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老穆草堂
老穆草堂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947
  • 关注人气:52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谢辰生先生莅临津门讲述“新中国文物保护60年”

(2009-04-29 22:38:53)
标签:

文化

谢辰生

新中国

文物保护

60年

天津论坛

名家讲堂

宫白羽

陈志华

分类: 文保生涯(探索文保路)

                        谢辰生先生莅临津门讲述“新中国文物保护60年”

    应团队(天津市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邀请,我国文物保护界泰斗级人物,88岁的谢辰生先生将于2009年5月4日莅临“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天津论坛之名家讲堂”全国首讲“新中国文物保护60年”。时间:2009年5月4日下午两点;地点: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六楼报告厅。陪同谢老一起来津参观考察的专家组成员还有:张文彬(中国博物馆理事会理事长,原国家文物局局长,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志华(清华大学教授,俄罗斯古建筑科学院院士),李先逵(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审评组组长,中国民族建筑学会副会长,原建设部外事司司长,重庆建筑大学副校长),杨志军(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原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司长)。

           谢辰生先生莅临津门讲述“新中国文物保护60年”

    2009年4月26日,“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天津论坛之名家讲堂”第三讲由清华大学陈志华院士主讲“陈志华漫谈文化遗产保护”,现场座无虚席,多次响起热烈的掌声。会后很多学子纷纷找陈教授签名、合影留念。

    志愿者吕彪整理了听课笔记,如下:

    引言、建筑的革新与古建筑的保护是统一的
          正因为需要革新,所以才需要保护
    一、为什么要保护——文物保护的价值观
    历史价值——最为重要的价值
        建筑是历史的见证,是清晰、真实、生动的历史书
        文化特色是民族的基本属性,文物是民族的财富
    二、古建筑的保护
        最重要的原则和前提——历史性和真实性
        文物建筑保护的历史——诞生晚——《威尼斯宪章》——真实性为第一原则——文物保护理论的建立
    三、欧洲的文物建筑保护与中国的对比
        欧洲并不以法律规范,而是以道德规范。
        中国的缺失:没有专业人才,没有专业职称、没有行业标准和规范
        文物建筑保护不应该向城市扩张屈服
        教育中建立文物建筑保护课程
        全民培养文物建筑保护意识
        文物保护意识的提升是民族文化水平的提升
    四、文物建筑保护的最大敌人——旅游
        旅游本应该是宣传文化,宣传文物建筑保护的工具
        中国当前的情况——追求利益极大化,忽视了保护
    五、文物建筑保护工作
        需要严谨科学的工作精神
    推荐书目:《陈志华文物建筑保护文集》 江西出版社  

    另外,团队还与近期与天津市文史研究馆联合举办了学术研讨会,报道如下:

    本报讯(记者刘静华)由市文史研究馆和市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联合主办的“宫白羽学术讨论会”昨天举行。

    宫白羽(1899年-1966年)是著名武侠小说作家,祖籍山东东阿,生于天津马厂(今属河北省)。1928年来到天津市,长期在报社、电讯社任职。1938年,因在《庸报》连载《十二金钱镖》一举成名。同年他创办正华学校,次年创办正华学校出版部。晚年致力甲骨文和金文研究。1949年后,任天津市文学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市文联委员等。1961年,受聘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罗澍伟、高成鸢、许杏林、李正中及倪斯霆、张元卿、侯福志、王振良等老中青学者在会上发言。宫白羽次子宫以仁等亲属专程来津参会。与会者围绕宫白羽生平和创作进行了广泛探讨。与会者认为,宫白羽的世俗声望虽然主要来自其武侠作品,但他并非只是单纯的武侠小说作家,同时也是一位在金甲古史研究上有着较深造诣的学者,一位驰骋文场建树颇多的报人,一位卓有成绩的出版家和教育工作者。

    宫白羽学术讨论会纪念藏书票和《天津记忆·宫白羽研究专号》同时首发。(《今晚报》4月26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