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天津记忆(城市人文行) |
http://www.cdd.cn/upload/79933/BBA60B43-D191-4C5D-90B6-7F1AC7D4880E.jpg
老穆又要卖关子了,何为双龙会呢?不妨暂且放在一边,我们先来聊聊中国邮驿与邮政的历史。从本质上讲,邮应该是一种功能载体,即传递、传送信息,引申一下也可以理解成具有传递信息功能的机构。《说文解字》中对邮的解释是这样的:“境上行书舍。从邑、垂。”比许慎资格更老一点的孟子还引用了一句他的老前辈孔子的话来论证我的观点:“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圣人就是圣人,除了论证了一下邮的本质外,还告诉了我们早在周朝就有了完备的邮制度了。我们所熟知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那个火其实就是一种更快递的通信工具,也属于邮的范畴,除此外还有以击鼓、鸣箭等等方式的传递信息方式。但这虽然属于邮,却不是我们熟知的邮。我们熟悉的是那种由专人“以邮传命”的邮驿系统和近代的邮政系统,恰恰是孔子所说的那种邮。历史上是先有邮驿,后有邮政的,且邮驿二字合称,那还是清朝的事了。在此之前,邮是机构,驿是工具“置骑也”[《说文解字》],也就是用来传递信息的交通工具。
赶紧把话题扯回来,老穆可不是研究邮的历史的专家,再说下去恐怕就要露怯了。说了半天,邮驿也好邮政也罢,和天津有什么关系了?关系可大了。早在春秋战国时天津就有了传递信息军情的邮道了,当时天津的北部属于燕国,南部先后属于齐国和赵国。而据 刘广生先生的《中国古代邮驿史》考证春秋的邮事业已经是“北通燕蓟,南通楚吴,西抵关中,东达齐鲁”,天津这样一个多国交叉地能没有邮吗?再说了到秦朝时,全国修建的9大驰道中就有两条是经过天津的无终邑的[今蓟县南部]。简短截说,到了元明时期,尤其是天津建卫后,作为首都枢纽的地位更加凸现。天津的水路[通往南方的水路交通]、陆路邮驿的发展突飞猛进,流水河驿、奉新驿、杨青驿、羊村驿、河西驿、渔阳驿[起激光曾经驻守过此地]、公乐驿,便是当时的繁荣的见证。
以上说的邮驿都是为官方传递信息的,而民间的信息如何传递呢?老杜有句诗说得太确切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我们知道现在发现的最早的家书,可能要属秦代两个士兵的家书,一个叫黑夫、一个叫鲸,他们二人托人捎给家人的两封平安信。到了明朝时,在浙江一带才有专门传递民间信件的民信局。尔后在福建又有了专门传递侨民书信的侨批局和民间的信客局、麻乡约等等,甚至保驾护航镖局。天津出现民信局是清乾隆时候的事了,大部分集中在估衣街、老城里一带,其中比较有名的如巨兴杜记、全泰盛、老福兴等。
真正使天津成为全国的龙头地位的不是邮驿,而是身兼投送官民、中外信件的邮政,中国近代邮政的发源地赫然印上了天津卫的字样!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到19世纪60年代,天津被迫开埠后,清王朝开始以天津为中心兴办洋务运动。李鸿章、袁世凯前后任直隶总统,北洋大臣,坐镇天津近半个世纪,手握管辖直隶、山东、辽宁三省洋务,统辖海陆军队,有权接待外国使节,并签订条约的北洋大臣李鸿章,把天津变成了当时中国的第二政府。面对清政府有意搬照西方,兴办中国邮政的势头。当时的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抓住了时机,积极向清王朝献媚,最终得到了李鸿章的支持,得以在天津试办邮政。中国邮政由此开始,双龙开始慢慢聚首!
其实早在1866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就把递送各国使团文件的事宜全权委托给了由英国人赫德控制的海关办理。1866年12月起,天津、北京、上海、镇江等地的海关纷纷设立邮务办事处,起初的递送范围仅限于海关本身的信件和各国使团邮件。从1868年1月7日开始,天津海关邮务办事处开始兼收外侨信函。赫德确实尝到了甜头,开始游说清政府尽早兴办邮政,最终得到了坐镇天津的李鸿章的支持。经总理衙门与李鸿章商议,最后决定以天津为中心,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营口]、上海五处海关试办新式邮政。这一年是1878年,也成了中国邮政的开端,被载入史册。
德璀琳受赫德委托,并得到李鸿章同意,主政天津邮政。1878年3月23日,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在天津发出公告,天津海关书信馆向公众开放,遂开始收寄华洋公众信函,这就是中国邮政的诞生日。从这一天开始,中国老百姓开始有了使用管办邮政的权利。稍后1878年5月1日,德璀琳在天津又签发了中国第一份邮政公告,规定了邮政的收费、运营等相关事宜。命上海、烟台、牛庄、北京根据此公告实行[也可以根据本地情况稍作修改,但必须取得德璀琳同意]。
此后天津海关又先后开始了华洋书信馆、海关拔驷达局,办理邮政。在此期间,中国的第一枚邮票大龙邮票和稍后的小龙邮票相继在天津问世[双龙会],成为了中国邮政的标志。1877年[邮政尚未试办]赫德就开始筹划大龙邮票的绘制,最后把图案定为“蟠龙戏珠”图案。等到邮政开始兴办时[1878年6月15日],德璀琳立刻请上海海关造册处开始按照绘订好的图案印制。7月18日起,上海造测处开始陆续把印制好的大龙邮票送往天津,由天津统一发放给各地,开始发行。1878年7月24日,天津率先在全国发行此邮票。1885年又发行了中国第二枚邮票小龙邮票,1894年又发行了第三枚邮票万寿邮票[为纪念慈禧60寿辰]。
从1866年海关兼办邮政,1878年中国邮政开始,到1896年3月20日经光绪朱批,大清邮政官局正式成立,中国的邮驿时代结束了,邮政时代正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天津大清邮政局于1897年2月2日正式挂牌[就在海关拔驷达局原址],并于2月20日[按照正月十五后才开张的惯例]正式开业,成为大清邮政官局第一家,再次被载入史册。
以天津为中心试办邮政——中国第一家邮政官局天津大清邮政局挂牌营业,浓缩着中国邮政事业早期的发展历史!天津的邮政史成为了中国邮政的发源地、发展史!
好了,我的茶也喝得差不多了,希望您也能看得尽兴。还是那句老话:了解建筑背后的历史,是我们热爱建筑、保护建筑的开始。还等什么,赶快走进我们的城市历史深处去遨游吧!
老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