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9年6月,12岁的黑小子斯蒂芬•马布里正在纽约布鲁克林区茁壮地成长着,他可能没钱走进电影院,并不知道这部有关他家乡的电影正在热映,但我却在片尾依稀看到了他在街头玩篮球的身影。
影片记录了黑人区的一天,种族歧视和酷热的天气掺和在一起,最终演变成了一场骚乱,而第二天,依旧那么热,依旧是那帮人,依旧是那样的生活,原来这只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一天,这样的事情每天都会发生。影片看似沉闷枯燥,却真实地记载了社会底层黑人的生活,你可以嫌他们愚昧、粗俗和暴力,但难道他们会天生如此吗?是谁让他们如此贫困,失去受教育的权利?还不是来自社会的歧视?于是,Radio
Raheem的录音机一直在唱“Fight the
power”,歧视导致暴力,暴力导致更加歧视,导演只好在最后引用了马丁•路德金的话,明明确确地把非暴力主义宣传给每一个观众。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本片平实无华的摄影,特别是最后,冲突、劫掠、放火到骚乱一段,镜头一气呵成,那边火在熊熊地烧着,这边人们在缠斗着,还有人在车顶上欢呼,这样的场面,镜头的调度和演员的发挥都到了极致,让你感觉这就是一场真实的事件,没有丝毫摆拍的痕迹,斯派克•李真不愧为大师!
当苏伟在球场上对马布里狂飙“F**K”的时候,他可能不理解马布里为什么笑了,强烈推荐他看一遍这部电影,他就会明白老马在笑什么了。在布鲁克林区长大的黑孩子,什么恶人没见过,什么脏话没听过,什么架没打过,漂泊多年之后又听到熟悉的乡音,老马好像更应该哭了才对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