传》解禁谈起

60年后,《武训传》正版DVD悄然公开销售,很多人称之“中国首部禁片的解禁”。这让我想起,当初大批判时,已远离文坛靠边站的沈从文曾在一封信中说:“费力多而见功少,似乎不大经济。即把一个导演、一个演员,并在一个坟墓中的武勋,完全骂倒,新的优秀作品还是不会产生!”我们可以说,沈从文不懂政治,但却无法忽略,他的话说得很“文化”。60年过去了,我们涌现出多少优秀的作品,这是须要清醒认识的。历史终会解禁,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但优秀的作品更须要的是播种,是分秒必争的。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地域,统统可以冠以文化之名。但是否有其实,就不是孤芳自赏和掩耳盗铃可以冒充的了。压掉水分,大抵是要看看有多少干货可以称之为优秀作品或成果的。一方面,我们可以十分强调文化环境和政策是否宽松,是否有利于产生优秀作品。另一方面,我们更加不能忽略产生优秀作品的主体是什么的问题。我认为是人,从事文化工作的人。二者谁是内因,谁是外因呢?我觉得,不应该仅局限于这60年,还是要放到历史的长河中去加以研究,当然这里还有一个从“士”到“知识分子”的精神转化过程。

最近我特别关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问题。我们要承认,由于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可持续性,这也直接影响到了文化层面。其实“北广上”(北京、广东、上海)仅仅是个文化是角度的问题,强势不代表主流。就和现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关系一样。如何解读当前,自由派和民族主义的此消彼长。这里面是存在一定必然性的,正如埃里克·霍弗在其名著《狂热分子》中,有这样一段话:“西方民主国家倒是以一个间接和意料不到的方式唤醒了东方:他们点燃了仇视西方的激情。目前让东方从历时多个世纪的停滞中苏醒的,正是这种反西方的热情。”前段时间,我到西安调研大明宫遗址保护的问题,看到一本叫做《曲江模式》的书,里面就将“北广上”预设成了靶子。这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目前天津也有这样的情况,总有一种委屈感,憋着一股劲要为自己翻案,所以出现了很多“混子”和“棍子”。在文化上煽情,委屈感很快就会走向老子曾经阔过,竖子没甚了不起的极端。这是偷换了文化自觉的概念,绝对不是文化自信,而是彻头彻尾的自卑的表现。

离开天津前,我有一次路过西青区大寺镇涌泉寺,一座手捧黄灿灿金元宝的巨大造像映入眼帘。走近一开,基座上赫然写着“关圣帝君”,不禁哑然。“武财神”没有了青龙偃月刀,没有了威武和浩然正气,剩下的只是人造的拜金主义。对于当前各地的大兴土木,其实是社会风气使然,是以文化之名毁文化之实,坠下神坛的何止关二爷呀!当我们还没弄懂什么是文化产业时,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支柱产业了!所以,现在的文化产业浪潮中充满了非理性,甚至带有很大的进攻性。受影响最大的是文化事业。一个要求政府投入,一个是可以直接转化成产业。相比之下,政府更加偏重于短期、短视行为!而这些行为,又会迅速转化成“政绩”。

我们在走向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路上,一定不能误入文化自卑的歧途,时时刻刻警惕有人在文化上煽情。充满狭隘,充满攻击性,滋养“混子”和“棍子”的文化圈,难道能产生优秀作品吗?难道不是与大批判同源的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