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宣传资料

(2009-09-26 15:40:10)
标签:

教育

杂谈

分类: 学术论著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宣传资料

 

北京市级二等奖:“区域分析与规划系列教材编写与课程建设”

完成人:吴殿廷,宋金平,苏筠,葛岳静,王静爱

 

1.成果简介

“区域分析与规划”作为全国地理教学委员会推荐的主干课程,该成果是“区域地理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之一,也是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在国家理科基地“地理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及校级教改立项“区域分析与规划”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基础上,实践形成的成果。

(1) 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取得一组理论研究成果

通过认真研究区域地理、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的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教育教学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上取得进展,撰写和发表了10余篇教育教学研究文章。

2)组编系列教材,初步构建了本硕博层次化的“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体系

依据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等,构建层次化课程体系。1997年开设本科生专业基础课“区域分析与规划”,侧重于区域分析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同年开设硕士生课程“区域分析与规划研究”,侧重于区域规划方法和实践训练,并已成为学校精品课程;2004年开设博士生课程“区域发展研究”,侧重于区域发展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战略制定实践。自2002年以来,主编出版了3部课程教材(分别为国家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研究工作办公室推荐教材)。

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优化了三个空间尺度(世界-中国-乡土)区域分析教学方法

注重对学生兴趣、批判精神的培养,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等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研究性学习,不断创新和优化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区域分析与规划”方法论课程的三门区域地理实践实证课程,根据其空间尺度的差异,分别采用不同的实践环节优化教学:“世界地理”课程设计一系列“各大洲讲演”、模拟区域经济合作论坛;“中国地理”采用了CAI、学术报告、实习(从太空看中国、从视频看中国等)多教学环节;“乡土地理”采用立项申报制来组织“从实地看北京”的实践活动。

4)聚焦学生创新能力,学生的区域综合分析素质培养见成效

重视教学科研结合,教师承担了十余项区域规划课题,并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开展学术研究。近6年来,百余名研究生接受了科研训练,师生合作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并指导本科生主持完成了28项科研课题(院、校立项),发表学术论文27篇;指导本科生的项目设计,获得了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一等奖(2006年)、全国大学生第五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铜奖。

 

 

2.创新点

1)纵向延伸:构建了从本科到硕士、博士递进式教学体系

在国内最先提出“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的内容框架,从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教学手段、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构建了分级-递进式教学体系。课程及教材具有系统性,整套教材的编著强调两个特点:一是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剖析区域运动规律,理论新颖,内容逻辑性强;二是注重分析方法,使学生经过课程训练,基本具备区域分析和规划的实践能力。同时,各级教材特色鲜明,编著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方法有明确的衔接、提升关系。

2)横向扩展:实现了多课程交叉融合,共塑学生区域分析能力

相关课程(包括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等)交叉融合,注重培养学生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区域分析综合能力,克服了传统区域地理中以零散的描述为主、缺乏系统的内容体系和分析方法的弱点,促进了北京师范大学区域地理课程体系的整体建设。

 

3.应用情况

1)出版了系列国家级高质量的教材,并得到很多学校的应用

《区域分析与规划》出版后5次重印,总发行量超过2万册;并于2007年被确定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008年已出版)。《区域经济学》出版后5次重印,被武汉大学、西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多所院校作为教材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指定参考书;2007年该书被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区域分析与规划高级教程》是国内第一部、也是目前唯一的一部研究生同类课程教材,得到很多院校的使用。

2)主持完成多项大型区域规划项目,提高了区域地理的社会服务价值

各有关教师主持完成了辽宁省国土规划(总体规划)、东北振兴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北京市山区十一五规划、大连市新农村建设规划等十余项大型项目。

3)建设精品课程,积极开展交流,辐射-受益面较大

重视网络课程的建设,借助校园网和学院网站有效传播,增大辐射面;每年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学生科研项目、学生撰写和发表的论文等,接近全院的1/3,学生受益面广。并积极到兄弟院校开展交流,为其培训青年骨干教师近10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