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来新夏教授米寿庆祝会成功举办

(2010-08-27 22:16:25)
标签:

文化

天津记忆

来新夏

米寿

邃谷主人

分类: 文保生涯(探索文保路)

              来新夏教授米寿庆祝会成功举办
 
    今天下午,由教育部古委会地方文献研究室和团队(天津市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联合主办的“来新夏教授米寿庆祝会”在天津图书馆成功举办。来自国内读书、出版、知识圈的朋友与天津本地学者齐聚一堂,为来老祝寿,“彼此不谈理,只谈情”(南开大学宁宗一教授语)。

    团队推出了《天津记忆来新夏教授米寿庆祝专号》6册,分别是《烟雨平生——邃谷主人自述》(来新夏撰)、《弢庵自订学术年谱》(来新夏撰)、《沽上闲弹》(来新夏撰)、《天津的人与书》(来新夏撰)、《邃谷主人速写》、《邃谷书香》。其中4册为来老亲自编撰,《弢庵自订学术年谱》更是来老自谱,首次刊行居然给了我们这个纯民间的《天津记忆》,着实令我们诚惶诚恐。

    团队成立以来,已聘请十余位文物、建筑、规划和文化界的权威专家为终身顾问,其中以谢辰生先生年纪最长,其次是李世瑜先生,再次是来新夏先生。团队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为这三老举办庆祝活动,以这种方式向前辈学习、致敬。来老是团队在津聘请的第一位顾问,长期以来身体力行对团队的支持和奖掖,负责此次庆祝会的筹备和《天津记忆》专号的编辑工作的振良兄已代表我们说出了心里话:

来新夏教授米寿庆祝专号编后

       来新夏教授米寿庆祝会成功举办

我们天津市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在津聘有两位年届耄耋的顾问,一位是生于1922年的李世瑜先生,另一位就是生于1923年的来新夏先生。这是令团队所有成员都备感钦敬和心怀感激的两位老人。

2008年以来,团队提出了“以研究推动保护,以保护促进研究”的理念。一方面,进行大规模城市田野调查(与专业人士相比也许不尽科学),确认了数以百计的已经湮没在时间尘埃中的历史建筑的身份,同时组织各种学术性会议来推广这些成果;另一方面,团队在天津历史建筑的保护上也很做了几件不乏全国影响的大事,先后获得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颁发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贡献奖和杰出人物奖,还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之邀参加了中法文化交流年有关活动。

众所周知,现在是一个城乡发展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矛盾十分突出的时代,团队的各种保护活动,经常会在无意间卷入各种不明不白的复杂利益纠葛之中。因此在赢得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中国文物学会以及众多知名文化遗产保护人士关注与支持的同时,团队也引起不少利益方的嫉恨乃至诋毁,很多人由是对团队避而远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来新夏先生不但为团队的“队刊”——《天津记忆》题签,还欣然接受了团队的顾问之聘,多次参加团队组织的学术会议,并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天津论坛上为团队和文化遗产保护大声疾呼。

今年5月,团队与天津市文史研究馆、天津市语言学会,合作举办了李世瑜社会历史学学术讨论会。筹备李先生会议的同时,团队也决定给来先生办一次会,以庆祝先生米寿之年。为配合这次“来新夏教授米寿庆祝会”的召开,我们决定编印六种专号,以展现先生治学一斑及其与天津的难解情缘。先生自叙生平大略,成《烟雨平生——邃谷主人自述》;先生自叙治学微著,成《弢庵自订学术年谱》。先生寓居津门七十余年,述史事经历,成《沽上闲弹》;述师友典籍,成《天津的人与书》。辑录友人后学所撰关于先生之述评、访谈及印象,成《邃谷主人速写》;辑录友人后学所撰关于先生著作之论议,成《邃谷书香》。

今诸专号杀青待印,略叙编辑大旨并先生与团队之渊源如上。又请青年平面设计师唐文权先生,精心制作“来新夏教授米寿纪念藏书票”一套,谨以为先生寿。

                         杜鱼 2010年8月19日于津门饱蠹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