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手足情深——《所寓堂后月季再生与远同赋》《次韵子由月季花再生》

标签:
月季花次韵子由月季花再生所寓堂后月季再生苏东坡苏辙 |
分类: 历史 |
http://s10/mw690/001oY2JNgy6SojChu8pf9&690
月季花虽是低矮灌木,但根系粗壮、发达,生命力顽强,受到了苏轼、苏辙兄弟的赞美。苏氏兄弟被贬谪流放期间,曾有咏月季诗互相唱和,以月季不畏艰难、昂扬向上的精神互相鼓励。
在苏辙的住所后面,有一丛月季的枝干被人砍掉,但被秋雨一淋,又顽强地长出新芽,虽说秋风已经凛冽,但仍长得颇为茂盛。苏辙写道:
所寓堂后月季再生与远同赋
客背有芳藂,开花不遗月。
何人纵寻斧,害意肯留枿。
偶乘秋雨滋,冒土见微茁。
猗猗抽条颖,颇欲傲寒冽。
势穷虽云病,根大未容拔。
我行天涯远,幸此城南茇。
小堂劣容卧,幽阁粗可蹑。
中无一寻空,外有四邻市。
窥墙数柚实,隔屋看椰叶。
葱蒨独兹苗,愍愍待其活。
及春见开敷,三嗅何忍折。
表现出月季的萌枝力强、耐修剪、非常旺盛的生命力和敢于与恶劣环境搏斗的顽强精神,以及惜花之情。来年春天,这丛月季竟然开了花,给身在贬谪中的苏辙送来了一些慰藉。
苏轼收到弟弟的诗后,回了一首:
次韵子由月季花再生
幽芳本长春,暂瘁如蚀月。
且当付造物,未易料枯枿。
也知宿根深,便作紫笋茁。
乘时出婉娩,为我暖栗冽。
先生蚤贵重,庙论推英拔。
如今城东瓜,不记召南茇。
陋居有远寄,小圃无阔蹑。
还为久处计,坐待行年匝。(子由明年六十。)
腊果缀梅枝,春杯浮竹叶。
谁言一萌动,已觉万木活。
聊将玉蕊新,(世谓此玫瑰花。)插向纶巾折。
苏轼借月季花传达出昂扬向上的乐观精神。
俗语云,人无千日好,花无四季红。但月季花就与众不同,它不仅好看,而且花期超长,几乎每个月都可以开花,因此深受大众喜爱。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月季,绝大多数是1867年之后利用中国的月季、法国的玫瑰及其他国家的蔷薇,经反复杂交以后育成的一个观赏群类,国际上称之为“现代月季”,而1867年以前的月季则称之为“古老月季”。
“现代月季”和原产于我国的“古老月季”,在品种和含义上都有所不同。“现代月季”是一个大家族,全世界已栽培出2万多个品种,比“古老月季”的品种多出不知多少倍。而自中国的月季传入欧洲后,欧洲逐渐形成了与中国完全不同的月季文化。随着上个世纪“现代月季”重返故乡,欧洲的月季文化对中国人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至于现在很多人只知道月季代表圣洁、和平与爱情,而不了解“古老月季”的文化内涵。从而导致在解读中国古代以月季为题材的艺术品时,往往产生误解。
月季在中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2000多年前的汉武帝时代。不过,在宋代以前,尚未出现“月季”之名,月季花的艺术形象,在宋代以前也极少出现,仅见于唐代绢画《引路菩萨图》中。月季是蔷薇属植物,虽然宋代之前以“蔷薇”为题的诗歌有可能是写月季,但严格来说,中国的月季文化,是在宋代才形成。宋代的诗词、绘画、丝织品等,都出现了月季,其文化内涵已经很明确了。
“月季”之名,最早出现在北宋人宋祈的《益部方物略记》:“花亘四时,月一披秀,寒暑不改,似固常守。右月季花,此花即东方所谓四季花者,翠蔓红花。蜀少霜雪,此花得终岁,十二月辄一开。”“花亘四时”,是说一年四季均能开花,“月一披秀”,是说每月都能开花,月季花很有可能因此而得名。而在当时的东部地区,则称这种花为“四季花”。月季花的这种特性,自然深受文人墨客的青睐,他们不仅描写月季的特性和形态,还提炼出月季独特的文化内涵。
苏轼有《月季》诗曰:
花开花落无间断,春来春去不相关。
牡丹最贵惟春晩,芍药虽繁只夏初。
唯有此花开不厌,一年长占四时春。
牡丹号称“花王”,芍药为“花相”,在百花中的地位本来高不可攀。但苏轼此诗别出心裁,称牡丹虽雍容华贵,但晩春才开,芍药虽繁花似锦,但初夏才开,只有月季四时常开,能与牡丹、芍药拼时间,从而赋予了月季藐视群芳的资本。
宋人韩琦则拿月季与牡丹、菊花相比较,赋诗曰:
牡丹殊绝委春风,露菊萧疏怨晚丛。
何似此花荣艳足,四时常放深浅红。
与苏轼的月季诗异曲同工。
宋人杨万里又出新意,用桃、李、梅来衬托月季,其《腊前月季》诗曰: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一尖已剥胭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
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霜雪中。
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季冬。
不仅写出了月季的花期、花色,花香、花形,还写出了月季敢与梅花一起“斗霜雪”的精神,可谓咏月季的千古绝唱。
宋代文人对月季的赞美,使月季有了“月月红”“长春花”“斗雪”“胜春”等富有文化内涵的雅号。另外,月季还有一个外号叫“瘦客”,清初李渔在《闲情偶记》解释道:“所苦者树不能高,故此花一名‘瘦客’。”李渔还根据月季四季能开的特性,又增一名,叫“断续花”,理由是:“花之断而能续,续而复能断者,只有此种。因其所开不繁,留为可继,故能绵邈若此。其余一切之不能续者,非不能续,正以其不能断耳。”李渔新增的名称,不仅有新意,亦颇有哲理。
文人赋予了月季种种文化内涵,艺术家则刻意将这种内涵表现出来。宋人的月季画留存至今的虽不多,但从屈指可数的作品中,亦可见其意蕴。宋代著名花鸟画家赵昌有一幅《岁朝图》,其中就有月季花。《岁朝图》是我国传统的绘画题材,通常以静物画的面貌出现,通过画中物品的名称谐音、吉祥寓意或历史典故来表现美好的新年祝福。赵昌这幅画,是现存最早的《岁朝图》,此图描绘了山茶、梅花、杏花、水仙、月季五种花卉环绕园中一奇石迎春怒放的情景,色彩浓艳,富丽堂皇而又纯雅高古。画中的月季花,显然是象征四季如春,风调雨顺。宋人沈铨的《松鹤图》,也出现了月季的倩影,松和鹤的组合,象征延年益寿。图中出现月季花,也应以“长春花”视之。
在古代的绘画及陶瓷、丝织品等纹饰中,常见月季花与其他花鸟的组合,如月季与牡丹、月季与竹、月季与白头鸟等。月季与牡丹的组合寓意“富贵长春”;月季与白头鸟的组合寓意“长春白头”;花瓶上插着月季花,代表“四季平安”;月季与“万寿”二字组成的图案,代表“万寿长春”;月季与竹,则象征“节节长春”。
表现月季生命力顽强的作品也有不少,如清代画家居廉的《月季图》,描绘了一株生长在岩石缝中的月季,不论环境如何恶劣,依然枝繁叶茂,花开朵朵。如果想认识中国“古老月季”的真面目,也可以在古代写实花鸟画中找到“标本”。据宋人邓椿《画继》记载,宋代一少年画家曾画一斜枝月季花,十分逼真,连宋徽宗也赞叹不已,可惜此画没有流传下来。明代画家周之冕曾绘《百花图卷》及《花卉图卷》,其中绘有多株月季,颜色有紫红、粉红、黄、白等。擅长画人物的明代画家陈洪绶的工笔花鸟画也极精细,他画的月季,有红白两种,瓣极少,深杯状,与现代的茶香月季类似。清代的恽寿平、钱维城、邹一桂等人的月季作品,也比较写实。
http://images.dayoo.com/guangzhou/201712/26/cf80daf9-9f30-41db-a351-0b80b09e0265.jpg
清居廉《月季图》
历代咏月季花诗词选
奉和李舍人昆季咏玫瑰花寄赠徐郎中
【唐】卢纶
蝶散摇轻露,莺衔入夕阳。
雨朝胜濯锦,风夜剧焚香。
丽日千层艳,孤霞一片光。
司直巡官司无绪移到玫瑰花
【唐】徐夤
芳菲移自越一台,最以蔷薇好并栽。
稼艳尽怜胜彩绘,嘉名谁赠作玫瑰。
春成锦绣吹折同,天染琼瑶日照开。
为报朱衣早邀客,莫教零落委苍苔。
玫瑰
【唐】唐彦谦
麝炷腾清燎,鲛纱覆绿蒙。
宫妆临晓日,锦段落东风。
无力春烟里,多愁暮雨中。
不知何事意,深浅两般红。
月季
【宋】张耒
月季只应天上物,四时荣谢色常同。
可伶摇落西风里,又放寒枝数点红。
朝中措(月季)
【宋】赵师侠
开随律琯度芳辰。鲜艳见天真。
不比浮花浪蕊,天教月月常新。
蔷薇颜色,玫瑰态度,宝相精神。
休数岁时月季,仙家栏槛长春。
http://s3/mw690/001oY2JNgy6Sojz6KZ422&690
春花
【宋】徐积长
谁言造物无偏处,独遣春光住此中。
叶里深藏云外碧,枝头长借日边红。
曾陪桃李开时雨,仍伴梧桐落后风。
费尽主人歌与酒,不教闲却买花翁。
http://s8/mw690/001oY2JNgy6SeJbslEzd7&690
长春(月季)花
【宋】朱淑贞
一枝才谢一枝妍,自是春之不与闻。
纵使牡丹称艳艳,到头荣悴片时间。
http://s16/mw690/001oY2JNgy6SeJdEGPt8f&690
浣溪纱·玫瑰花
【清】赵怀玉
作肌肤麝作胎,徘徊花下几徘徊,满城丝雨近黄梅。
色欲泥人还滴露,香如泛酒莫辞杯,佳人笑插鬓云堆。
http://s1/mw690/001oY2JNgy6SeJdOlxu90&690
月季花
【清】孙星衍
已共寒梅留晚节,也随桃李斗浓葩。
才人相见都相赏,天下风流是此花。
https://ss2.meipian.me/users/11894238/1f4cc3cb48e7468fa3136bc6d74f6546.jpg-mobile
丛花·咏玫瑰花
【清】董元恺
玉人晓起惜春残,花事正阑珊。卖花声送妆台畔,开篮处,艳紫浓殷。万朵氤氲,一枝芳郁,和露捻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