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承德教育有点乱之二

(2012-07-02 17:02:04)
标签:

杂谈

我市今年高考上线率再创新高

  本报讯(记者成玉)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成绩日前揭晓,我市在考生总数有较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各项指标继续攀升,主要指标亮点突出,呈现出全面上升、协调发展的可喜局面。

  今年,我市普通高考全部考生共18459人。高考成绩一本、二本、三本以上上线人数分别达2432、4557、12063人,比2011年分别增加612、904、988人,一本、二本、三本以上上线率分别达到13.18%、24.69%、65.35%,分别比2011年提高3.64、5.55、7.32个百分点,比2008年提高5.78、9.67、24.33个百分点。

  据教育部门介绍,从2008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以来,我市高考质量呈现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高中教育发展步入了持续发展的轨道。取得令人振奋的好成绩,主要得益于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普通高中学校始终坚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目标,全面落实“指导有力、管理有方、教学有效”的根本要求,深化改革,优化管理,创新方法,均衡发展,全面提高,形成了积极的工作导向和强大的工作合力。

  政府高度重视,保障更加到位。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工作历来高度重视,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破解发展中的难题,科学决策,指挥得力,保障到位。部门把握规律,指导更加有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准确把握高中教育发展规律,在“指导有力”上下功夫,把方向、定制度,抓督导、促落实,先后制定了教育教学改革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作为高中教育发展的核心,将工作重心、主要精力、主要力量用在教育质量的提高上,形成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工作导向和强大合力。学校改革创新,管理更加有方。各级各类学校坚持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在“管理有方”上做文章,创新管理模式,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扁平化”管理,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教师敬业奉献,教学更加有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在“教学有效”上用心思,注重师德建设,培训教育技能,拓宽教师培训渠道,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质。社会关心支持,环境更加优化。全社会形成了关心教育、支持教育、重视教育、崇尚教育的良好氛围,教育环境更加优化。

让所有的愿景不再遥远

——承德二中教育巡礼
http://www.cddaily.com.cn/site1/cdrb/res/1/20120620/84371340144679430.jpg
承德二中校长胡志鹏与来访的英国邦帝兰德高中校长会面
http://www.cddaily.com.cn/site1/cdrb/res/1/20120620/29971340144679430.jpg
高二七班在成人门前合影留念
http://www.cddaily.com.cn/site1/cdrb/res/1/20120620/31631340144679446.jpg
http://www.cddaily.com.cn/site1/cdrb/res/1/20120620/33701340144679446.jpg
高三年级全体教师放声高歌

  

  

  桃李街,承德市的老牌教育基地。这里名校聚集,底蕴丰厚。在桃李街南口,我市老城区惟一的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承德二中就坐落于此。

  走进外表朴素的校门,一个绿化、净化、美化的校园人文环境展现在眼前。你会被她的与众不同所吸引——无论是在校门还是在每栋教学楼门口,都会有穿着统一服装的学生为你引领,校园里随处可见三三两两忙碌的学生。这,就是承德二中在学生中开展的“校园实践日”活动。

  两年前,承德二中从避暑山庄的城墙边匆匆搬迁到了这里,那时的一片荒芜早已被如今的整洁环境所取代。校园中几十块绿地,都已被各个班级认领。属于学生自己的草坪、花卉、警示牌,微雨过后,一片生机勃勃。

  “二中恢复初中班招生了!”消息不胫而走,让很多家长眼前一亮。从头一年的等待观望到第二年的纷至沓来,原本200多名的招生名额却吸引了1100名孩子报名。“二中绝对不会耽误您的孩子,二中是绝对可以信任的学校”,校长胡志鹏的话更是充满着自信。

  毋庸置疑,在高中优秀学苗的选拔上,二中是处于劣势的。夹缝中求生存,当同级别学校中考530分以上学生有几百人的时候,留给这里的只有区区几十人。然而,承德二中高考上线人数却总能与其他校不相上下。二本以上上线人数始终位列全市12所省级示范性高中的第一梯队,有的年份上线人数甚至占到了市区的“半壁江山”。

  一些在别人眼中的中等生甚至是差生,经过3年培养调教却迸发出惊人的学习能量,“一跃跳龙门”。这“低收入、高产出”的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穆青同学,517分的中考成绩,让这个小姑娘全市排名落在1800名以外。然而,当她走出二中时,却摘得2011年承德市文科状元的桂冠。这其中的故事又究竟有哪些呢?

  李爽中考492分,高考591分,提高99分。马钰莹中考483分,高考601分,提高118分。刘伟中考460分,高考581分,提高121分。李继苹中考515分,高考606分,提高91分。张莹中考517分,高考631分,提高114分。刘松源中考492分,高考597分,提高105分。张凯中考500分,高考610分,提高110分。刘永久中考493分,高考596分,提高103分。张泽方中考496分,高考597分,提高101分。刘孝东中考489分,高考590分,提高101分。李想中考485分,高考585分,提高100分。石宝良中考513分,高考611分,提高98分。于欢中考493分,高考591分,提高98分。彭伟伦中考496分,高考589分,提高93分。贾建强中考521分,高考626分,提高105分。王天伟中考488分,高考578分,提高90分…

  何飞,201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一位“牵着病母手,走过十年求学路”的承德男孩,其感人事迹被媒体广为宣传,从承德二中希望班走出来的他,为何总是念念不忘母校的培育之恩呢?

  一位学生家长感慨地说:“当时在孩子选择高中时,自己曾经犹豫过,现在看到孩子身上每天的进步和变化,让我感到放心,在二中读高中是我们明智的选择”。这番肺腑之言又源于何处呢?

  带着诸多的疑问,笔者走进这片希望的田野,试图解读出这其中的一些秘密,给关注二中、关注承德教育的人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变则兴

  不变则衰

  

  最好的教育,一定是让受教育者乐于接受并积极参与的教育。承德二中深谙此理。

  2011年初冬时节,“221高效课堂模式”如一阵春风悄然来到这里。教师讲解时间不多于2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不低于20分钟,课堂检测10分钟,就是“221高效课堂”的基本含义。 

  于是课堂上老师不再是“演员”,而是导演着学生的思考和展示。没有了老师的口若悬河,没有了老师的奋笔疾书,有的是学生的合作探究,是小组间的激烈争论,演绎的是智慧的交锋,闪烁的是思想的火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结果是,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

  在高一的一节语文课上,一个学生在形容老师的眉毛很细时,写下“淡得像没有长出来一样”,老师回报她的是一张开心的笑脸。一个学生在描述春天时,写下了“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老师给他们小组加上2分。

  越来越多的老师感受到了高效课堂那教学相长、其乐融融的魅力,涌现出许多“领头雁”、“排头兵”,马静、孟颖、杨广侠、白冬蕾……就是他们其中的代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陆游的一句诗,高二6班的刘帅同学却把它改成了“被动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自行。”他道出了许多同学的心声。

  家长座谈会上,一位家长说:“没想到我的孩子也能当老师,为同学们讲解知识,真是太棒了!”另一个家长则表示:“实行这种创新课堂后,我的孩子口才、胆量都有明显的进步,让我很感动。”

  二中课堂改革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让优等生拔尖,中档生上档次,后进生有进步。教师把学习目标设计成A、B版学案交给学生,体现教学的层次性。在练习设计上“保底不封顶”,既有必做题,又有选做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参与中有成就感。

  周四下午的集体备课,课堂的百分工程,校内公开课,学生纠错本,教师的辅导卡,月考制度、随机听课制度……种种举措,看似普通,实则有效,真正是“化腐朽为神奇”。穷则思变,将以往的“低效”变为“高效”,将过去的“无效”变为“有效”。

  走过春天,山花如此烂漫。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羽翼渐丰,相信在未来的收获季节里,承德二中一定会迎来那“一飞冲天”的辉煌时刻!

  

  即使是暂时成绩落后的学生

  心也都是渴望向上的

  

  “我们以青春的名义承诺:自觉自愿参加校园实践,努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尊敬师长,平等待人;杜绝浪费,爱护环境;远离恶习,创建和谐;勇于担当,爱我校园。用感恩回报老师,用宽容感召同学,用行动美化环境,用真诚服务校园,用文明创造美好。”

  ——“校园实践日”誓词

  每天早晨的7点30分,当阳光洒满宁静的校园,在二中行政楼前的广场上,都会有一个班级的同学穿上统一的服装举手宣誓,这就是我们曾经提到的“校园实践日”活动。

  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角,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创造宽松、和谐、开放的新时空,就是开展这一活动的初衷。漫步校园,你会发现这里环境干净整洁,人与人之间彬彬有礼,宿舍、餐厅井然有序。

  有人说,学校教育成功的标志之一,就是要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几件事。也许在二中,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就是学生最难忘的事情之一。每到班会的时候,各班都精心组织,各显其能。各班的主题班会公开课,全部是学生担当主角,主题内容可谓花样繁多,精彩纷呈。

  最简单的教育方式是说教,而学生最反感的、效果最差的教育方式恰好就是说教。当你看到班会上很多同学讲到父母为自己的付出而痛哭流涕时,你就会明白即使是后进生,心也是渴望上进的。他们当中蕴藏着无限的活力,就是看我们如何去引导。喜欢上网的同学发现,二中贴吧里赞扬学校、称赞老师的话多了,因为学生对学校的严格要求理解了,他们变得懂事了。

  一位旁听了班会的学生家长感慨地说:“如果孩子每天都这么懂事,这么懂道理多好呀!”是的,一次班会不能解决长久的问题,但试想一下,如果每周都有一次这样的教育,让孩子“天天懂事”的目标是不难实现的。因为成长是从学会改变开始,所有的人都是由普通到卓越。

  镜头一:

  “在此正式成人之际,我以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名义面对国旗庄严宣誓:无愧国家培育,不负长辈厚望。以我壮志激情创造崭新未来,以我火红青春建设锦绣中华”。

  今年5月18日,承德二中18岁成人仪式暨“积善承德”主题活动誓师大会在学校操场举行,高二年级全体18岁青年面对国旗,紧握右拳,立下了铿锵的誓言。1000多名家长和孩子们一起见证了这个庄严时刻。

  ——这是一个围绕成人、责任、感恩、奉献为主题的成人礼,让许多孩子和家长真情流露。孩子和父母相拥而泣,透过满脸泪水,不知学生是感恩、是自责还是决心?但家长的泪水代表的一定是欣慰和幸福。

  镜头二:

  “别情依依实难舍,雄心勃勃更高飞”。6月9日上午,1000多名高三毕业生与母校、与朝夕相伴三年的师长依依惜别。毕业典礼,为青春飞扬的同学们上了中学时代的“最后一课”,也为全校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感恩课。

  ——每个人都会在内心深处珍藏着一份美好,它会让生命之旅变得温馨。承德二中,收藏着莘莘学子们关于青春的所有美好记忆!

  镜头三:

  “各位家长,您和学校老师看问题的角度可能不一样,但是我们盼望学生成才的心情是一致的……为了您家庭的希望,请让我们携起手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进步”。这封情深意切的信笺发自承德二中,寄到了每位家长的手中。这封由校长亲自起草的信件,向家长们详细汇报了学校的发展以及对学生的管理和要求,恳请家长和学校配合,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共同寻找学生教育的最佳着力点和切入点。

  ——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只有开创出立体教育体系,校园才会成为学生的“第二家庭”和成长的乐园。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德育的最高境界就是“细雨润无声”。“让每一个成员亲如家人,让每一个学生朝气蓬勃”,这是承德二中孜孜以求的目标。通过开展各种德育教育活动,让学生在爱中学会感恩,学会做人,为终身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误了一个孩子

  就误了一个家庭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在二中,每个月份都要评选出一位“感动二中”的月度人物。《用爱心给学生一个温暖的方向》、《为学生筑起一道挡风的墙》、《让班级成为一个温馨的家园》、《用满腔的热忱点染每一天》、《让爱的天平始终倾向学生》。这每一个温馨题目背后,都一定有位辛勤园丁的身影!他们感动了二中、感动了你我,在教书育人的舞台上扮演着生动而精彩的角色。

  学校的发展关键靠一支“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教师队伍。承德二中的专任教师100%达到本科学历,30多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现有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110多人,其中不乏在国家级、省级教学评优大赛中的获奖者。名师多、素质高,成为二中教师队伍的一大亮点。

  走在校园中,你会发现师生之间有一种默契,一份和谐。涓涓细流,润物无声的背后就是老师付出的辛勤汗水和无私的爱。

  有一名老师的母亲因病成为“植物人”躺在病床上,此时作为母亲惟一的女儿,她多想时刻陪伴在亲人的身边,可她看看母亲,又想想教室里的那几十双眼睛,她把泪水咽下,教室里又出现了她忙碌的身影;有一名老师的老父亲去世,她忍住痛苦,一节课都没有耽误,只把悲伤留给了自己……

  她们就是承德二中的“最美教师”!因为她们深深地知道,误了一个孩子,就误了一个家庭啊!

  也许这些都是最平凡的故事,平凡到被人们忽略掉。但学生就是在这种平凡中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而这些平凡的老师正如璀璨的星光,照亮了学子们的前程……

  对成绩较差的学生,“不抛弃,不放弃。”成为二中老师的一种自觉和习惯。这里的老师对有偿家教似乎“毫无兴趣”,他们总是专注在每天50分钟的课堂上,是淡泊亦是执著。一个学生掉队,在班里占不了多大比例,在学校更微乎其微,但对一个家庭,他就是百分之百。这种公平教育的氛围给了二中学子以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他们成为“优秀”的可能达到了最大化。

  时间回到2月27日,高三毕业班——全校的前沿阵地上。高考百日誓师大会正在举行,高三16班的焦红旭代表全体考生发言:“感谢二中育我成才,感谢老师助我成长,今天我为二中而自豪,明天二中因我而骄傲。”她的发言掷地有声。

  

  外语特色

  不再是奢侈品

  

  2012年2月20日上午,美国南加州最优秀高中之一的费尔蒙特中学代表团来访承德二中,就合作办学一事与校长胡志鹏进行了交流。这也是继英国邦帝兰德高中之后,承德二中建立的另一所国外友好校。2010年,二中在英国邦帝兰德高中开办“孔子课堂”,并依托优势不断加强与国外合作学校友好往来,推动学校外语特色的品牌建设。

  作为我市惟一的教育部AFS项目学校,这几年承德二中的对外交流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从2010年9月开始,英语教师刘俊芹和韩颖先后到英国邦帝兰德高中任汉语助教。二中还先后送出多名学生赴国外学习交流。今年9月又将有2名学生到欧洲和南美交流学习。1998年至今,承德二中共聘请了20名外籍教师,主要来自美、英、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

  培养具有中国胸怀、国际视野的学生,为外语专门人才铺路,为国内外一流大学输送高素质的生源。这就是二中彰显外语特色的宗旨。具体的几种发展方向是:参加普通高考;通过参加雅思、托福等考试,考取国外大学;参加高中国际文凭考试,直接申请国外大学;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渠道,进行国外大学预科培训,进入国外大学。通过自主招生、保送等方式进入国内知名大学。

  为学生提供外语特色的“精英教育”,让学生拥有跨入国际一流高中或大学的机会。去年学校招收了12个初高中“英语希望班”,全部采取小班教学、外教授课模式,加强口语教学,让学生接受纯正的语言教育。

  这几年,承德二中的外语教学水平显著提高,学生外语综合素质不断增强。在各级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二中共有146名学生获奖,其中获全国特等奖3人,全国一等奖12人。外语高考平均分一直稳定在110分左右。

  当外语特色不再是奢侈品,就为学校培养具有外语特长的复合型、国际型预备英才提供了平台,也为承德争创国际旅游城市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弯道超越

  成为可能

  

  弯道超越,原是赛车场上的术语,是指车手利用弯道超越对手。弯道是每个车手都必须面对的,相对于直道而言,弯道上困难大、变数多。然而却是摆脱困境的绝好机遇。有困难才愈加凸显超越自我的勇气和价值。

  了解承德二中过去和现在的人,无不为她逐年攀升的社会认可度、学生信任度而欣慰,为她近年来焕发出的崭新魅力而欣喜。在这里,每一个成员都亲如家人;在这里,每一个学生都朝气蓬勃;在这里,每天的课堂都丰富多彩!

  面对校际之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面对学校硬件条件的不如人意,面对愈演愈烈的择校现实,如何办好让老百姓满意的学校?承德二中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那就是把精力更多地放在提升自身办学水平、发展自身特色上来。“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二中这片沃土能让孩子为增长才智而来,为报效祖国而去。”这是二中对全市学子的郑重承诺。

  一位业界人士感慨地说:看一所学校好不好,不应只看有几个学生上了重点大学,而应该“追本溯源”,看看它3年前学苗情况如何。如果大家都为了办一流的学校只选择一流的学生来教,那么,谁来教那些暂时算不上“一流”的学生?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把成绩一般的孩子培养成才,那才是好学校,才算有真本事!

  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笔者看到了承德二中新的规划蓝图:新的教学楼和400米标准田径场格外醒目。这所肇建于1950年的学府已经走过了六十二载的风雨历程,如今正蓄势以待,向更高更蓝的天空迎风而上。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我们有理由相信,承德二中“创办最受人尊敬的学校”的美好愿景将不再遥远。

  来校访问的国外学生与二中学生在一起

  文/高东升 摄影/董丽红

承德八中高考再传捷报
从2009年至今连续4年二本以上上线率超过60%

  本报讯(安邦)日前,我市省级示范高中、省级艺术高中——承德八中传来喜讯,承德八中不负众望,用智慧续写传奇,用实力再铸辉煌,在2009年至2011年连续3年二本以上上线率达60%以上的基础上,今年高考成绩再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以骄人的成绩再次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2012年,承德八中参考342人,二本上线209人,上线率达61.1%,三本上线286人,上线率达83.6%,专科上线率100%。

  近年来,结合校情、学情,通过挖掘、实践,八中形成了以艺术为特色的办学模式。从兴趣入手,从特长起步,大力弘扬“人有其长、人尽其才、张扬个性、鼓励冒尖”、“天生我才必有用,育人何必拘一格”、“直木能做梁,弯木能做犁”的扬长教育策略,明确“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新”特色思路。

  学校提出“仁爱、修身、精业、进取”办学理念,确立“苦练内功,科学管理,强化特色,打造品牌”办学方针,让学生在完成高中文化课程,做一名合格高中生基础上,开发训练他们美术、音乐、舞蹈、体育、播音主持等多方面潜能,使学生达到合格加特长,把八中办成特色高中,办成百姓满意的学校。正是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为八中发展注入了生命活力,凝聚了动力,激活了干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