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共产党走丨临沂市博物馆藏沂蒙精神革命文物展——战天斗地发展生产

沂蒙革命老区是一块充满热血和奉献的土地,党群血肉相连,军民休戚与共,铸就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伟大沂蒙精神。82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支年轻的文艺队伍在沂蒙这片热土上,满怀对党的忠诚和革命乐观主义信仰,创作一首红色经典歌曲《跟着共产党走》,表达了沂蒙根据地抗日军民坚定跟党走的心声和信念。
为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济南市博物馆与临沂市博物馆联合推出《跟着共产党走——临沂市博物馆藏沂蒙精神革命文物展》。今天,我们重唱这首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坚定信念,永远跟党走。
战天斗地 发展生产
新中国成立之初,临沂地区经济百废待兴。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沂蒙党政军民继续发扬在战争年代诞生的伟大沂蒙精神,听从党的号召,时刻跟党走,白手起家,克服种种困难,建设美好家园。
全面开展土地改革,到1951年基本完成,沂蒙人民领到土地证,真正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梦想。党的形象和号召力再次得到空前提升。从1949年4月至1953年12月,临沂地区大力实施水利建设,先后实施10期导沭、3期整沂工程。粮食连年丰产,沂蒙农民从心底里喊出“要人有人,要粮有粮”的口号。

抓革命 促生产

喜缴爱国粮
在党的领导下,从1953年起,临沂地区掀起建设社会主义高潮,沂蒙人民战天斗地、整山治水,1958~1960年,全区200万人参战,相继修建了岸堤、跋山等近百座水库及大批塘坝,创造了一个个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
修筑跋山水库大坝
费县许家崖水库捷报
水利建设的成功,为临沂实施大面积“稻改”创造了条件。上个世纪50年代末,临沂创造性开展“南稻北引”,到1963年,全区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20万亩。
1965年1月15日,《人民日报》关于临沂稻改的报道
1958年至1978年期间,全省农业生产现场会在临沂召开6次,全国农业生产现场会在临沂召开3次,临沂成为当时闻名全国的两个农业先进专区之一,沂蒙人民被誉为“社会主义时代的新愚公”。
1963年3月,《人民日报》做社会主义时代的新愚公报道。
工业经济方面,在完成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后,临沂地区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
临沂钢铁厂
临沂拖拉机制造厂
操作能手正在向青年工人传授经验
《山东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纪念刊(临沂市博物馆藏)
《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临沂市博物馆藏)
毛泽东手稿《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中国青年杂志夹页(临沂市博物馆藏)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展览正在济南市博物馆展出,欢迎广大市民前来参观,在展览中触摸历史,在历史中汲取力量,让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展览时间:2022年9月22日——2022年12月18日
展览地点:济南市博物馆一楼三展厅
展览讲解免费预约电话:82959204
陈列展览部 于筱筝
(以下以链接形式放于最末)
点击查看往期精彩
展览导赏(一)——坚定跟党走的先行者
展览导赏(二)——响应中央号召建设根据地
展览导赏(三)——执行中央政策的模范(上)
展览导赏(四)——执行中央政策的模范(下)
展览导赏(五)——沂蒙女性大爱无疆
展览导赏(六)——小车推出来的胜利
展览导赏(七)——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