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展推介|济南市博物馆推出新年展览

林下风骨——明清文人结社与山左风流主题文物展
在明清文人群体的发展过程中,结社成为一种重要的生存与交游形式。明清时期的山东,胜流俊杰萃集、社事活动兴盛,不独其社团数量、人数规模为北方所罕有,且置于整个明清文人结社史中成就亦可谓不俗,又尤以济南地区规模为最、独领风骚。文人结社的蓬勃发展,促进并强化着鲁地文学、文化的繁荣,带动了其时山左地区乃至全国文学流派、文学风气的生成,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山左风流,蔚为大观。山东文人在交游饮宴、诗文酬唱、议论学问之间搭建起广阔的活动空间,独立的价值观念和品格有了寄托之处,仕则起衰振弊、导夫先路,隐则诗酒优游、怡情养性。文人交游结社之下的各类社会文化活动几乎涵盖了其文学风尚、政治理想、生活意趣、审美情操等方方面面,蕴藏着文人集群的精神风貌与人生情趣,书写着明清文人的风雅与气骨。
济南市博物馆以“文人结社与山左风流”为主题推出明清山东文人专题展览,以文人结社为视角切入,一笔宕开,展现山东明清文人的文化与艺术、政治与理想、审美与生活,勾勒明清文人的时代画像,带领观众领略明清山东文人的风雅与气骨。
展览分为四大篇章。序章“探源”带领观众探索齐鲁文人结社的历史渊源;第一篇章“士林风流”走进山东文人在雅集、诗社、文社等交游活动中构建的广阔世界,描绘齐鲁士人的精神与文化底色;第二篇章“吾乡风雅”聚焦山东地区明清文人的书法与碑拓作品,展现山东文人的重要文化与艺术成就,并从中领略特定时代下文人们的审美态度与哲学思想;第三篇章“闲事长物”重现文人雅集结社之下的别样生活片段,向今人勾勒古代文人墨客风花雪月诗酒花、旷逸放达山水间的中国式理想生活。
明张路望月图轴
明周臣枫林停车图轴
明邢侗草书轴
清朱文震铭黄云紫电随形端砚
清光绪曹素功礼墨
清乾隆人物纹双鹿耳玉杯
清乾隆钧釉玉壶春瓶
展览精选各类展品140余件套,包括馆藏名人书画、碑刻拓片、瓷器、玉器、文房杂项、古籍善本等,其中明张路望月图轴、明周臣枫林停车图轴、明邢侗草书轴、清朱文震铭黄云紫电随形端砚、清高凤翰铭天鹅随形端砚、明仿宋哥釉铁花钵式炉等重量级文物也将一一呈现。此外,还将展出济南市图书馆再造古籍及山东博物馆相关文物。
此次展览形式设计紧扣明清生活美学主题,明清绘画中建筑、园林、书斋等场景元素在展厅中处处可见。展览专门开辟体验式活动空间,并将于展览期间开展制香、拓片、书法等多类体验与社教活动,为观众打造沉浸式观展体验,于观展间行走于书斋与园林间,观物识心,品读古今,体验明清文人的艺术与生活。
地点:济南市博物馆一楼1-3展厅
展期:2023年1月17日——5月中旬
烟云含逸趣——馆藏香炉精品展
中华用香文化历史源远流长。香可用于礼敬天地、感格鬼神;用于疗疾祛秽、清净心身;用于禅堂修持、通灵开悟;用于文人雅士启智修身……而香炉,是使这一切得以实现的载体。

香炉,作为用香礼祭、修身、养性、怡情不可或缺之物,不仅是一种器物,更是历代文明的见证:古圣先贤的精神付诸,文人雅士的吟咏风雅,高僧大德的法门通衢,直至当代藏家的雅玩清赏。
此次展览甄选馆藏香炉文物60余件,器型丰富多样,纹饰图案丰富,年代跨越唐宋至中华民国,从香炉的历史演变、样式造型、纹饰图案、装饰工艺、材质功用等方面,呈现独具匠心的中国工艺美术,展示香炉的前世今生。
明仿宋哥釉铁花钵式炉
明成化建窑白釉兽耳炉
明绳索耳三足鬲形炉
明嵌银丝蝉纹博山铜炉
明宣德款雪花金片铜炉
香炉之用,助馨烟袅袅,芬芳四溢。让我们一起走进烟云袅袅、香气氤氲的世界,领略古人焚香赏器的闲情逸趣。
地点:济南市博物馆一楼4展厅
展期:2023年春节——12月底
陈列展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