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Grant Leboff的《粘性营销》,网络营销要改改思维了

(2012-02-01 09:21:02)
标签:

粘性营销

网络营销

声誉

单子

心智

杂谈

分类: 张有为网商网事

小微企业在做网络品牌时的第一步最难,老板对产品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样样品性都比别人的好,以至于罗列出10~20条的优势特征,但它们无法植入消费者的心智。对于一个单品,消费者心智里能装下的就只有三个品牌,而消费者无法再把三个单品品牌的30~60个优势特征装在脑子里,每个品牌只能装1个优势。

 

网店或官网在做全网推广时,千万不要简单的理解为只要铺天盖地的推广了,就等着消费者或客户下单了。推广不等于有成交有订单,在推广与成交订单之间有一个重要的心理接受过程,小额的单子(几十元)是几小时的心理接受过程,中额的单子(几百元)是几天的过程,大额的单子(几千元)是几个月的过程。

 

正确的提出问题,也是为潜在的客户解答开始搜索时就有的疑问。“淘宝上琳琅满目的祛痘霜是否真的令你满意了?我的同事曾花了5000多元去医院,还是祛除不了令她无限烦恼痘痘。点击这里可以让你了解并解除这种痛苦http://item.taobao.com/item.htm?spm=1101*DVr.1-565lY.3-5aRPtm&id=14304312594&

 

像前面的写作手法,可能会激发消费者了解一下的愿望。她不一定会购买,但她会点开链接看一下,不以销售为导向的客户关怀,会让更多的潜在消费者参与到互动中来,实际上,如果与潜在的消费者长期互动,你们之间建立了某种信任机制的话,她们要消费时就会来找你了。

 

正如很多销售书里写的,“销售就是一场心理战。”只不过现在很多网商把网上生意做成了流量战、转化率战,天天盯着流量,天天研究推广,恨不得天天做4~5折的自杀性聚划算,就是不去研究消费者的心理,不去站着消费者的立场和角度看问题,……处处站在自己对消费者理解的基础上,来理解消费者。

 

很多传统企业的老板为什么看不上网上生意,也是有点道理的。我接触的许多大老板都基本上没有学历,并且老板越大学历越低,但他们的文化水平很高、心理修养很好,他瞟你一眼就知道你的在想什么,并表现出相当的理解和得体。他们看看自己的电商团队光烧钱不来钱,还被教训一顿何为电子商务,他不干了。

 

正在看【英】Grant Leboff的《粘性营销》,看来有些观念又要改改了,网络营销的发展实在太快了。消费者在互联网上的行为模式和心智正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消费者本身可能自己也没有觉察到,但我们必须看到,并在网络推广上作相应调整,把漏斗倒过来使用,不断增加互动用户的基数。

 

在网络营销上,我们都在强调与客户的互动。看了《粘性营销》一书后,突然发现互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什么样的话题才能引起消费者与你一起互动呢?很多时候,道理都懂的,就是不会具体的落地执行,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懂,不等于会做!”现在我也真正领略到了“懂,不等于会做”的境界是那么的无奈。

 

今天看书,看到了一些令我非常兴奋的内容。思来想去,还是想到了博客、社区、播客和微博,形象已经不重要了,而声誉变成第一重要元素了。形象可以是你自己创造出来的,而声誉是因大众的口碑传播而形成的,因此声誉大大超过形象的重要性,博客、社区、播客和微博就是靠有价值的内容来堆积你的声誉的。

 

已经过去的这一天,是让思想用RO系统过滤的一天,先空杯了,再重新输入一些东西,谢谢Grant Leboff!

 

http://www.51openb2b.com

http://shop33455707.taobao.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