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乡永远的骄傲—悼念好友宗良煜

(2008-09-13 19:44:37)
标签:

海员

海蓝

笔端

家乡

宗良煜

泰安

分类: 红尘深处

[ 两年前的9月写下这篇悼念好友宗良煜的短文,今天翻看仍然心痛不已。知道人死不能复生,但依然无法释怀,就在自己的博客里再怀念一把吧。另外沂力也有一篇纪念文章,比我写的实在,附在拙文之后。]

* * * * * * * * * * * * *  

 

泰山脚下这历史悠久的古城,滋润养育着代代英豪,其中就有热情豪放的泰山文人宗良煜,他是我们家乡永远的骄傲。

 

得知良煜不幸英年早逝,震惊之余,倍感痛惜!匆忙中拜托志丹代我们问候良煜家人,稍后给市文联的石锡波秘书长致短信,表达我和沂力对好友良煜的深切悼念。

 

我的原籍并非泰安,但是内心深处,却把巍巍泰山下这如画的小城当作故土。那片故土,载去了我的青春岁月,也留给我无数难忘的记忆。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山东电讯三厂工作,虽然那时不认识良煜,但却认识良煜的哥哥良辉。由于良辉,工友们大多知道了良辉的弟弟、大名鼎鼎的海员作家宗良煜。


    一晃20年过去,我离开泰安也时日久远,可是始终和泰安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回山东探亲也间或和昔日同事友人欢聚一堂,席间经常听到良煜爽朗的调侃。去年9月回泰安,和良煜等在山间小酌,现在想来仿佛昨日,欢声笑语历历在目。

 

             家乡永远的骄傲—悼念好友宗良煜

 

良煜性格豪爽,为人洒脱,思路开阔,创作成就斐然,每次和良煜交谈,都颇有收益,本想来日方长,今后会有更多机会聆听良煜的高谈阔论。不曾想世事难料,天人永隔。

 

作为蜚声海内外的知名作家,家乡人引良煜以为骄傲,而今英年早逝,令人扼腕。我个人则永远失去了一个故乡的挚友,说不出的伤心和惆怅。

 

永兴  2006年9月11日

* * * * * * * * * * * * *  

 

把海蓝凝于笔端----纪念宗良煜

作者:王沂力

                               
    工厂在大山深处,我和良辉是一个车间的同事。良辉阳光,幽默,几乎是厂里所有人的朋友。良辉有一件令人羡慕的海蓝色面包服。良辉手插在面包服的口袋里,赳赳地在朋友们之间穿行——颜色耀眼,式样奇特,如一面旗帜飘扬在尚未开放的清一色的蓝灰中。良辉特自豪,朋友特羡慕——良辉有一位飘漂洋过海周游世界的海员弟弟,弟弟从异域给哥哥带来海蓝色的面包服!良辉的弟弟叫宗良煜。海员、海蓝,令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人充满遐想。海员宗良煜的名字被良辉的同事们记得很牢。

 

家乡永远的骄傲—悼念好友宗良煜


    图 1、2005年9月22日于泰山脚下箭杆峪,图中前左起宗良煜、宋志丹、李韶华,后贾祯刚

 

后来海员宗良煜成为一名作家,他把一片海蓝凝于笔端,于是,一个关于大海,关于海员的世界在人们眼前展现。


    作家宗良煜和哥哥良辉一样,阳光、幽默、豪爽,是很多人的朋友。我先生刘永兴是其中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朋友们在经济大潮的挟裹下,天各一方。距离很远,时间很久,良辉、良煜兄弟俩带给大山深处的那片海蓝仍如旗帜般鲜明。


    先生常和良煜通电话,不用听内容,只听先生的声音就知道电话的那一端是谁。放下电话,总能从先生的脸上读出“有个老家真好”的表情。由良辉、先生,我也就很自然地成为良煜的朋友。良煜称呼我嫂子,但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而言,我由衷地把他看做前辈和老师。他用他的方式指导我。那是在《青山遮不住》出版不久,朋友们相聚在泰山脚下的一个宾馆里,为《青山》,朋友们称赞有加,良煜亦豪爽地频频举杯。我不善饮酒,喝得很少,良煜似乎不太满意。“嫂子不会喝酒?”他忽然问。
    “我一向滴酒不沾的。”在老师面前,我实话实说。
    “也不抽烟?”
    “不抽。”
    “那一定也从不发神经。”我莫名其妙,摇头。
    良煜手持酒杯开怀大笑,“这些都会了,你一定是一个更好的作家!”
    酒场上的话,半痴半醉,果然很“神经”。别人一笑了之。我却醍醐灌顶。


    诚然,至今我仍然不抽烟不喝酒,但“作品仅仅只靠作者的本色是远远不够”的教诲犹在耳边……

 

家乡永远的骄傲—悼念好友宗良煜


    图 2、2005年9月22日和良煜一起聚会的朋友,图中右侧前为宋志丹,由宋志丹右侧起: 宗良煜、陈冠敏、徐延鹏、王沂力、李桂英、贾桢刚、李韶华

 

家乡永远的骄傲—悼念好友宗良煜

 

  图 3、2005年9月22日和良煜一起聚会的朋友,图中左起为李桂英、王沂力、徐延鹏、陈冠敏。

 

今年5月,先生因事回泰安,象过去的每次一样,兴致勃勃约良煜,良煜告之:抱歉,老父亲刚刚去世,下次吧。下次,总不是很久远的事。其间,先生和良煜几次通话,并相约:等最炎热的7、8月一过,我和王沂力一同回泰安。这样的约定让我高兴。泰安不是我的祖籍,不是我的出生地,但却是我实实在在生活工作近十年的地方,是一个可以称做第二故乡或者“老家”的地方,是一个有着良煜等众多朋友的地方,所以,每次有要回去的计划或约定,都令我神驰。7月过去了,8月来临了,9月指日可待。噩耗却传来……


    那么充满生机的一个人,那样豪爽、幽默、才华横溢的一个人,怎么说去就去了呢?良煜才刚刚50岁啊!生命怎么竟如此脆弱!良煜是追赶前两年先他而去的哥哥良辉吗?

 

家乡永远的骄傲—悼念好友宗良煜


    图4、2005年9月22日作者与宗良煜等友人相聚泰山脚下,左起宗良煜、宋志丹、李韶华、贾桢刚。

 

看着这些拍于2005年9月的照片,真真的令人肝肠寸断!照片拍摄与今不足1年,良煜和朋友们却是阴阳两界,生死茫茫了!


    良煜走了,他鲜明的人格和形象以及众多的著作留给了泰山,留给了朋友,留给了后人。


    泰安之于我和先生,终是需要经常回去的地方,再回去,泰安却没有了好朋友宗良煜!

家乡永远的骄傲—悼念好友宗良煜   ——2006年8月21日于北京兆丰园 

电子邮件:wylcn@tom.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