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数乘整数”教学小结

(2011-05-27 16:55:42)
标签:

教育

分类: 工作手记

 

昨天到洪梅中心小学去上课了,是跟市青年骨干小组的老师进行的一个同课异构的活动,我俩上的是同一节课。我都没想到,我的课受到这么高的评价,不过,为了这节课,我确实想了很多东西,在第一次试教后也作了部分的调整,所以昨天是上得很顺的。尽管洪梅的学生较为害羞一点,但整个课堂气氛还是很好的,师生间是有一个很好的互动。我相信,我的课,他们一定也上得很开心的,因为他们的眼神和笑容就告诉了我答案。

再说回这节课吧,整节课我没有全按课本来走,而是对于倒题都有了自己的处理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入部分。

教材创设了一个“买风筝”的情景来引入小数乘整数的学习。其实这种设计我也备了一课,而且整个流程也很顺,因为现在的教材一般都是通过这种带有解决问题性质的生活情境来带出计算问题的解决。但是,我在想,不按这个套路来引出新知识,可以有什么别的办法吗?然后我就设计了一个根据对课题的理解来编算式的引入。学生所编的算式除了可以作为例题的素材,还可以作为后面练习的素材。而例题又丰富了我练习的素材。

2、例一的处理。

例一我没有用到课本的例题,而是选用了学生所编的题目。他们所编的题目五花八门,所以老师要有选择性的采用,但是这一点也不会影响到后面的小数乘法的学习。课本上的例一主要是通过学生熟悉的元、角、分这些计量单位,利用它们之间的十进关系,帮助学生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这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运用已有的旧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的能力。在试教时,我发现,有更多的学生是直接列竖式来计算,而并不一定通过单位的帮忙,但究其算理,他们是较为模糊的。于是,我修改了教案,把本来在例二中出现的计算方法,提到例1中来,作为例一的一种方法来进行小结。这样子,我觉得更方便学生对例1的所有的解决方法进行一个对比,从而体会到: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先把它看作整数乘整数来计算较为简单,最后看因数扩大了几倍,就把积缩小到相应的倍数,从而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3、重视对比和小结。

例一中各种方法的对比、例2与例1的对比、小数乘一位整数与小数乘两位整数的对比、以及小数所放的位置不同的对比。整节课我很注意运用对比来加强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的理解,这个理解我希望是灵活的、较全面的。

整节课,我也注意做好小结这个工作,不管是例题中方法的总结,还是练习中出现的一些方法的归纳。现在,教材中没有具体的计算法则的出现了,所以我觉得教师的小结和归纳就呈得更重要了。

4、练习的设计。

练习的设计是我较为花心思的,我不要沉闷、我要形式多样,我要有层次的,既要有基础性又要有挑战性的。所以在设计课的过程中,我一直都在对练习进行调整和充实,最后定稿时是较为满意的,但也在担心,因为练习的量会有点大,有6道大题,我会担心时间不够。昨天也证明了我的担心是对的,最后的两道题我都没法让它出来。虽然不会影响到整个的教学过程,但毕竟设计了的东西却没有实施到,所以,还是会觉得遗憾。

整节课从教学效果来看,是很不错的,学生也掌握得很不错。所以评课老师的评价是很高的,同时他们也给我的课提出了一两条建议,特别是练习部分,我不知道该舍掉哪一部分,但全要毕竟时间会不够,所以他们也给我分析了哪一部分可以省去。尽管会不舍得,但下次上,一定要有所取舍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