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拜访李世瑜先生

(2009-03-17 22:26:47)
标签:

文化

天津记忆

李世瑜

谭汝为

方言

社会

宝卷

研讨会

分类: 人生漫步(我思故我在)

                      拜访李世瑜先生

李世瑜先生是享誉国内外的学术大家,堪称津门学界的一代宗师。先生所致力的学术研究,如宝卷、秘密宗教、方言、考古、人类社会,既为绝学,又为显学,可谓门门精专。

第一次见李老,大概是2007年底的一次学术会议上,当时自觉身份相差悬殊,并未敢向前搭言。第二次相见是2008年伪满皇宫和天津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公司联合在利顺德举办的“国际溥仪研讨会”上,本想向前问候数语,然见先生面带困乏,行动缓慢,便不忍打扰。见此情景,我和身边的地方史专家郭凤岐先生低声谈论李老的身体状态,彼此甚为担忧。会议中途,接到金融城方面的电话,邀请参加紧急文物论证会,便起身告辞。会议组织方徐处长相送,我曾建议早些送李老回府为好。徐处频频点头,并言翌日李老还要与风貌公司的同志去滨海游玩。心中稍安。

月前,团队打算给推出一本研究天津方言的小册子,作者为老一辈语言学家、南开大学教授邢公皖先生的公子邢沅。责任编辑振良兄与我商量,应该请谁来写序,我首先想到了谭汝为先生。电话那边振良兄又提出了进一步的设想:是不是向李世瑜先生也求篇序,也算是给《天津记忆》留下一段佳话。

于是,在谭汝为先生的带领下,我与振良兄、邢沅先生一同登门拜访了李老。先生谈笑风生,横征博引,思维敏捷,身体较之去年大为好转。谈话间,谭先生和团队共同提出,要在李老米寿之际举办一次专门的学术研讨会,让先生的学术成就和对天津文化的贡献传播出去,以得到社会普遍的重视和学习。先生连连道谢。

“应该我们感谢您!这个研讨会早就该在天津举办了!”

临别时,我代表天津市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正式聘请先生为常年顾问。我凑到先生耳旁说道:“这回我们给您办会,该是名正言顺了吧?”先生双手合十,欣慰的笑了。

晚上回到家中,难抑心中的激情,拨通了几位天津学界大家的电话,将今日的情况和即将为李老举办研讨会的消息进行了通报,得到大家的一致赞许,并纷纷表示支持。

感谢李世瑜先生,祝老人健康长寿!能为先生做点什么,是我们的荣幸,更是天津文化传承的一件盛事!

 

 

 

                                                                        老穆

                                                                      已丑年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