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手足情深——陈杭唱和:《次韵子由柳湖感物》

标签:
次韵子由柳湖感物柳湖感物陈杭唱和手足情深苏东坡 |
分类: 历史 |
苏辙兄弟的陈杭唱和诗的数量并不亚于岐梁唱和诗。这些诗除了抒发弟兄思念之情外,也表现了他们对新法的不满。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在苏轼赴杭以前,苏辙写有一首《柳湖感物》,通过柳松对比,对变法派人物进行尖锐的讽刺。
柳湖感物
柳湖万柳作云屯,种时乱插不须根。
根如卧蛇身合抱,仰视不见蜩蝉喧。
开花三月乱飞雪,过墙度水无复还。
穷高极远风力尽,弃坠泥土颜色昏。
偶然直堕湖中水,化为浮萍轻且繁。
随波上下去无定,物性不改天使然。
南山老松长百尺,根入石底蛟龙蟠。
秋深叶上露如雨,倾流入土明珠圆。
乘春发生叶短短,根大如指长而坚。
神农尝药最上品,气力直压钟乳温。
物生禀受久已异,世俗何始分愚贤。
〈尝见野人言,柳花入水为浮萍,松上露堕地为仙茅,阴干,服之益人。古言云:“十斤钟乳,不如一斤仙茅。”〉
在苏辙的笔下,柳树根柢甚浅而枝叶徒茂:“柳湖万柳作云屯,种时乱插不须根。根如卧蛇身合抱,仰视不见蜩蝉喧”;柳花的穷高极远更像那些趋炎附势之徒:“开花三月乱飞雪,过墙渡水无复还。穷高极远风力尽,弃坠泥土颜色昏”;柳花坠入水中化为浮萍也不改其随波逐流的本性:“偶然直坠湖水中,化为浮萍轻且繁。随波上下去无定,物性不改天使然。”与“南山老松长百尺,根入石底蛟龙蟠”相比,柳的物性更加可憎。
《次韵子由柳湖感物》
苏轼《次韵子由柳湖感物》不仅倾注了作者对柳湖(今龙湖)的爱慕之情,而且从阴晴、朝夕、风雪、四季等角度,描绘、勾勒了柳湖的自然美景。
忆昔子美在东屯,数间茅屋苍山根。
嘲吟草木调蛮獠,欲与猿鸟争啾喧。
子今憔悴众所弃,驱马独出无往还。
惟有柳湖万株柳,清阴与子共朝昏。
胡为讥评不少借,生意凌挫难为繁。
柳虽无言不解愠,世俗乍见应怃然。
娇姿共爱春濯濯,岂问空腹修蛇蟠。
朝看浓翠傲炎赫,夜爱疏影摇清圆。
风翻雪阵春絮乱,蠹响啄木秋声坚。
四时盛衰各有态,摇落凄怆惊寒温。
南山孤松积雪底,抱冻不死谁复贤。
子美:杜甫(712年—770年)字。
蛮獠:古时泛指我国东南沿海的少数民族,有蔑称之意。
啾喧(ji xun):意思是“喧嚣”。
苏轼的次韵诗说:“子今憔悴众所弃,驱马独出无往还。惟有柳湖万株柳,清阴与子共朝昏。胡为讥评不少借,生意凌挫难为繁。柳虽无言不解愠,民俗乍见应怃然。”柳既不解愠而关世俗何事?世俗为之怃然,正说明这里对柳的“讥评”正是对世俗的“讥评”。苏轼接着说,世人是只知爱柳而不会爱松的,因为柳树“四时盛衰各有态”,而“南山孤松积雪底,抱冻不死谁复贤!”
http://p0.so.qhimgs1.com/t01cc81ccb1d317e2b4.jpg
在《次韵子由柳湖感物》中,苏轼借柳树朝、晚及四季盛衰的不同,“南山孤松”“抱冻不死”来勉励弟弟刻苦自励,做贤明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