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物中的廉洁文化丨“泉城清风”济南市博物馆馆藏廉洁文化主题文物展——托物以言志

(2022-09-16 09:57:50)

文物中的廉洁文化丨“泉城清风”济南市博物馆馆藏廉洁文化主题文物展——托物以言志

文物是中华文明千年传承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不论陶瓷、玉器、雕塑抑或书画,图案纹饰都体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崇尚信念的寓意,彰显了我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崇廉尚廉作为优良传统,在时代的洗礼中历久弥新,从古至今深深根植于人心中,也渗透在文物之上。这些寓意明显、内涵丰富的清廉主题文物,寄托着许多为官者高洁的个人追求,也成为了一些文人墨客自我修养的标榜。

庆祝建党101周年,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历史文物馆藏助推济南廉洁文化建设,济南市纪委监委机关、济南市委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举办“泉城清风——济南市博物馆馆藏廉洁文化主题文物展”,通过修身以养德托物以言志廉贤以示今大篇章十一个单元邀您在文物与历史中感受清官廉吏的清廉品德,接受廉洁文化的浸润洗礼。

廉竹入画来

“野竹野竹绝可爱,枝叶扶疏有真态。生平素守远荆榛,走壁悬崖穿石埭。虚心抱节山之阿,清风白月聊婆娑。寒梢千尺将如何,渭川淇澳风烟多。”

——元·吴镇《野竹》

白居易爱竹,“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苏轼爱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魏晋以来,文人自比于竹之风盛行,因它“中空而自谦,摇曳而不折”,颇有不屈不挠、坚守气节、虚怀若谷、谦谦君子之德。其精神内涵是中国君子文化孕育出的特殊情结,也形成了独有的“廉竹”文化。于是我们常能在古代绘画作品中窥见竹子的身影,水墨苍莽之间,文人高士的风骨与气节跃然纸上。“虚心抱节山之阿,清风白月聊婆娑。”虚心抱节不只是竹之风骨,也是自古以来出仕之人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唯有坚守翠竹般高风亮节、坐端行正、刚正廉洁、两袖清风,才能永葆清正廉明之心。

 文物中的廉洁文化丨“泉城清风”济南市博物馆馆藏廉洁文化主题文物展——托物以言志

明高名衡兰竹图轴三级文物,济南市博物馆馆藏)

高名衡(1583-1642),字平仲、仲平,号鹭矶,山东沂州人。崇祯四年(1631)进士。历如、兴化知县。他督民治水,赈济难民,政绩突出,被推为监察御史。

当时,政治腐败,灾荒连年,清兵内犯,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严重威胁着明王朝的统治。他在给崇祯皇帝的奏疏中提出:选贤任能,“不必循资论俸”;整顿吏治,“亟严逗怯之诛”,受到崇祯帝赞赏。崇祯十二年(1639),出任河南巡按,弹劾贪官,严肃政纪,忠于职守。后升河南巡抚。崇祯十五年(1642)冬,清兵攻破沂水城,高名衡与妻张氏自杀殉节。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赐谥“忠节”。

是轴纵187厘米,横60厘米。此图绘坡石间秀竹一竿,枝叶俯仰交错,幽兰两丛,花朵盛开,袅娜多姿。石用淡墨晕染,浓墨点苔,笔法工细,淡雅有致。竹之气节,兰之清蕙,喻作者淡泊名利、洁身自好之操守与气节。款署:“丁丑春日,为郗林先生作,高名衡”。钤印:白文“高名衡印”、“平仲父”。

 

文物中的廉洁文化丨“泉城清风”济南市博物馆馆藏廉洁文化主题文物展——托物以言志

明冯起震墨竹图轴(济南市博物馆馆藏)

冯起震(1553-1638),字青方、省予,号稷下门生,山东青州人。善画墨竹。冯起震虽为布衣,不追求功名利禄,以传道授业为乐,但家学渊源使他砥节砺行,以承继门风为己任。他的四个儿子可依、可立、可宾和可宗在他的教诲下均学有所成,尤以三子可宾(明天启壬戌年进士,官湖州司理、给事中)成就最大。

是轴纵246厘米,横57厘米。画中墨竹依石而立,苍莽有力,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依。款署:“可否与可冯起震”,钤印:朱文“青芳”、白文“起震”。右侧黄宾虹题:“明代画竹一派直接文湖州,以冯青方为最胜,董玄宰陈眉公尤亟称之,此其傑作洵可宝也。辛已冬日黄宾虹题”。下钤印:白文“黄山予向”。

 

文物中的廉洁文化丨“泉城清风”济南市博物馆馆藏廉洁文化主题文物展——托物以言志

明王季重竹石图扇面(济南市博物馆馆藏)

王思任(1575-1646),字季重,号遂东,晚年号谑庵,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明代文学家、殉节官员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进尚书。清兵进逼杭州,马士英欲渡江入绍兴,王思任以《让马瑶草》致书马士英力拒道:“吾越乃报仇雪耻之国,非藏垢纳污之区也”。顺治三年(1646),绍兴为清兵所破,绝食而死

 

 

文物中的廉洁文化丨“泉城清风”济南市博物馆馆藏廉洁文化主题文物展——托物以言志

清袁枚竹石图扇面(济南市博物馆馆藏)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乾隆四年(173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推行法制,不避权贵,为官勤政颇有声望。此图款署:“竹君石友两相期,介介何如潇洒姿。问尔点头原有会,可知灵仗化龙时。丁亥初夏写于淮南客舍白门,袁枚并题”。钤印:白文“袁枚”,下方印不清。左上有题:“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人,其画不见称于世者,为文名所掩耳。芷里先生妄评”。钤印:白文“刘颠”。

 

文物中的廉洁文化丨“泉城清风”济南市博物馆馆藏廉洁文化主题文物展——托物以言志

清王铎竹石图轴二级文物,济南市博物馆馆藏)

王铎(1592-1652),字觉斯、觉之。号十樵、嵩樵、痴庵、痴仙道人,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博学好古,工诗文,画山水,间作兰、竹、梅、石,尤擅书法。明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礼部尚书。弘光政权建立,出任东阁大学士。顺治元年(1644)满清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王铎身居高官之位,但为政清廉,生活俭朴,上敢直言进谏,下为百姓上疏。崇祯十一年(1638)秋,王铎作为经筵讲官,以讲述典籍来规劝、提醒崇祯皇帝。王铎从下层百姓的利益出发,敢于冒着“廷杖”的危险而直言进谏,为饥民减税放粮,公然提出“厂卫应行禁止”,锋芒指向当时马、阮操纵的厂卫制度。当王铎乞归居家孟津时,正遇大饥,有《庚辰大饥津人食子》长诗记之。他劝说当地官府开仓放粮利用个人的影响特从山、陕等地筹募粮食,在自家门前开设粥场,施舍给饥民每人每天一顿粥以救不死。

是轴纵219厘米,横73厘米。此图绘两竿墨竹雪中倚石而立,或浓墨绘就,或淡墨写出,浓淡相依,竹叶低垂,瘦劲硬直,着力渲染竹不屈严寒、傲然独立之态。款署:“石愚袁老亲契舟中同饮写。癸未五月,王铎”。钤印:朱文“王”、“铎”。

文物中的廉洁文化丨“泉城清风”济南市博物馆馆藏廉洁文化主题文物展——托物以言志

明邢慈静竹石图册(济南市博物馆馆藏)

邢慈静(1572或1573-?),明代万历年间人,号蒲团主人、兰雪斋主,山东临邑人,明代著名书法家邢侗胞妹。自幼聪慧,悟性超群,工书法,善绘画,尤精白描观音,花卉、山水、竹石等,无所不精,墨痕愈细,神气如生。此图以极细墨痕勾勒竹之气节,画中几竿修竹迎风玉立,远处竹林影影绰绰。画品清雅,形神兼备,自然逼真。

文物中的廉洁文化丨“泉城清风”济南市博物馆馆藏廉洁文化主题文物展——托物以言志

张敔兰竹图册(济南市博物馆馆藏)

张敔(1734-1803),名敝,字虎人、茞园、芷园、芷沅,号雪鸿、木者、木香,晚号止止道人,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七年举人,善画山水、人物、花卉、禽虫。

 

文物中的廉洁文化丨“泉城清风”济南市博物馆馆藏廉洁文化主题文物展——托物以言志

清亦山款竹雕“清风高节”图臂搁(济南市博物馆馆藏)

臂搁是书写时支肘用,避免手腕与字迹相触而污损纸面的文房用具,又称秘阁、搁臂、腕枕。臂搁材质以竹制品最为常见,其上多采用浅刻平雕,刻制书画,具有浓郁的书卷气。

此臂搁上刻竹石蕉叶,款署:“癸卯初夏。亦山”。李峦,字亦山,号秋池,湖北钟祥人,清代著名画家。绘画虽然师法王维,属南宗一派,但摈弃门户之见,博采众家之长。李峦天性纯笃,淡泊名利,画品、诗品、人品均为世所称道。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欢迎广大观众前来济南市博物馆,观赏各有千秋且寓意丰富的藏品,共同学习竹之脱俗与正直。

展览时间:2022年6月28日——10月底

展览地点:济南市博物馆一楼一展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