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关叶芝《沉默很久之后》的译解

(2009-04-06 20:52:47)
标签:

文化

分类: 散文、随笔、评论

《沉默很久之后》叶芝

原文如下:

After Long Silence

Speech after long silence; it is right,

All other lovers being estranged or dead,

Unfriendly lamplight hid under its shade,

The curtains drawn upon unfriendly night,

That we descant and yet again descant

Upon the supreme theme of Art and Song:

Bodily decrepitude is wisdom; young

We loved each other and were ignorant.

这首诗写得平实而深沉,无意煽情,也不故作超然的姿态。我一见而爱之。但流行的中文翻译却很糟,不但全无原诗的意境,竟有译错的地方。

下面是几种流行的译文:

沉默许久以后重新开口;不错

其他的情人全都离去或死亡

不友好的灯光用灯罩遮住

不友好的黑夜用窗帘挡住

不错,我们谈了又谈 谈论不止

谈艺术和歌这个最高主题:

身体的衰老意味着智慧;

年轻时我们曾经相爱却浑然不知。

 

长久沉默之后开口,的确应该

既然其它情人都疏远或已死去,

不友善的灯光藏在它单子里,

窗帘拉上,挡住不友善的夜---

我们应该谈论, 反复谈论

绕着艺术和音乐崇高的主题:

肉身衰朽乃见智能;

当时年少我们相爱但又何等懵懂,无知。

 


长久沉默之后说话;没错

别的恋人们或疏远或亡故,

冷漠的灯光躲入灯罩深处,

层层窗帘挡住冷漠的夜色

我们谈论了却又再谈起

那艺术与诗歌的至高主题:

肉体的衰老即智慧;年轻时

我们曾彼此相爱却愚昧无知。

 

长期缄默后开口;这很好,

别的情人们已疏远或死亡,

窗帘把不友好的夜挡外面,

无情的灯光在灯罩下隐藏;

艺术和诗歌的崇高题材,

我们讨论过一次又一次,

年轻时相爱,无知无识,

如今肉体衰老智慧开。


卞之琳的译作我未见,据说他把最后一句译成“我们当时相爱而实在无知”。

我不想讨论这些煞风景的译作,下面只给出我自己的翻译,并解释为什么要这样翻译。在自我卖弄之前,先作一个老实声明:我的译文失去了原诗的韵,虽然优于上面那些不成样的翻译,却并不是佳译。

沉默很久之后


沉默很久之后的交谈;是的,
其他的情人们不是散了,就是死了。
黯淡的灯光藏在灯罩下,
拉下窗帘挡住那不解人意的夜,
我们就这样谈,不停地谈
艺术和诗的最高主旨吧:
身体的衰老是智慧;年轻时,
我们爱着对方,什么都不懂。

第一句,Speech 有conversation之意,这儿并非单纯的“开口”、“说话”。It is right 虽然引导第五句,此处却相当于yes,表示轻微感叹的语气,译成“不错”,犹可将就,译成“的确应该”、“这很好”就面目全非了。

第二句,我的翻译不译all,而all的意思自在。上面几种翻译,意思没理解错,但都是很笨拙的中文。

第三句,我把unfriendly译成“黯淡的”,因为中文“黯淡”有unfavorable的意思。灯光不友好,是说它的黯淡给“我们”增加了一丝忧伤。Hid表示主动,说灯光自身躲藏,不是被灯罩遮住。表示被动当用hidden。

第四句,drawn表示人拉下窗帘。夜不友好,也是unfavorable,不解人意,如果看着深黑的夜,也会引起“我们”的忧伤。

第五句,descant是娓娓而谈,调子是舒缓的,不是讨论。我的译文最简单,也最能表达这个感觉。

第六句,song指poetry,不是歌曲。Theme这里指idea or motif,不是汉语中的题材、主题。Supreme是指最高,这儿没有“崇高”的道德含义。“最高主题”不通。两人聊的是艺术和诗的本质与意义。

第七句,“衰老是智慧”是隐喻,没必要翻译成“衰老意味着智慧”,“身体衰老智慧开”,这样的解释是画蛇添足。

第八句,ignorant是相对于wisdom而言,翻译成“我们相爱却浑然不知”不但歧义丛生,而且窜改了原文。叶芝用的是and,不是but(却)。此外,ignorant前没有副词修饰,译文如添上“何等”、“浑然”,则累赘而煽情。

两人在夜深人静、灯火黯淡的小屋中闲谈艺术和诗的主旨,谈着谈着便感叹起年轻时只晓得盲目恋爱,啥都不懂。这感觉我特别熟悉,念到这两句,不禁莞尔。

二○○八年十月二十八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