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子长诗《传说》的另类注解二

(2008-07-17 12:50:38)
标签:

杂谈

分类: 《海子及其诗歌解读》

    海子长诗《传说》的另类注解二

 

    我们知道,民间歌谣最早来源于神话传说,是古人因缺乏对世界的认识,来借此抒发对于主宰世界的神灵的感恩,后来民间歌谣才来源于生活,这一简单而自然的艺术形式体现了古人对于社会与自然的简单思考,这些简单思考又成了古典文学的源泉,比如《周易》和诸子的作品.虽然有许多民间歌谣体现了生存,但是都逃离了对于生存目的与终极价值的追认,然而它却是我们今天考察生存问题不可或缺的部分,正如诗人引用王维的诗句:行到水深处,坐看云起时.

    诗的第一节就点出了民间歌谣的审美意义:"平原上的植物是三尺长的传说/果实滚到/大喜大悲/那秦腔,那唢呐/象谷地里乍起的风/想起了从前……/人间的道理/父母的道理",接着写到了传说生活与民间歌谣的关系,"月亮与我们空洞的神交/太阳长久的熏黑额壁/女人和孩子伸出的手/都是歌谣,民间歌谣啊","象谷地里   乍起的风/茑和女萝/平静的中断情爱/马兰花没有在婚礼上实现",哪怕是古朴艺术,也会将人的精神与思想导向一个神秘的地方,那里也许形而上,也许形而下,可谁不被其陶醉呢,审美如此!诗人还凭借超凡的想像力,自由出入于古代与现代,传说与现实,喜与悲之间,借秦腔歌咏民间歌谣的巨大魅力.

    我们接下去看到,起初的乐器——编钟和传说在传播与发展中对民间歌谣发展的推动作用,使民间歌谣从一开始就初涉了生命(人的价值)与生活(生存),从而变得神圣起来.艺术回溯到源头,我们对于生存的思考也必须从源头开始,源头的巨大元素正是传说,它是一个真正的"元","元"是一切的开始,"又一次/我把众人撞沉在永恒之河中".

    于是我们发现整个第二部分,诗人并未真正去揭示生存和思考模式,思想较之第一部分也消弱了不少,更多的是对第一部分诗艺缺失的修正,歌咏、抒情、叙述充斥其间,想像更为丰富自然,语言更为果敢专行,写作自然畅快了许多.这也许是诗人发现第一部分的难为与发掘直接去考证的形而上的危险,那样很容易迷失自身和丢弃诗歌的美学特征,使诗仅成为思想的再现.于是我们清晰地看到海子在创作时的矛盾,一方面,他急切地想介入诗歌,去自主地言说,另一方面,他注意到这种介入会德育诗歌的主体性和整体艺术性,而稳定诗歌艺术后却又发现真正的叙述与概括都丢弃了许多许多,这就进入到长诗的创作危险中,我们知道长诗是靠叙事性与哲理性生存的,一旦抛弃叙事性与概括性,就等于抛弃长诗本身,于是诗人只好瘵这些问题放在第三部分"平常人诞生的故乡"中去整合.

     如果说第一部分是从中国思想的源头去考察生存问题,第二部分是从中国艺术的源头来考察生存问题,那么第三部分就是从老庄哲学出发考察生存问题.与前面两部分不一样,这里没有分节,但我们可以根据重复的"隐隐约约出现了平常人诞生的故乡"来分成六个层次,我们看到每个层次的内容都有参差,诗行都不相等,长诗的四个部分也长短不齐.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海子并不追求诗节或部分之间的整齐有序,这种方式也延续到后来的诗剧创作,不考虑结构上的均衡性,总让人觉得是诗艺上的一个不在不小的缺失.

    第一层次是总起,从“生活——生存”与“艺术——精神”两方面来考察生存问题,这两方面又存在着互动关系:"农业只有胜利/战争只有失败/为了认识/为了和陌生人跳舞/隐隐约约出现了平常人诞生的故乡",生活是艺术的现实物质基础,精神来源于对生存的思考,艺术又丰富了生活,精神又充实了生存,而战争是对两组关系的破坏,到最后只有失败,因为战争一般来说是得不到平常人的支持,对于平常人来说,它最后只会失败,而在于作为一切物质基础的农业必然胜利.

    第二层次从历史记忆即思考的源头来考察生存,"啊,城/南岸的那些城/饥饿、日蚀、异人/一次次把你的面孔照亮/化石一次次把你掩埋/你在自己的手掌上/城门上/刻满一对双生子的故事/隐隐约约出现了平常人诞生的故乡",我们从这历史的记忆里看到了威胁生存的几个因素:生产资料分配不公带来的饥饿,自然界的灾难,人类的异化.这些又成为后来的记忆,后来的化石与故事又是对于历史的记忆,我们还可以隐约地看到这些记忆带有传说的痕迹.

    第三层次从生命即生存载体的源头来考察生存,揭示了个体生命的痛苦与生存悲剧由来已久:"小羊一只又一只/在你巨大的覆盖下长眠/夜晚无可挽回的清澈/荆棘反复使我迷失方向/乌鸦再没有飞去/太阳再没有飞去/一个静止的手势/在古老的房子内搁浅".诗人从个体生命的必须悲剧性出发,讲述了历史进程的无法阻挡,同时暗示了生存危机的到来也无法阻挡,我们唯有一直走下去才可能有出路,才可能重建家园,"啊,我们属于秋天。秋天/只有走向一场严冬/才能康复/隐隐约约出现了平常人诞生的故乡".

    第四层次从情感即意志思维的源头来考察生存,"我想起在乡下和母亲一起过着的日子/野菜是第一阵春天的颤抖/踏着碎瓷/人们走向越来越坦然的谈话/兄弟们在我来临的道路上成婚",情感维护着平常人的关系,且在日常生活与劳作中更加固定,是平常人最重要的精神,但仅靠建构的生存关系不一定维护生存秩序,而这似乎与平常人无关,只要这种关系能够提升出更高的东西就行,如艺术、信仰等,平常人就可以平静地享受,那是他们生活与精神的家园,这就足够,"森林是雨水的演奏者/太阳是高大的民间艺人/隐隐约约出现了平常人的故乡".

    第五层次从人与自然的对话即中国思想的源头来考察生存,揭示了作为中国古代思想精髓的天人合一也经不起现代爱的异化与人的分裂的支离,触及到了诞生虚无与荒诞的实质原由,但无论怎样重建家园的决心不改,哪怕是痛苦(含泪),指出了重建家园是唯一改变生存问题的途径,"空谷里/一匹响鼻的白驹/暂时还没有被群山承认/有人骑鹤本野山林而去/只有小小的堤坝/在门前拦住/清澈的目光/在头顶上变成浮云飘荡/让人们含泪思念/怃掌观看/隐隐约约出现了平常人诞生的故乡".

    第六层次又是总结,平常人诞生的故乡具有解构现时生存和建构所有时代生存秩序的意义,诗人对生存危机的自学意识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重建家园,"上路去、上路去/群峰葬着温暖的雨云/隐隐约约出现了平常人诞生的故乡".对海子而言,也许他想回归一种道家的原初田园生活,这个图景既远离城市,也远离乡村,但这并非是什么乌托邦,而是他建构起来的诗歌帝国.

    由于结构上的严谨和大量统一于一环的意象的出现,加上叙事与概括的同时在场,也就整合了一、二部分的内容与形式问题,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逃离了对于生存意义与终极价值的主题,同时远离了传说这一诗题,对诗人而言这一部分仅是为重建家园提供了一个模式,主要心思也放在抒情上,并不是解构与建构上,更不是概括上的,因此,这一部分如果单独出来肯定是不错的,可是这史是整部长诗的一个部分而已,许多诗学问题还是没有整合.

    于是前三部分就显露出了现代诗的几个诗学矛盾:个体与整体,虚无与充实,(诗歌的)纯粹与不纯,(诗歌语言的)本体与功能, 漂泊(生存危机)与定居(重建家园).这五组矛盾不仅是海子无法解决的,直到今天,中国的诗歌理论都没有解决,就算西方早已进入后现代主义,他们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个体与整体、纯粹与不纯、(诗歌语言的)本体与功能等,其他两组矛盾依然得不到一点点解决,于是现代主义诗歌进入了一个停止不前的时代.这是一些非常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诗歌理论、文艺美学、文艺心理学与文艺社会学等很多社会人文学科的理论问题,我们就不过多的讨论,回头说海子在前三部分里,这些矛盾异常混乱,除重建家园略为好些以外,其他过于纷繁混杂.这些,海子似乎有甩发现,但觉得也无力,到这最后部分去解决已经来不及了,何况根本无法解决,那就算了,作好总结与升华就好了,于是海子一瓶酒下肚,长发一甩,坐回书桌,像老蒋一样,“娘稀皮,不予理睬”.海子就是海子,不是别人,“管他老娘嫁给谁”,不管日后别人怎么去批评,我真诚地作我的诗就是了,只要提供一个中心,对得住良心,只要还能"为他们的生存作证"就是正当的.那些陈词滥调的抒情诗、意蕴无穷的美文诗等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又如何,逃避历史话语,不管生存问题,写出来的诗就同放屁一样,还不如"我爱你"或是你真美"就够了,何必写那么多的废话.

    于是海子就拿出庄子的"静而圣,动则王"就开启了"沉思的中国门".任何思想都在对立中统一,道家思想是中国思想的源头,辩证法却可以追溯到《周易》或《易经》."梧桐栖凤/今天生出三只连体动物/在天之翅/在水之灵/在地之根/神思,沉思,神思/因此我陷入更深的东方","三只连体动物"就像三种巨大元素召唤"我",让"我陷入更深的东方",天,形而上,是神思,乃是思想精神,对应生存价值与绝对精神;地,形而下,是沉思,乃是现实生活,对应生存危机的虚无与荒诞;水,生命之源,为一切生命的自下而上提供了可能,静于地,动则天.这里体现了海子的唯物辨证法和认识论.以下说到生存价值危机精神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土地。句子。遍地的生命/和苦难/赶着我们/走向云朵和南方的沉默/井壁闪过寒光的宝塔/软体的生命/美丽的爬行/盛夏中原就这么过了/没有任何冒险/庄稼比汉唐陷入更深的沉思/不知是谁/把我们命名为淡忘的人/我们却把他永久的挂在心上".这种变化要求我们的思考对其要有新的认知与命名,只有生养认知与命名了,真正的自觉与自律才能更好地思考当下的生存问题,"在困苦中/和困苦保持一段距离".

    第二节主要写千百年来,我们对于生存问题与此在问题(实体与主体的关系问题)的漠视,以致"我们造成了一次永久的失误".第三节指出了我们漠视生存问题的两个根源问题:一是宗教,二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宗教是灵魂仙形布上求索的最后依靠,中国缺少自己的宗教,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些探索也就只能摸到皮毛,一旦触及问题中心,那种巨大的能量与压力就不是个体生命所能承载的了,如果没有宗教信仰做最后的"靠山",个人的承载力与受容度就成了生死的关键,自杀是唯一的解脱,而中国从孔子那里("未知生,焉知死")就悬置了生命问题,自杀是中国以往文化史上的禁区,当代海子顾城和胡河清,乃至前不久的余地的自杀,他们都没有宗教信仰.海子在诗中说:"他从印度背来经书/九层天空下/大佛泥胎的手/突然穿过冬天/在晨光登临的小径上漫步/忏悔/出其不意的惊醒众人/也埋葬了众人/中国人的沉思是另一扇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缺乏诗学,更缺乏对生存的自觉意识,当生存的"暗夜"来临时,中国文学已经处于堕落的边缘了:"中国人,不习惯灯火/夜晚我用呼吸/点燃星辰/中国的山上没有矿苗/只有诗僧和一泓又一泓的清泉/北方的木屋外/只有松树和梅/人们在沙地上互相问好","和过去的人们打一个照面/最后在河面上/留下笔墨","啊,记住,未来请记住/排天的浊浪是我们唯一的根基".

    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唐诗宋词和东方文人的趣味正是掩盖生存问题的罪魁祸首,所以我们要回答生存问题,就必须拿两者开刀,而这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海子说:"啊,沉思,神思/山川悠悠/道长长."我觉得诗歌至此为止较好,给人留下不尽之意,想像与思考便有了更大的空间,但是海子的原作中还有一个尾巴(也许原作会更多).海子接着指出了中国对生存问题一直是沉默的,一直是漠视的,"其实是沉默/沉默打在嘴唇上/明年长出更多的沉默".最后的质问也带着一股一般诗人的味道,看起来似乎非常有力,质问了整个中国和中国的文人们,但我觉得比较软弱,对某种共识的质问似乎隐含着个人情绪,而不是严谨的思考与铮铮的拷问,把责任推卸到别人头上,终究不是英雄,也缺乏个人承载与担当的勇气和与之决战的信心,从而透露出了悲剧意味."你们抚摸自己头颅的手为什么要抬得那么高?/你们的灶火为什么总是烧得那么热?/粮食为什么会流泪?河流为什么是脚印?/屋梁为什么没有架起?凝视为什么永恒?"虽然质问与考证生存问题必须带来悲剧结果,但我们不能因为必然而不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吧!
    于是我们在这里看到:海子并没有注意到自己所驾驭的实体,被强加了某种主观性的东西,而这又不是主体性,主体与实体的对抗从此以后,他一直都没有解决好,包括他后来由现在的母性主题转变到父性复仇上,也就是《太阳·七部书》的创作,依然如此.

    《传说》与之前的《河流》、之后的《但是水、水》可以说是他早年长诗创作的三部曲,一般来说,对他其中一部的评论必须兼顾其他两部,在我们今天看来,他的这三部长诗都不算非常成功,从诗学上来说,他没有解决现代诗歌中五组矛盾的任何一组,也没有解决实体与主体的对抗,同时长诗的两个主要特征叙事性与哲理性也丢弃了不少,意象在他的宏叙事与高度概括中并没有统一于一个有序的感知觉特征环,

也就是说他在意境学说与文艺美学上是双重失效,但从这里开始,海子完全摆脱了东方文人的文人趣味,而直接关注生命本身与整个人类生存,在相应"巨大元素召唤"上,慢慢地摆脱以月亮为主体意象的母性歌咏主题,逐渐走上了以太阳为主体意象的带有老庄哲学思想的道家复仇,在父性主题里寻找人类的秘密,生存的意义,终极价值与绝对精神,最终因无法承担伟大的人类大义,于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的铁轨上被"抬入永恒的太阳",他也带走了他的诗歌密码,留给了我们一个永恒的传说,就此而言,海子伟大!

    也许我们谈论海子应该从浪漫主义精神在中国的复活,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引入中国对海子的影响,实体与主体,诗语言与思等多角度来谈论海子及其诗歌,但我只从生存危机来谈论海子的这部长诗,而这也不是海子本来的出发点,海子也没有去深入这个问题,从我以上的分析也可以看到,如果他做到了,那就完全使诗歌走上了形而上的危险中去了,海子只是说"为你们的生存作证"而已,并且他并不想深入其中,"走向他,走向地层和实体,还是一项艰难的任务,就象通常所说的那样--就从这里开始吧".我们可以看到他想从实体出发去探讨生存问题,不管怎样我的评说已经走出原诗很远,是为另类注解.至于其他想法与思考,那就不是我的事了,那是留给看客的.

 

                                         2008/7/16清晨于宁波古林

参考文献:

《海子作品精选》  程光炜主编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

《诗人何为》      海德格尔著

《海子传 》       余徐刚 著    
《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   董健丁帆王彬彬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诗人之死》      吴晓东与谢凌岚作

《实体”与“主体”:海子断头十六年祭——给无头的汉语人共通体》   丁忠甫作

 

 

附:

 

 

             传       说

        ——献给中国大地上为史诗而努力的人们

 

 

在隐隐约约的远方,有我们的源头,大鹏鸟和腥日白光.西方和南方的风上一只只明亮的眼睛瞩望着我们。回忆和遗忘都是久远的。对着这块千百年来始终沉默的天空,我们不回答,只生活。这是老老实实的、悠长的生活。磨难中句子变得简洁而短促。那些平静淡泊的山林在绢纸上闪烁出灯火与古道。西望长安,我们一起活过了这么长的年头,有时真想问一声:亲人啊,你们是怎么过来的,甚至甘愿陪着你们一起陷入深深的沉默。但现在我不能。那些民间主题无数次在梦中凸现。为你们的生存作证,是他的义务,是诗的良心。时光与日子各各不同,而诗则提供一个瞬间。让一切人成为一切人的同时代人,无论是生者还是死者。……走出心灵要比走进心灵更难。史诗是一种明澈的客观。在他身上,心灵娇柔夸张的翅膀已蜕去,只剩下肩胛骨上的结疤和一双大脚。走向他,走向地层和实体,还是一项艰难的任务,就象通常所说的那样--就从这里开始吧。

    

一、老人们  
     白日落西海
                     -李白
黄昏,盆地漏出的箫声
在老人的衣诀上
寻找一块岸
向你告别

我们是残剩下的
是从白天挑选出的
为了证明夜晚确实存在
而聚集着
白花和松叶纷纷搭在胳膊上
再喝一口水
脚下紫色的野草就要长起
在我们的脖子间温驯地长起
群山划过我们的额头
一条陈旧的山岗
深不可测
传说有一次传说我们很快就会回来
脚趾死死抠住红泥
头抵着树林
为了在秋天和冬天让人回忆
为了女儿的暗喜
为了黎明寂寞而痛楚
那么多的夜晚被纳入我们的心

我不需要暗绿的牙齿
我不是月亮
我不在草原上独吞狼群
老人的叫声
弥漫原野

活着的时候
我长着一头含蓄的头发
烟叶是干旱
月光是水
轮流渡过漫漫长夜
村庄啊,我悲欢离合的小河
现在我要睡了,睡了
把你们的墓地和膝盖给我
那些喂养我的粘土
在我的脸上开满花朵
再一次向你告别
发现那么多布满原野的小斑
秦岭上的大风和茅草
趴在老人的脊背上
我终于没能弄清
肉体是一个迷

向你告别
没有一只鸟划破坟村的波浪
没有一场舞蹈能完成顿悟
太阳总不肯原谅我们
日子总不肯离开我们
墙壁赶在复活之前解释一切
中国的负重的牛
就这样留下记忆
向你告别
到一个背风的地方
去和沉默者交谈
请你把手伸进我的眼睛里
摸出青铜和小麦
兵马佣说出很久以前的密语

悔恨的手指将逐渐停留
在老人们死去之后
在孩子们幸福之前
仅仅剩下我一只头颅,劳动
和流泪支撑着
而阳光和雨水在西斜中象许多
   晾在田野上的衣裳
被无数人穿过
只有我依旧
向你告别
我在沙里
为自己和未来的昆虫寻找文字
寻找另一种可以飞翔的食物
而黄土,黄土奋力地埋尽了我们,长河落日
把你们的手伸给我
后来张开的嘴
用你们乌黑的种子填入
谷仓立在田野上
不需要抬头
手伸出就结了叶子
甚至不需要告别
不需要埋葬

老人啊,你们依然活着
要继续活下去
一枝总要落下的花
向下扎
两枝就会延伸为根

二、民间歌谣
     行到水深出
     坐看云起时
               -王维
平原上的植物是三尺长的传说
果实滚到
大喜大悲
那秦腔,那唢呐
象谷地里乍起的风
想起了从前。。。
   人间的道理
   父母的道理
使我们无端的想哭
月亮与我们空洞的神交
太阳长久的熏黑额壁
女人和孩子伸出的手
都是歌谣,民间歌谣啊
十支难忍的神箭
在袖口下
平静的长成
没有一位牧人不在夜晚瘦成孤单的树
没有一支解脱的哥
聚集在木头上的人们
突然撤向大平原
象谷地里   乍起的风

茑和女萝
平静的中断情爱
马兰花没有在婚礼上实现
歌手再次离开我们
孤独的成为
人间最深处
秘密的饮者,有福的饮者
穷尽了一切
聚集在笛孔上的人群
突然撤向大平原
稻米之炊
忍住我的泪水
秦腔啊,你是唯一一只哺育我的乳头
秦腔啊是我的血缘
哭从来都是直接的
支支唢呐
在雪地上久别未归
被当成紫红的果实
在牛车与亲人中
悄悄传进城里

我是千根火脉
我是一堆陶工
梦见黑杯、牧草、宇宙
梦见红酋和精角的公牛
   千年万年
是我为你们无休止的梦见
   黄水
   破门而入

编钟,闪过密林的船桅
又一次
我把众人撞沉在永恒之河中

我们倒向炕头
老奶奶那只悠长的歌谣
扯起来了
昊天啊,黄鸟啊,谷乔啊
扯起来了
泡在古老的油里
根是一盏最黑最明的灯
我坐着
坐在自己简朴的愿望里
喝水的动作
唱歌的动作
在移动和传播中逐渐神圣
成为永不叙说的业绩
穷人们轮流替我哺养儿女
石匠们沿着河岸
立起洞窟
一尊尊幸福的真身哪
我们同住在民间的天空下
歌谣的天下

三、平常人诞生的故乡
     天长地久
             -老子
隐隐约约出现了平常人诞生的故乡
北方的七坐山上
有我们的墓画和自尊心
农业只有胜利
战争只有失败
为了认识
为了和陌生人跳舞
隐隐约约出现了平常人诞生的故乡
啊,城
南岸的那些城
饥饿、日蚀、异人
一次次把你的面孔照亮
化石一次次把你掩埋
你在自己的手掌上
城门上
刻满一对双生子的故事
隐隐约约出现了平常人诞生的故乡
小羊一只又一只
在你巨大的覆盖下长眠
夜晚无可挽回的清澈
荆棘反复使我迷失方向
乌鸦再没有飞去
太阳再没有飞去
一个静止的手势
在古老的房子内搁浅
啊,我们属于秋天。秋天
只有走向一场严冬
才能康复
隐隐约约出现了平常人诞生的故乡
我想起在乡下和母亲一起过着的日子
野菜是第一阵春天的颤抖
踏着碎瓷
人们走向越来越坦然的谈话
兄弟们在我来临的道路上成婚
一麻布口袋种子
抬到了墙脚
望望西边
森林是雨水的演奏者
太阳是高大的民间艺人
隐隐约约出现了平常人的故乡
空谷里
一匹响鼻的白驹
暂时还没有被群山承认
有人骑鹤本野山林而去
只有小小的堤坝
在门前拦住
清澈的目光
在头顶上变成浮云飘荡
让人们含泪思念
怃掌观看
隐隐约约出现了平常人诞生的故乡
那是叔叔和弟弟的故乡
是妻子和妹妹的故乡
土地折磨着一些黑头发的孤岛
扑不起来
大雁栖处
草籽沾血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四匹骆驼
在沙漠中
苦苦支撑着四个方向
他们死死不肯原谅我们
上路去、上路去
群峰葬着温暖的雨云
隐隐约约出现了平常人诞生的故乡

四、沉思的中国门
     静而圣
     动而王
           -庄子
青麒麟放出白光
三个夜晚放出白光
梧桐栖凤
今天生出三只连体动物
     在天之翅
     在水之灵
     在地之根
神思,沉思,神思
因此我陷入更深的东方
兄弟们依次狰狞或慈祥
一只红鞋
给菩萨穿上
合掌
有一道穿透石英的强光
她安祥的彩虹
自然之莲
土地。句子。遍地的生命
和苦难
赶着我们
走向云朵和南方的沉默
井壁闪过寒光的宝塔
软体的生命
美丽的爬行
盛夏中原就这么过了
没有任何冒险
庄稼比汉唐陷入更深的沉思
不知是谁
把我们命名为淡忘的人
我们却把他永久的挂在心上
在困苦中
和困苦保持一段距离

我们沉思
我们始终用头发抓紧水分和泥
一个想法就是一个肉胎
没有更多的民间故事
远方的城塌了
我们就把儿子们送来
然后沿着运河拉纤回去
载舟覆舟
他们说
他们在心上铸造了铜鼎
我们造成了一次永久的失误

 

象是在微笑时分

挡住无数的文字和昆虫
灯和泥浆
一直在渴望澄清
他从印度背来经书
九层天空下
大佛泥胎的手
突然穿过冬天
在晨光登临的小径上漫步
忏悔
出其不意的惊醒众人
也埋葬了众人
中国人的沉思是另一扇门
父亲身边走着做梦的小庄子
窗口和野鹤
是天空的两个守门人
中国人,不习惯灯火
夜晚我用呼吸
点燃星辰
中国的山上没有矿苗
只有诗僧和一泓又一泓的清泉
北方的木屋外
只有松树和梅
人们在沙地上互相问好
在种植时
按响断碑流星
和过去的人们打一个照面
最后在河面上
留下笔墨
一只只太史公的黑色鱼游动着
啊,记住,未来请记住
排天的浊浪是我们唯一的根基

啊,沉思,神思
山川悠悠
道长长
云远远
高原滑向边疆
如我明澈的爱人
在歌唱
其实是沉默
沉默打在嘴唇上
明年长出更多的沉默

你们抚摸自己头颅的手为什么要抬得那么高?
你们的灶火为什么总是烧得那么热?
粮食为什么会流泪?河流为什么是脚印?
屋梁为什么没有架起?凝视为什么永恒?

 

                               1984年12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